对话让阅读教学更具魅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的理念,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原则。因此,阅读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话活动。相互作用的对话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以往的语文教学,深受教辅工具、资料的影响,往往把这种生命体之间精神和心灵的沟通过程越来越简单化地处理为对篇章句读的肢解,对句法结构的分析,对句章大意的理解,对篇章结构的把握,甚至于用多种手段为语文课作秀、走马观花,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了“一种逼迫,一种痛苦,一种闹剧,一种无奈”。语文,特别是作为文学作品解读的语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活动的精神产品。阅读教学更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应当具有价值引导的功能。因此,有必要通过现代意义的“对话”教学,使语文教学回归到“对话”的本质中去,让阅读教学因“对话”而精彩。
  究竟怎样的“对话”,才算是语文教学本质意义上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语文学习中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文本为中介”展开的认识、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
  施行对话教学,首先应当是基于文本的对话。
  一.师本对话,胸中有丘壑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是语文教学的前提所在。教师与文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读出自己的惊喜。这样,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
  如余秋雨的《废墟》一文,作者所说的的废墟是有特定的内涵的,所以他才会既“诅咒废墟”,又“寄情废墟”。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感促使我们去解读“废墟”。读完全文,才真正明白这矛盾的统一。作者笔下的废墟首先是指古代建筑的残留遗址,主要是指圆明园这一座刻写着中华民族屈辱史的废墟,同时作者也联想到了包括玛雅文化遗址等在内的其他废墟。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废墟其实还是一个被赋予特定内涵的符号,是古代文化的表征,是历史演变的脚步,它包涵着古代文化传统以及历史留给人们的教训、思考和借鉴。废墟提醒人们正确的对待民族昔日的荣耀和耻辱,从而以更坚实的脚步走向未来。文章思路纵横,健笔凌云,驰骋中外,谈古论今,读罢无不被作者的睿智所折服。
  二.生本对话,解读展个性
  文本是学生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走进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对于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自由地发挥创造性理解,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阅读教学,只有让学生在文本中对话,才能从语言的品味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精神追求和生命关怀,从而学会去寻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性,充实其美好的精神空间。离开了文本,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比较注重学生阅读的积累和感悟。“阅读是一种直抵心灵的悟对”,所以我常常让学生带着“?”号走进文本,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品读课文,学会“在文本中读出自己、寻找自己”。
  如教学《感悟珍珠港》一文时先提示学生走进文本的对话方式:
  A.理解式:读了什么?我知道(懂得)了什么?
  B.感悟式:读了什么?我感受(体会)了什么?
  C.拓展式:读了什么?我想到(仿佛看到)了什么?
  D.质疑式:读了什么,我不理解什么。
  下面是笔者的一节课堂实录的片段:
  生:我读了“偶尔侥幸的成功,也许是失败之母”,我理解了无论怎样性质的战争,最终都没有真正的赢家。
  师:非常好,除此之外,谁还想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句话里也能读出作者反对战争的强烈感情(深情地读):“人类啊,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师:说得太好了。你不只是理解了文章内容,还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哟(鼓掌)。
  (点评:先理解,注重个体感受;后深入,情感水到渠成。)
  三.师生对话,真诚开心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思维表现得最为活跃。唯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一个心理安全感,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师生对话中,教师以宽容、博大的心因势利导,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撞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感之门就会纷纷向你敞开。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到阅读的精神享受,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多彩。
  笔者在教学《富春江上》一文时力求以宽容、博大的心因势利导,以真诚走进学生的思想世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以下片断:请同学们在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听完后在小组里交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这句,“极目一望,江水平阔,浩渺如海”。我认为这一语句意境极其开阔,有如诗如画的意象,读来有心旷神怡之感。
  师:很好,你的点评也极富诗意。
  生:我喜欢这句:“我们祖国大地,江山如此多娇,我的幸福之感,骄傲之感,更油然而生。”读到这个句子,更让我感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可爱,强烈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师:我们的祖国确实可爱!
  同学们说得真好,而且发言十分踊跃。不难看出,大家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感而发,情真而且自然的世界,就会有优美的文字从我们笔下飞出。
  四.生生对话,合作架平台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架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台,生成人人参与的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了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学味浓浓的境界。同学们相互提问,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争辩,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在和谐自由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善思,求真,主动积极,无拘无束,共享彼此的阅读成果,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分析彼此的得失,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从而实现个体超越,走向成功。
  如《羚羊木雕》中讲析“亲情”与“友情”发生矛盾时,该怎样对待?以下有一片断: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木雕究竟该不该要回?以正方、反方辩论的方式阐明各自的主张和观点,要求发言做到有理有据有层次。(学生相互讨论后,辩论开始)
  生:我认为不应该要回,因为送出去的东西是不能要回的。
  生:应该要回,羚羊木雕毕竟是一件贵重的物品。而且,是爸爸送给“我”的。
  生:不能要,因为万芳是一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呀!她能在困难时帮助“我”。如果要,会让“我”和万芳都很伤心的。
  生:我同意要回。情义是无价的,并不是非得送贵重的礼物才好。可以再换一件礼物送她。况且,不要回会与父母的矛盾更大。
  生:如果把贵重的木雕要回,不就说明情义是有价的吗?
  师:同学们辩得很好,都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也体现了你们的个性,几个回合难分胜负。本文作者意在歌颂孩子们之间纯洁的友谊。曾记得一位伟人这样说:“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可我们也知道:在歌颂友情时,我们也不能抛弃亲情,毕竟亲情也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我”怎样做才能既尊重友情又顾及亲情呢?赞美友谊的名言很多,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生:应该把万芳的“仗义”讲给父母听。或者在送木雕前先征求父母的意见,毕竟这是父母送给“我”的;父母在送“我”木雕前如果交代木雕的贵重。这些矛盾也许都不会产生。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我”与父母多商量,就会消除矛盾。其实,生活中,遇事多商量,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生活会变得更美好。(板书:理解、沟通)
  有关专家指出: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互动、交往的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与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应该还有深入研究与探索的必要。笔者的感悟是:不管怎样的改革与探索,基于文本,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实现“情感的交汇和精神的建构”,理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董艳芬,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溧阳。本文编校:覃少平
其他文献
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不过,当孩子犯错时,与其单纯地惩罚,不如给孩子一个体验后果的机会,让他自己去发现错误并修正错误,这比任何其他形式的惩罚都更有意义也更有效。重点提示  自然后果来源于孩子的切身经验,并不涉及任何家长的干预,即便是发生了,孩子在心中也不会那么抵触,在情绪上不会有太大的反弹,这时父母及时和孩子做一些沟通工作,孩子会更容易理解界限在哪里和界限之内的规定。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助听器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属于个人配戴用的助听器主要有四大类型。即盒式助听器(bodyworn hearing aid;body ald;pocked aid)、眼镜式助听器(eycglass aid;specr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