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博物馆新的理论以及展示形式在新技术下的发展
在现代文化中,博物馆包含着许多互相对立的意义,美国博物馆研究学者Jane Marstin说:“人们把博物馆看作一个最持久、最传统的神圣空间”博物馆目前是市场中的主导产业,现在的博物馆理论认识到参观者的主动性,不再是被动参观,以往的传统博物馆只会像填鸭一样的把知识灌输给观众,现在鼓励不同的观众相互对话。近年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与多媒体交互技术也随之愈加成熟。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出现让博物馆用不同的方式把知识传递给大众,大众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新型的展示方式自主的进行信息过滤,这种多媒体交互方式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数据信息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渐渐不满足于传统三维动画所带来的视听感受。将多媒体交互技术作为一种延展引入三维动画,强调人在动画中的主体作用,扩大信息的承载量,必将带来更高的信息传达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掘三维动画的潜力,其发展前景可见一斑。
2.文化需要“以人文本”
博物馆,是人类的文化的精髓;其实,人存在的起点,已经有三座天造的“活的博物馆”了:一、“大自然博物馆”,老天爷开天辟地,万物慢慢演化生成,眼前的大地、万物、宇宙即为大自然博物馆,这是人类生存所赖的大环境,它是活的。二、“身体博物馆”,母亲怀胎十月,我们从单细胞经历物种的演变,所谓进化重现论,一以人身落地,真是此身难得。人的身体当然也是活的博物馆,身体虽是妈妈生的,却是造物主造化出来的杰作神品。三、1.蒙特梭利发现零到三岁的婴儿由“吸收性心智”与“敏感期”带大,即本心的觉知与天性的驱动可以说是由心神带大的。2.二三岁之际,孩子开始自己用心,有自己的意识、记忆,于是开始可能去执著于自己受到的影响,历代祖先的文化主要是通过父母在此时开始影响幼儿。3.自己的心,对外界做出的种种回应,或自己起心动念去用心,想按自己的心愿去生活,如外在成就或内在成熟,此即自我的内心博物馆。所以,自我除了身体,内心包括心神、人文、自心三都的重叠,无不体现了科技与大众的沟通,科技如何惠及大众。人文正是设计博物馆的宗旨,科技的展示时代的到来更好的帮助大众来了解人类的进步和伟大。
3.研究现状
(1)新博物馆展陈设计方式诞生
国外学者在博物馆的展陈领域的研究是先于我国的。当前国外的博物馆理论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新博物馆理论的研究方向,博物馆展陈作为把博物馆人道主义价值置于优先位置的载体,以及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虽然一些怀疑者认为博物馆不能被改变,但是一些乐观的理论家认为博物馆会被改变。英国学者迈克尔·吉百尔豪森(Michaela Giebelhausen)对于博物馆展陈的理念是体现在观念“建筑即博物馆”,建筑[博物馆]是用来保护和传递一种珍贵的宝藏(如图一),作为珍宝收藏室和知识库的综合体,博物馆包含不同类型的展品,为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服务”。对于博物馆人类学文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着博物馆展陈事业的前進,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引发着后博物馆时代的到来,“在新兴的后博物馆中,教育家与其他员工,包括馆长的展览设计者,成为一个团队通力合作,在制作展览和调整计划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当然,现今的情况已与百年前有大不同。民族不再处于危亡的关头,世界已对中国露出了微笑;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发展的潮流不可阻逆;地球变成了村落,文化相互交融。同时,环境危机日益加剧,传统文化日趋式微,老毛病,新问题,层层叠叠。如何应对这一切?没有先知,谁都不知道。不过,假设若我们的少年永葆好奇心,我们的青年永葆青春的热情,我们的成年人永葆理智与信心,我们又有什么难关不能渡过呢?来不及等下一个新世纪再奏青春的进行曲了。其实,对于每一天时光,我们都可以赋予它新的色彩和形态。关键在于,不要让似水流年消磨了我们的雄心,不要让时尚潮流淘尽了我们的激情。
(2)博物馆更需要多媒体互动体验
[1]现在很多的国家己经有了网络上的博物馆,比如说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德国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等等。而英国投资建立了400所数字化博物馆在1999年之后。对博物馆藏品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物档案借助了现今的数字技术,运用数字化对这些虚拟化的场景让人们看到更多的展品、展示模型以及关于这些收藏品更多的相关信息。多媒体互动体验设计让博物馆展示陈列具有了好玩的娱乐功能,对于那些喜欢体验的观众来说是个福音,并满足这些大众的需求。这样一来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主的选择活动方式和参观内容。也就是说,博物馆在多媒体互动体验设计下能够提供给观众学[2]习知识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休闲、社交的平台。研究强调了观众具有享用权对博物馆,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博物馆、信息频道都将成为博物馆娱乐、互动体验设计中的一部分。
Microsoft的富翁PAUL ALLEN在2000年6月1日出资,在美国Seattle建立了体验式音乐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具有广泛的探讨意义作为后博物馆的原型,也是灵活多变的社会空间——一个主旨在构建以观众的选择、互动和乐趣为主的。该博物馆是美国Seattle体验音乐计划,博物馆展现如何通过高科技影像来仿效平民化的博物馆。从而达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由ALLEN是一位电脑程序员,他对音乐家的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最初是以ALLEN自己爱好为出发)作为一个创新者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对博物馆展示陈列做出了很大的尝试,同时他也超越了其它的模式。该博物馆中诸如弹奏乐器的艺术互动活动,很好的把建筑和音乐放在了一起,这是艺术史学家Chris Bruce提出的:媒体对于体验性的市场是很至关重要的。
注释:
[1]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23.,齐玫,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
[2] [美]珍妮特.马斯汀,钱春霞陈颖秀华建辉苗杨译.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
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27.37<美>约翰#泰格,一种叙述[A].见:史蒂芬#梅尔维尔比尔#里汀斯,郁火星译.视觉与文本[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117.
作者简介:王博(1988—),女,汉族,籍贯,辽宁本溪人,大连艺术学院,教师,硕士学位,专业,视觉传达,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在现代文化中,博物馆包含着许多互相对立的意义,美国博物馆研究学者Jane Marstin说:“人们把博物馆看作一个最持久、最传统的神圣空间”博物馆目前是市场中的主导产业,现在的博物馆理论认识到参观者的主动性,不再是被动参观,以往的传统博物馆只会像填鸭一样的把知识灌输给观众,现在鼓励不同的观众相互对话。近年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与多媒体交互技术也随之愈加成熟。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出现让博物馆用不同的方式把知识传递给大众,大众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新型的展示方式自主的进行信息过滤,这种多媒体交互方式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数据信息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渐渐不满足于传统三维动画所带来的视听感受。将多媒体交互技术作为一种延展引入三维动画,强调人在动画中的主体作用,扩大信息的承载量,必将带来更高的信息传达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掘三维动画的潜力,其发展前景可见一斑。
2.文化需要“以人文本”
博物馆,是人类的文化的精髓;其实,人存在的起点,已经有三座天造的“活的博物馆”了:一、“大自然博物馆”,老天爷开天辟地,万物慢慢演化生成,眼前的大地、万物、宇宙即为大自然博物馆,这是人类生存所赖的大环境,它是活的。二、“身体博物馆”,母亲怀胎十月,我们从单细胞经历物种的演变,所谓进化重现论,一以人身落地,真是此身难得。人的身体当然也是活的博物馆,身体虽是妈妈生的,却是造物主造化出来的杰作神品。三、1.蒙特梭利发现零到三岁的婴儿由“吸收性心智”与“敏感期”带大,即本心的觉知与天性的驱动可以说是由心神带大的。2.二三岁之际,孩子开始自己用心,有自己的意识、记忆,于是开始可能去执著于自己受到的影响,历代祖先的文化主要是通过父母在此时开始影响幼儿。3.自己的心,对外界做出的种种回应,或自己起心动念去用心,想按自己的心愿去生活,如外在成就或内在成熟,此即自我的内心博物馆。所以,自我除了身体,内心包括心神、人文、自心三都的重叠,无不体现了科技与大众的沟通,科技如何惠及大众。人文正是设计博物馆的宗旨,科技的展示时代的到来更好的帮助大众来了解人类的进步和伟大。
3.研究现状
(1)新博物馆展陈设计方式诞生
国外学者在博物馆的展陈领域的研究是先于我国的。当前国外的博物馆理论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新博物馆理论的研究方向,博物馆展陈作为把博物馆人道主义价值置于优先位置的载体,以及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虽然一些怀疑者认为博物馆不能被改变,但是一些乐观的理论家认为博物馆会被改变。英国学者迈克尔·吉百尔豪森(Michaela Giebelhausen)对于博物馆展陈的理念是体现在观念“建筑即博物馆”,建筑[博物馆]是用来保护和传递一种珍贵的宝藏(如图一),作为珍宝收藏室和知识库的综合体,博物馆包含不同类型的展品,为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服务”。对于博物馆人类学文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着博物馆展陈事业的前進,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引发着后博物馆时代的到来,“在新兴的后博物馆中,教育家与其他员工,包括馆长的展览设计者,成为一个团队通力合作,在制作展览和调整计划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当然,现今的情况已与百年前有大不同。民族不再处于危亡的关头,世界已对中国露出了微笑;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发展的潮流不可阻逆;地球变成了村落,文化相互交融。同时,环境危机日益加剧,传统文化日趋式微,老毛病,新问题,层层叠叠。如何应对这一切?没有先知,谁都不知道。不过,假设若我们的少年永葆好奇心,我们的青年永葆青春的热情,我们的成年人永葆理智与信心,我们又有什么难关不能渡过呢?来不及等下一个新世纪再奏青春的进行曲了。其实,对于每一天时光,我们都可以赋予它新的色彩和形态。关键在于,不要让似水流年消磨了我们的雄心,不要让时尚潮流淘尽了我们的激情。
(2)博物馆更需要多媒体互动体验
[1]现在很多的国家己经有了网络上的博物馆,比如说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德国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等等。而英国投资建立了400所数字化博物馆在1999年之后。对博物馆藏品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物档案借助了现今的数字技术,运用数字化对这些虚拟化的场景让人们看到更多的展品、展示模型以及关于这些收藏品更多的相关信息。多媒体互动体验设计让博物馆展示陈列具有了好玩的娱乐功能,对于那些喜欢体验的观众来说是个福音,并满足这些大众的需求。这样一来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主的选择活动方式和参观内容。也就是说,博物馆在多媒体互动体验设计下能够提供给观众学[2]习知识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休闲、社交的平台。研究强调了观众具有享用权对博物馆,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博物馆、信息频道都将成为博物馆娱乐、互动体验设计中的一部分。
Microsoft的富翁PAUL ALLEN在2000年6月1日出资,在美国Seattle建立了体验式音乐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具有广泛的探讨意义作为后博物馆的原型,也是灵活多变的社会空间——一个主旨在构建以观众的选择、互动和乐趣为主的。该博物馆是美国Seattle体验音乐计划,博物馆展现如何通过高科技影像来仿效平民化的博物馆。从而达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由ALLEN是一位电脑程序员,他对音乐家的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最初是以ALLEN自己爱好为出发)作为一个创新者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对博物馆展示陈列做出了很大的尝试,同时他也超越了其它的模式。该博物馆中诸如弹奏乐器的艺术互动活动,很好的把建筑和音乐放在了一起,这是艺术史学家Chris Bruce提出的:媒体对于体验性的市场是很至关重要的。
注释:
[1]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23.,齐玫,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
[2] [美]珍妮特.马斯汀,钱春霞陈颖秀华建辉苗杨译.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
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27.37<美>约翰#泰格,一种叙述[A].见:史蒂芬#梅尔维尔比尔#里汀斯,郁火星译.视觉与文本[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117.
作者简介:王博(1988—),女,汉族,籍贯,辽宁本溪人,大连艺术学院,教师,硕士学位,专业,视觉传达,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