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确有着它的强大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非常困惑的问题。近年来,我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和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了一些尝试。
1.精心选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合作的内容难易要适度,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和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只有提出了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学生才会更加感兴趣、更加投入,这样才会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上《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探究文本、拓展延伸、才华展示这三个环节中按顺序提出了三个问题供讨论:①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②请同学们做小警察找找我们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③请同学们当环保小卫士,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标语、漫画、诗歌……)号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这三个问题比较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有一定的探究意义并有一定的梯度,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素材,激起合作探究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时,我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例如,在教学《永久的悔》这一课时,我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接着就选组长和成立合作探究小组。选组长时采用学生自荐和同学推选相结合的方式。组长选定后,由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成立小组。接着我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个竞赛,看哪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快地完成任务。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讨论、认真制定探究方案,组内分工合作,大家动手操作,过了没多久,每组都制作出了用扇形图、五环图、气球图等呈现讨论结果的学习卡。通过这些非常有创意的学习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更深一层了解了“‘我’永久的悔是什么”,教学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3.建立一套合理有序的合作规范
在小组讨论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每个小组最好设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等,且明确他们的职责,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发挥各自专长,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理解并严格执行小组集体的共同约定,遵守合作规则,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使小组行为变得和谐统一。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小组内的分工要定期调整,组长应轮流做。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可以做组长,这样,使他们既锻炼了能力,又增加了自信,同时又防止了成绩好的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分工角色也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而达到小组内各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价主题应多元化,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鼓励和建议。教师首先应明确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应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要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的整体感觉。其次对小组的评价要注意不仅是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还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等的评价。例如,在《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合作完成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呈现合作成果时,我是这样激励学生的:“他们小组用的是气泡图,并且非常详细,掌声送给他们。”“他们小组用的是五环图,非常有创意,掌声鼓励。”“老师只懂用线形图,而同学们却能用各种各样的图来呈现。这说明同学们比老师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掌声送给我们自己。”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享受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大大增强了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提高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更浓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有生机,使课堂教学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玉林市玉州区南江第一中学,广西玉林,537000)
1.精心选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合作的内容难易要适度,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和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只有提出了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学生才会更加感兴趣、更加投入,这样才会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上《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探究文本、拓展延伸、才华展示这三个环节中按顺序提出了三个问题供讨论:①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②请同学们做小警察找找我们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③请同学们当环保小卫士,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标语、漫画、诗歌……)号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这三个问题比较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有一定的探究意义并有一定的梯度,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素材,激起合作探究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时,我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例如,在教学《永久的悔》这一课时,我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接着就选组长和成立合作探究小组。选组长时采用学生自荐和同学推选相结合的方式。组长选定后,由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成立小组。接着我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个竞赛,看哪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快地完成任务。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讨论、认真制定探究方案,组内分工合作,大家动手操作,过了没多久,每组都制作出了用扇形图、五环图、气球图等呈现讨论结果的学习卡。通过这些非常有创意的学习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更深一层了解了“‘我’永久的悔是什么”,教学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3.建立一套合理有序的合作规范
在小组讨论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每个小组最好设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等,且明确他们的职责,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发挥各自专长,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理解并严格执行小组集体的共同约定,遵守合作规则,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使小组行为变得和谐统一。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小组内的分工要定期调整,组长应轮流做。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可以做组长,这样,使他们既锻炼了能力,又增加了自信,同时又防止了成绩好的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分工角色也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而达到小组内各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价主题应多元化,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鼓励和建议。教师首先应明确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应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要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的整体感觉。其次对小组的评价要注意不仅是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还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等的评价。例如,在《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合作完成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呈现合作成果时,我是这样激励学生的:“他们小组用的是气泡图,并且非常详细,掌声送给他们。”“他们小组用的是五环图,非常有创意,掌声鼓励。”“老师只懂用线形图,而同学们却能用各种各样的图来呈现。这说明同学们比老师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掌声送给我们自己。”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享受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大大增强了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提高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更浓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有生机,使课堂教学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玉林市玉州区南江第一中学,广西玉林,5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