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权衡:美欧应对中东时局渐显疲态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爆发一波又一波冲击浪潮,近来进入动态性平衡与胶着,地区内外各派力量面临相互妥协。尽管目前看利比亚局势于西方相对有利,但西方在中东的推波助澜乃至军事干预受制于诸多因素,对地区局势的应对已显出疲态。西方国家正争取利比亚局势尽快收场,集中消化几个月来的阿拉伯国家局势发展,将推动政治解决推向前台。
  
  乱象未止:
  中东地缘板块仍在磨合
  突尼斯和埃及政局剧变可视为2010年底以来中东地区变局的第一轮冲击波。但剧变以来,国内仍不平静,对立的政治力量及民众仍在对冲磨合。当政几十年的突尼斯本
其他文献
20世纪末的“民族国家终结论”  全球化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西方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许多看法,其中最为重要的讨论是围绕国家主权展开的。  国家主权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民族国家独立和完整的衡量标准之一。从历史上看,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建立肇始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此后民族国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组织形式。民族国家的三要素是领土、主权和人民,传统
201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中联部建部60周年的喜庆口子。我写一篇文章,谈谈我个人从事党的对外工作的几点具体体会。    (一)    1983年,我告别了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来剑中联部工作。入部后,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从事党的对外交往,是一什既十分光荣又责任重大的工作。一方面,因为我们的党是一个大党、执政党,它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经种种磨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世界观”、国际体系观经历了深刻演变与发展。中国注意理性处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以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关系。同时,中国顺应形势和时代发展,在外交工作定位、国家自身定位、继承与创新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世界观”的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世界观”具有明显的封闭
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对于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管理工作有着典型的指导作用,在理论与方法上为企业的管理行为提供科学性参考。从微观经济学中的博弈论角度,对企业管理的行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