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看一个人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bao774313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张宝银先生给我寄来一本他刚编撰出版的《情系太极再续》一书。
  张宝银何许人也?本书封面背处有一段话可说明:“北京《武魂》杂志2007年10期编者按:本文作者张宝银,山西文水一普通习武者,名不见经传,但酷爱拳术,勤于思索,每每将所得诉诸笔端,且不求闻达,唯求一表对武学之痴情。其文不喜滥话套话,人云亦云,往往直抒胸臆,常有独出心裁之语。编者观之,虽不敢言义理深邃,但仅从其生动活泼,确定是自己真实心得这一点而言,就值得向读者诸君推介。”
  这段话虽寥寥数语,但介绍了张宝银的籍贯、身份、志趣、爱好,尤其对他的太极拳研究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张宝银先生将这段话放于本书封面背处,也是想借《武魂》之口对他兀兀穷年,乐此不彼的武学探究作一简要介绍与评估。
  这本书既然是“再续”那肯定前面还有《情系太极》和《情系太极续》两本。第一本《情系太极》我是读过的,里面收集了他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武林》《武魂》等国家大型刊物上登载的数十篇文章。记得文水武术学会会长王泽刚老师在本书的序言中说,我们的眼光常常盯着那些全国有声望的名家、大家,没想真正的大师就在我们身旁。这正如一句格言所说:“我们总是梦想天边的那座奇妙玫瑰园,而不欣赏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张宝银先生分明就是那朵在我们身边傲然绽放的玫瑰。
  我与张宝银先生相识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一天清晨,我正在大陵湖畔练42式,忽觉不远处站着一个人,瘦高个,两眼炯然有神,等我刚练完,便走过来,向我介绍说,他叫张宝银,吴村人,也爱太极。我们一见如故,互相讨论了些练太极的体会,我见他对太极的感悟很深,且平易近人,不禁心生佩服之情。那时,他还在乡下居住,但每当进城多要找我坐一坐,可惜当时我俗事缠身,对太极拳的习练、研究也非常肤浅,没有向他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学习。
  近年,我看孙子来到京城,虽然与他见面机会少了,可手机联系从没中断。这次,他的《情系太极再续》一书刚刚出版,便先向我报捷,并让我把北京的详细地址发给他,要尽快寄一本过来。我说:“春节可能回去,你不要寄了,这样既省邮资又少麻烦。”可他说:“还是先读为快好。钱为何物,还不是为我等所用?”盛情难却,地址发回去不几天,书便寄来了。
  这些时日,我一有空闲便翻看这本书,编撰得委实不错。封面左上角设一太极八卦图;书题“情系太极再续”六字为韩鹏飞女士所书,秀丽、端庄,有柳体风韵。鹏飞女士我认识,古诗词研究颇有造诣,又为书法大师杨再春先生的入室弟子,自办“聚贤斋书画社”,才气、声誉甚为煊赫。
  本书主体可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题词、序言、拳照等,内容广泛,活泼生动。
  题词多为太极大师手书,文笔、书法堪为上乘,如:太极拳大师吴文翰老师的书法是:“笔走龙蛇多警句,拳法自然始有神。”《中国功夫》总编梁伟明先生的题词是:“研修太极文化,传播先贤精神。”原《太极》总编杨宗杰先生的题词是:“武练文用。”现《太极》总编张磊女士的题词是:“晨起走架惊飞鸟,月下读经复挥毫。习文练武真性情,三卷体悟赛醇醪。”
  序言有三。一为《中国功夫》杂志总编梁伟明先生所作,一为文水知名作家王秀琴女士所作,一为文水老年健身指导站站长马国强先生所作。三篇序言都很精彩,赞扬了张宝银先生对太极文化的不懈追求。尤其是王秀琴女士的序言,文笔洒脱,涵盖之全,不愧出于知名作家之手。
  拳照若干。其中有我熟知的老拳师,也有近年涌现的太极新秀,有参加比赛、表演的集体合影,也有单独演练的精彩造型,英姿飒爽,靓丽无比,昭示出文水武术界的别样风情。
  第二部分是张宝银先生发表于各大武术杂志上的文章汇编,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也许是为了给人一个整体感知,先生把前两本书的目录附在本书目录之前,这样,我们从目录上即可清楚地看出,他这些年发表的文章数,以及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我细数了一下,第一本书《情系太极》收录了他1994年至2008年发表的59篇文章(含附录)。第二本书《情系太极续》收录了他2008年至2011年所发表的40篇文章。现在这本《再续》收录了他2011年至2014年所发表的61篇文章。
  从1994年始至2014年编撰本书止,20年,发表佳作159篇。所发刊物分别为《武林》《武魂》《太极》《中国功夫》《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武当》《搏击》台湾《太极会讯》等10多种大型杂志。文章内容也极为丰富,有从大处着眼的太极拳理屑议、大架俗解、推手述谈、修炼感悟,也有从小处着眼一一所论的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看来,勿论细读张宝银先生的每篇文章,体会其太极真义,就是从他所发文章的篇数、刊物、文题而论,已足以体现出张宝银先生对太极拳的那份痴情与执着,深研与奉献。
  第三部分是“杨氏经典”,主要选录的是杨氏太极名家对太极拳的论说精华,有太极宗师杨澄甫的“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述十要”,太极大师吴孟侠先生的“杨氏太极拳九诀”详解,太极大师王新午先生的“太极拳三十七式散手秘诀”。读张宝银先生佳作,再读这些大师经典,两相对照,往往给人以茅塞顿开之感。这里体现出张宝银先生既不囿于先人,而又尊重先人、学习先人的宽阔胸怀和谦逊精神。联系到他每本书中都要写及恩师王志宏先生的容颜、拳技、品格,实感他是位德艺双馨、情义俱佳之人。
  张宝银的恩师王志宏先生说:“武术之道,好者如牛毛,练者如牛角,成者麟者是也。而何为成者?贵在一个“恒”字。”
  读这句话,使我想到幼时学拳。文水是个武术之邑,穷乡僻壤往往也有不错的拳师。年末岁尾、农闲之际,差不多每个村庄也有一、两个拳场。我的师傅是位老拳师,蹚腿、绵掌、扑虎、八势以及刀、枪、剑、棍都很精通。其拳术是他父亲所传,他父亲是武承州的徒弟。武承州和左二把是同一时代人,都是文水一带著名拳师。那时,我们一起学拳的孩子们很多,但真正练下来的却很少。我先学长拳,后学太极,到今日,仅算个好者、练者,或为一“牛角”,和张宝银先生相比,直觉愧对先师。张宝银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晨昏无问,寒暑不易,不仅练了一手好拳,而且撰文著书,将自己演练太极的体会及恩师、名家的练功秘诀,推而广之,宏扬光大,确实可算位令人仰慕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麟者”。   作家王秀琴女士在本书序言中说:“张先生这样执着,这样情系太极,何求也?吾以为,小之,“益寿延年是上乘,打手逞能是末意”;大之,“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勿徒作技世之末也。”这几句话既是张先生情系太极之目的,也是历代习武之人所遵循之准则与实有之品格。记得我师门老拳谱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能练者传之,不能练者藏之,万不可传于匪人也!”可见,这些旧时的拳谱、拳论都把立德、修身作为武学之宗旨。
  写此文时,正好看了一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寻宝——走进河北永年》的节目。永年是太极师祖杨露蝉的故居,本次评为一等之宝的是太极大师武禹襄的《太极拳论》,虽然纸质发黄,书显破旧,但字迹工整,词句古朴。还有一幅武禹襄第四代孙、近代大书法家武福鼐写于木板上的对联,上联为“立定脚跟竖起脊”,下联为“拓开眼界放平心”。短短十四个字,含义颇深,明写太极,实写做人。
  如此而论,张宝银先生的《情系太极》三本书,既汇集了自己二十余年来,刊登于各大武术杂志上的太极修炼精华,又录辑了众多太极大师的武功秘诀,可谓宝中之宝。也可以说,他对太极的那份追求与执着,绝不仅仅是为了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为了抢救、承继、传播、弘扬那个将要失去的武术传统文化。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小说、诗歌、散文样样涉略,但多数是看一看就放弃了。随着年龄的增高,看书之情日渐淡漠,但张宝银先生的这本书却使我读而不厌,尤其是那些太极大师们的拳论,更是愈学愈深,愈研愈不得参悟,看来,只能是边读边练,边练边读,慢慢领会了。
  写罢此文,又接张宝银先生信息二则:
  一为湖北太极大师翁心诚先生对《再续》的评论,说这本书“凡圣同居,理实相照,图精文美,体悟圆融,文武交汇,武道合一,个群相衬,不可多得。”张先生谦称为谬赞,而我认为评议颇为中肯,文笔也十分了得。
  二为张先生的“太极拳修炼新体会”,共10条。大意即练太极要动作遵规、意念相随、呼吸有致、坐卧同修、排除他念、修身为重,并已发于部分杂志。我真佩服他的持之以恒精神,或许假以时日便有《再再续》问世。
  日进隆冬,秋收冬藏。在期盼我友,我兄,张宝银先生再出佳作的同时,我更愿他修静,修心,颐养,康宁。本文图片为张宝银先生先期编著的《情系太极》与《情系太极续》两书的封面。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文章就在“少年拳、弯道跑技术”的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些想法、做法及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参与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在武术各类器械中,棍是诸般器械之首,棍法是诸般器械技法之源。近代所传,崇少林为棍之祖师。少林棍法,在武林中独具一格、堪称一绝。本拳谱中的棍,属南少林的齐眉棍。就攻防而言,两头都是主力,一旦打开,两头生风,势如狂风骤雨,力贯全身。少林素有慢拳快棍之说,可见棍之风格。上打雪花盖顶,下打古树盘根。  源流  此少林夹枪棍法原是峨嵋少林高僧申成德大师所传。申成德大师从峨眉山下界,来到湖南芷江,在黄甲街居住
期刊
1.在狭小的空间被以人持刀砍,劈杀,请问该如何,自身没有武器。请问在徒手情况下如何自保?  答:自保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对手失去战斗力,如果你功夫不能一击必杀,那就要近身攻击对手要害部位,在狭小空间对方也不利刀法的大劈大杀,如对手持刀砍来,砍刀,都是以劈砍杀伤对手为主,对手将砍刀劈杀时,腿上功夫好的要把握对手举刀时,用脚重创对手要害,力求一招制敌,要把握对手举刀时,腿法已重创对手,如果对手在落刀时,虽
期刊
春节前,武术采访组一行在星期日专程来到北京海淀公园稻香湖畔,采访久负盛名的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室外训练基地。早上九时,阳光明媚,公园内很幽静,在临湖一片翠竹环抱之中的木质地板场地,著名北派少林拳专家秦庆丰先生正在上课。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弟子(约三十余人)正在秦先生有节奏的口令下训练,他们手持竹刀,动作认真严谨、整齐划一、步法稳健、英气逼人,原
期刊
相关链接  铁桥三(1813年—1886年),原名梁坤,广东南海县人。拜福建莆田少林寺觉因和尚为师习洪拳,尽得其师真传。洪拳在明末清初中传人广东,在广东流行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铁桥三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铁线拳,属于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专为锻炼桥手之用,是铁桥三的绝技,后由铁桥三首徒林福成传授给黄飞鸿。  铁线拳是一套养生拳,以运动肢干,畅通血脉为主,具有壮魄健体,反弱
期刊
铁线拳是洪拳中的的内功拳术,其练气练意的法门具备了洪拳绵、匀、顺、力的特点,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步。发力时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转腰,先蓄后发,猛力出击。有时还因势发声,以声助威。  其拳要求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手法中有沉桥、圈桥、封桥、冲拳、插掌等。动作大开大合、长桥大马。特色在于以身调气、以气催力,以开合吞吐,配合十二桥手诀,刚柔互用,再加上五脏六腑的调息锻炼,使
期刊
在当前的武术界,练形意拳的女性很少。李雨洁是个例外,练得好,传承得也好。她演练的形意拳朴实无华,节奏鲜明,拳势紧凑,劲力浑厚,富于自然之美。  2014年11月23号这天,李雨洁在北京大兴区举行了一场收徒仪式,周天峰、郭云秀、李岩、杨彪、王晓光、黄瑾等六名武术爱好者成为她的弟子。  在收徒仪式上,我听到了很多对她的评价:“师姐做了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形意拳传人李小军说。  “她为人谦和,对武
期刊
拜访太极名宿郭福厚先生  郭福厚,1923年生于山东省,现居天津。当年因患三期肺结核医治不好,遂拜著名武术家李玉琳先生为师,习练太极拳,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又随师习练了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剑诸技,从此六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郭老对太极拳的技艺和理论造诣颇深,现为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北京龙飞拳法研究会、澳门龙飞武术学会、南开大学武术协会及神户太极拳协会顾问,他还是武当山武当拳法特邀研究员、天津市武术协
期刊
推荐者语:这组文字,是外经贸大学武术协会中梁氏形意拳门人习拳之心语,虽非名人高论,但具是每位作者各自在习拳实践中的真实体悟。相信拳友诸君读后当有裨益,故愿为简评荐之。  拳静  王海云  随刘老师习拳多年,因我原属性情急躁之人,因此对静以及静带来的感悟是最多的。大一时开始接触形意拳。起初的印象就是五个简单的动作,每人都在安静的不断重复练习。乍一看去都是一样。但大家练习得非常认真,尤其是习拳多年的师
期刊
2014年6月13日-15日,第十二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市广府古城隆重开幕。在大会期间,邯郸市体育局太极拳办公室主任杨宗杰主持各流派太极名家展示:1、杨式太极拳代表展示杨志芳先生;2、武式太极拳代表展示孙建国先生;3、吴式太极拳代表展示张全亮先生;4、孙式太极拳代表展示洪浩先生;5、和式太极拳代表展示和有禄先生;6、王其和式太极拳代表展示檀杏敏女士;7、杨式太极拳代表展示马伟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