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张宝银先生给我寄来一本他刚编撰出版的《情系太极再续》一书。
张宝银何许人也?本书封面背处有一段话可说明:“北京《武魂》杂志2007年10期编者按:本文作者张宝银,山西文水一普通习武者,名不见经传,但酷爱拳术,勤于思索,每每将所得诉诸笔端,且不求闻达,唯求一表对武学之痴情。其文不喜滥话套话,人云亦云,往往直抒胸臆,常有独出心裁之语。编者观之,虽不敢言义理深邃,但仅从其生动活泼,确定是自己真实心得这一点而言,就值得向读者诸君推介。”
这段话虽寥寥数语,但介绍了张宝银的籍贯、身份、志趣、爱好,尤其对他的太极拳研究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张宝银先生将这段话放于本书封面背处,也是想借《武魂》之口对他兀兀穷年,乐此不彼的武学探究作一简要介绍与评估。
这本书既然是“再续”那肯定前面还有《情系太极》和《情系太极续》两本。第一本《情系太极》我是读过的,里面收集了他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武林》《武魂》等国家大型刊物上登载的数十篇文章。记得文水武术学会会长王泽刚老师在本书的序言中说,我们的眼光常常盯着那些全国有声望的名家、大家,没想真正的大师就在我们身旁。这正如一句格言所说:“我们总是梦想天边的那座奇妙玫瑰园,而不欣赏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张宝银先生分明就是那朵在我们身边傲然绽放的玫瑰。
我与张宝银先生相识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一天清晨,我正在大陵湖畔练42式,忽觉不远处站着一个人,瘦高个,两眼炯然有神,等我刚练完,便走过来,向我介绍说,他叫张宝银,吴村人,也爱太极。我们一见如故,互相讨论了些练太极的体会,我见他对太极的感悟很深,且平易近人,不禁心生佩服之情。那时,他还在乡下居住,但每当进城多要找我坐一坐,可惜当时我俗事缠身,对太极拳的习练、研究也非常肤浅,没有向他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学习。
近年,我看孙子来到京城,虽然与他见面机会少了,可手机联系从没中断。这次,他的《情系太极再续》一书刚刚出版,便先向我报捷,并让我把北京的详细地址发给他,要尽快寄一本过来。我说:“春节可能回去,你不要寄了,这样既省邮资又少麻烦。”可他说:“还是先读为快好。钱为何物,还不是为我等所用?”盛情难却,地址发回去不几天,书便寄来了。
这些时日,我一有空闲便翻看这本书,编撰得委实不错。封面左上角设一太极八卦图;书题“情系太极再续”六字为韩鹏飞女士所书,秀丽、端庄,有柳体风韵。鹏飞女士我认识,古诗词研究颇有造诣,又为书法大师杨再春先生的入室弟子,自办“聚贤斋书画社”,才气、声誉甚为煊赫。
本书主体可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题词、序言、拳照等,内容广泛,活泼生动。
题词多为太极大师手书,文笔、书法堪为上乘,如:太极拳大师吴文翰老师的书法是:“笔走龙蛇多警句,拳法自然始有神。”《中国功夫》总编梁伟明先生的题词是:“研修太极文化,传播先贤精神。”原《太极》总编杨宗杰先生的题词是:“武练文用。”现《太极》总编张磊女士的题词是:“晨起走架惊飞鸟,月下读经复挥毫。习文练武真性情,三卷体悟赛醇醪。”
序言有三。一为《中国功夫》杂志总编梁伟明先生所作,一为文水知名作家王秀琴女士所作,一为文水老年健身指导站站长马国强先生所作。三篇序言都很精彩,赞扬了张宝银先生对太极文化的不懈追求。尤其是王秀琴女士的序言,文笔洒脱,涵盖之全,不愧出于知名作家之手。
拳照若干。其中有我熟知的老拳师,也有近年涌现的太极新秀,有参加比赛、表演的集体合影,也有单独演练的精彩造型,英姿飒爽,靓丽无比,昭示出文水武术界的别样风情。
第二部分是张宝银先生发表于各大武术杂志上的文章汇编,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也许是为了给人一个整体感知,先生把前两本书的目录附在本书目录之前,这样,我们从目录上即可清楚地看出,他这些年发表的文章数,以及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我细数了一下,第一本书《情系太极》收录了他1994年至2008年发表的59篇文章(含附录)。第二本书《情系太极续》收录了他2008年至2011年所发表的40篇文章。现在这本《再续》收录了他2011年至2014年所发表的61篇文章。
从1994年始至2014年编撰本书止,20年,发表佳作159篇。所发刊物分别为《武林》《武魂》《太极》《中国功夫》《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武当》《搏击》台湾《太极会讯》等10多种大型杂志。文章内容也极为丰富,有从大处着眼的太极拳理屑议、大架俗解、推手述谈、修炼感悟,也有从小处着眼一一所论的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看来,勿论细读张宝银先生的每篇文章,体会其太极真义,就是从他所发文章的篇数、刊物、文题而论,已足以体现出张宝银先生对太极拳的那份痴情与执着,深研与奉献。
第三部分是“杨氏经典”,主要选录的是杨氏太极名家对太极拳的论说精华,有太极宗师杨澄甫的“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述十要”,太极大师吴孟侠先生的“杨氏太极拳九诀”详解,太极大师王新午先生的“太极拳三十七式散手秘诀”。读张宝银先生佳作,再读这些大师经典,两相对照,往往给人以茅塞顿开之感。这里体现出张宝银先生既不囿于先人,而又尊重先人、学习先人的宽阔胸怀和谦逊精神。联系到他每本书中都要写及恩师王志宏先生的容颜、拳技、品格,实感他是位德艺双馨、情义俱佳之人。
张宝银的恩师王志宏先生说:“武术之道,好者如牛毛,练者如牛角,成者麟者是也。而何为成者?贵在一个“恒”字。”
读这句话,使我想到幼时学拳。文水是个武术之邑,穷乡僻壤往往也有不错的拳师。年末岁尾、农闲之际,差不多每个村庄也有一、两个拳场。我的师傅是位老拳师,蹚腿、绵掌、扑虎、八势以及刀、枪、剑、棍都很精通。其拳术是他父亲所传,他父亲是武承州的徒弟。武承州和左二把是同一时代人,都是文水一带著名拳师。那时,我们一起学拳的孩子们很多,但真正练下来的却很少。我先学长拳,后学太极,到今日,仅算个好者、练者,或为一“牛角”,和张宝银先生相比,直觉愧对先师。张宝银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晨昏无问,寒暑不易,不仅练了一手好拳,而且撰文著书,将自己演练太极的体会及恩师、名家的练功秘诀,推而广之,宏扬光大,确实可算位令人仰慕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麟者”。 作家王秀琴女士在本书序言中说:“张先生这样执着,这样情系太极,何求也?吾以为,小之,“益寿延年是上乘,打手逞能是末意”;大之,“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勿徒作技世之末也。”这几句话既是张先生情系太极之目的,也是历代习武之人所遵循之准则与实有之品格。记得我师门老拳谱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能练者传之,不能练者藏之,万不可传于匪人也!”可见,这些旧时的拳谱、拳论都把立德、修身作为武学之宗旨。
写此文时,正好看了一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寻宝——走进河北永年》的节目。永年是太极师祖杨露蝉的故居,本次评为一等之宝的是太极大师武禹襄的《太极拳论》,虽然纸质发黄,书显破旧,但字迹工整,词句古朴。还有一幅武禹襄第四代孙、近代大书法家武福鼐写于木板上的对联,上联为“立定脚跟竖起脊”,下联为“拓开眼界放平心”。短短十四个字,含义颇深,明写太极,实写做人。
如此而论,张宝银先生的《情系太极》三本书,既汇集了自己二十余年来,刊登于各大武术杂志上的太极修炼精华,又录辑了众多太极大师的武功秘诀,可谓宝中之宝。也可以说,他对太极的那份追求与执着,绝不仅仅是为了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为了抢救、承继、传播、弘扬那个将要失去的武术传统文化。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小说、诗歌、散文样样涉略,但多数是看一看就放弃了。随着年龄的增高,看书之情日渐淡漠,但张宝银先生的这本书却使我读而不厌,尤其是那些太极大师们的拳论,更是愈学愈深,愈研愈不得参悟,看来,只能是边读边练,边练边读,慢慢领会了。
写罢此文,又接张宝银先生信息二则:
一为湖北太极大师翁心诚先生对《再续》的评论,说这本书“凡圣同居,理实相照,图精文美,体悟圆融,文武交汇,武道合一,个群相衬,不可多得。”张先生谦称为谬赞,而我认为评议颇为中肯,文笔也十分了得。
二为张先生的“太极拳修炼新体会”,共10条。大意即练太极要动作遵规、意念相随、呼吸有致、坐卧同修、排除他念、修身为重,并已发于部分杂志。我真佩服他的持之以恒精神,或许假以时日便有《再再续》问世。
日进隆冬,秋收冬藏。在期盼我友,我兄,张宝银先生再出佳作的同时,我更愿他修静,修心,颐养,康宁。本文图片为张宝银先生先期编著的《情系太极》与《情系太极续》两书的封面。
张宝银何许人也?本书封面背处有一段话可说明:“北京《武魂》杂志2007年10期编者按:本文作者张宝银,山西文水一普通习武者,名不见经传,但酷爱拳术,勤于思索,每每将所得诉诸笔端,且不求闻达,唯求一表对武学之痴情。其文不喜滥话套话,人云亦云,往往直抒胸臆,常有独出心裁之语。编者观之,虽不敢言义理深邃,但仅从其生动活泼,确定是自己真实心得这一点而言,就值得向读者诸君推介。”
这段话虽寥寥数语,但介绍了张宝银的籍贯、身份、志趣、爱好,尤其对他的太极拳研究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张宝银先生将这段话放于本书封面背处,也是想借《武魂》之口对他兀兀穷年,乐此不彼的武学探究作一简要介绍与评估。
这本书既然是“再续”那肯定前面还有《情系太极》和《情系太极续》两本。第一本《情系太极》我是读过的,里面收集了他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武林》《武魂》等国家大型刊物上登载的数十篇文章。记得文水武术学会会长王泽刚老师在本书的序言中说,我们的眼光常常盯着那些全国有声望的名家、大家,没想真正的大师就在我们身旁。这正如一句格言所说:“我们总是梦想天边的那座奇妙玫瑰园,而不欣赏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张宝银先生分明就是那朵在我们身边傲然绽放的玫瑰。
我与张宝银先生相识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一天清晨,我正在大陵湖畔练42式,忽觉不远处站着一个人,瘦高个,两眼炯然有神,等我刚练完,便走过来,向我介绍说,他叫张宝银,吴村人,也爱太极。我们一见如故,互相讨论了些练太极的体会,我见他对太极的感悟很深,且平易近人,不禁心生佩服之情。那时,他还在乡下居住,但每当进城多要找我坐一坐,可惜当时我俗事缠身,对太极拳的习练、研究也非常肤浅,没有向他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学习。
近年,我看孙子来到京城,虽然与他见面机会少了,可手机联系从没中断。这次,他的《情系太极再续》一书刚刚出版,便先向我报捷,并让我把北京的详细地址发给他,要尽快寄一本过来。我说:“春节可能回去,你不要寄了,这样既省邮资又少麻烦。”可他说:“还是先读为快好。钱为何物,还不是为我等所用?”盛情难却,地址发回去不几天,书便寄来了。
这些时日,我一有空闲便翻看这本书,编撰得委实不错。封面左上角设一太极八卦图;书题“情系太极再续”六字为韩鹏飞女士所书,秀丽、端庄,有柳体风韵。鹏飞女士我认识,古诗词研究颇有造诣,又为书法大师杨再春先生的入室弟子,自办“聚贤斋书画社”,才气、声誉甚为煊赫。
本书主体可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题词、序言、拳照等,内容广泛,活泼生动。
题词多为太极大师手书,文笔、书法堪为上乘,如:太极拳大师吴文翰老师的书法是:“笔走龙蛇多警句,拳法自然始有神。”《中国功夫》总编梁伟明先生的题词是:“研修太极文化,传播先贤精神。”原《太极》总编杨宗杰先生的题词是:“武练文用。”现《太极》总编张磊女士的题词是:“晨起走架惊飞鸟,月下读经复挥毫。习文练武真性情,三卷体悟赛醇醪。”
序言有三。一为《中国功夫》杂志总编梁伟明先生所作,一为文水知名作家王秀琴女士所作,一为文水老年健身指导站站长马国强先生所作。三篇序言都很精彩,赞扬了张宝银先生对太极文化的不懈追求。尤其是王秀琴女士的序言,文笔洒脱,涵盖之全,不愧出于知名作家之手。
拳照若干。其中有我熟知的老拳师,也有近年涌现的太极新秀,有参加比赛、表演的集体合影,也有单独演练的精彩造型,英姿飒爽,靓丽无比,昭示出文水武术界的别样风情。
第二部分是张宝银先生发表于各大武术杂志上的文章汇编,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也许是为了给人一个整体感知,先生把前两本书的目录附在本书目录之前,这样,我们从目录上即可清楚地看出,他这些年发表的文章数,以及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我细数了一下,第一本书《情系太极》收录了他1994年至2008年发表的59篇文章(含附录)。第二本书《情系太极续》收录了他2008年至2011年所发表的40篇文章。现在这本《再续》收录了他2011年至2014年所发表的61篇文章。
从1994年始至2014年编撰本书止,20年,发表佳作159篇。所发刊物分别为《武林》《武魂》《太极》《中国功夫》《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武当》《搏击》台湾《太极会讯》等10多种大型杂志。文章内容也极为丰富,有从大处着眼的太极拳理屑议、大架俗解、推手述谈、修炼感悟,也有从小处着眼一一所论的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看来,勿论细读张宝银先生的每篇文章,体会其太极真义,就是从他所发文章的篇数、刊物、文题而论,已足以体现出张宝银先生对太极拳的那份痴情与执着,深研与奉献。
第三部分是“杨氏经典”,主要选录的是杨氏太极名家对太极拳的论说精华,有太极宗师杨澄甫的“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述十要”,太极大师吴孟侠先生的“杨氏太极拳九诀”详解,太极大师王新午先生的“太极拳三十七式散手秘诀”。读张宝银先生佳作,再读这些大师经典,两相对照,往往给人以茅塞顿开之感。这里体现出张宝银先生既不囿于先人,而又尊重先人、学习先人的宽阔胸怀和谦逊精神。联系到他每本书中都要写及恩师王志宏先生的容颜、拳技、品格,实感他是位德艺双馨、情义俱佳之人。
张宝银的恩师王志宏先生说:“武术之道,好者如牛毛,练者如牛角,成者麟者是也。而何为成者?贵在一个“恒”字。”
读这句话,使我想到幼时学拳。文水是个武术之邑,穷乡僻壤往往也有不错的拳师。年末岁尾、农闲之际,差不多每个村庄也有一、两个拳场。我的师傅是位老拳师,蹚腿、绵掌、扑虎、八势以及刀、枪、剑、棍都很精通。其拳术是他父亲所传,他父亲是武承州的徒弟。武承州和左二把是同一时代人,都是文水一带著名拳师。那时,我们一起学拳的孩子们很多,但真正练下来的却很少。我先学长拳,后学太极,到今日,仅算个好者、练者,或为一“牛角”,和张宝银先生相比,直觉愧对先师。张宝银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晨昏无问,寒暑不易,不仅练了一手好拳,而且撰文著书,将自己演练太极的体会及恩师、名家的练功秘诀,推而广之,宏扬光大,确实可算位令人仰慕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麟者”。 作家王秀琴女士在本书序言中说:“张先生这样执着,这样情系太极,何求也?吾以为,小之,“益寿延年是上乘,打手逞能是末意”;大之,“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勿徒作技世之末也。”这几句话既是张先生情系太极之目的,也是历代习武之人所遵循之准则与实有之品格。记得我师门老拳谱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能练者传之,不能练者藏之,万不可传于匪人也!”可见,这些旧时的拳谱、拳论都把立德、修身作为武学之宗旨。
写此文时,正好看了一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寻宝——走进河北永年》的节目。永年是太极师祖杨露蝉的故居,本次评为一等之宝的是太极大师武禹襄的《太极拳论》,虽然纸质发黄,书显破旧,但字迹工整,词句古朴。还有一幅武禹襄第四代孙、近代大书法家武福鼐写于木板上的对联,上联为“立定脚跟竖起脊”,下联为“拓开眼界放平心”。短短十四个字,含义颇深,明写太极,实写做人。
如此而论,张宝银先生的《情系太极》三本书,既汇集了自己二十余年来,刊登于各大武术杂志上的太极修炼精华,又录辑了众多太极大师的武功秘诀,可谓宝中之宝。也可以说,他对太极的那份追求与执着,绝不仅仅是为了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为了抢救、承继、传播、弘扬那个将要失去的武术传统文化。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小说、诗歌、散文样样涉略,但多数是看一看就放弃了。随着年龄的增高,看书之情日渐淡漠,但张宝银先生的这本书却使我读而不厌,尤其是那些太极大师们的拳论,更是愈学愈深,愈研愈不得参悟,看来,只能是边读边练,边练边读,慢慢领会了。
写罢此文,又接张宝银先生信息二则:
一为湖北太极大师翁心诚先生对《再续》的评论,说这本书“凡圣同居,理实相照,图精文美,体悟圆融,文武交汇,武道合一,个群相衬,不可多得。”张先生谦称为谬赞,而我认为评议颇为中肯,文笔也十分了得。
二为张先生的“太极拳修炼新体会”,共10条。大意即练太极要动作遵规、意念相随、呼吸有致、坐卧同修、排除他念、修身为重,并已发于部分杂志。我真佩服他的持之以恒精神,或许假以时日便有《再再续》问世。
日进隆冬,秋收冬藏。在期盼我友,我兄,张宝银先生再出佳作的同时,我更愿他修静,修心,颐养,康宁。本文图片为张宝银先生先期编著的《情系太极》与《情系太极续》两书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