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咽痛汤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咽痛汤,对照组33例给予清咽滴丸。并记录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3.33%,优于对照组56.6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咽痛汤对急性咽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咽痛汤 急性咽炎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86-01
急性咽炎为咽部黏膜与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部的淋巴组织亦常常被累及。相当于中医学的“喉痹”。多由于风热外邪上犯咽喉或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所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咽痛汤是我临床常用的处方,治疗急性咽炎效果较好,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符合急性咽炎诊断的患者65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1-3天,平均1.3天,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1-4天,平均1.6天,两组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咽炎西医诊断标准,具有咽痛、咽部干燥、灼热、吞咽不利等不适症状。检查见口咽部粘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悬雍垂及软腭充血水肿。两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无扁桃体肿大,发热、头痛及全身症状者。
排除标准:由麻疹、粒细胞缺乏、白血病等引起的咽部症状及炎症;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食管、甲状腺、喉部、颈部病变所引起咽部症状者。
脱落病例:门诊病人无法做到绝对服从医嘱,因各种原因脱落病例5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自拟咽痛汤,基本方:桑叶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板蓝根10克、山豆根6克。咽部红肿痛甚加黄芩、大青叶,咳嗽有痰加浙贝母,咽痒加僵蚕、蝉蜕。上方水煎,少量多次分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口服清咽滴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国药准字Z10930004),一次6丸,一天三次。7天为一疗程,在治疗期间停用抗菌药物,忌服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观察疗效。
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订。疾病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咽痛、咽干灼热、咽部粘膜充血、吞咽不利、口渴。用疗效指数来判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体征总计分值-治疗后症状体征总计分值)×100%/治疗前症状体征总计分值。临床痊愈为疗效指数≥95%;显效为70%≤疗效指数<95%;有效为30%≤疗效指数<70%;无效为疗效指数<30%。前两者合计为痊显率,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率。
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主要疗效指标比较[例(%)]如下:
注:与对照组相比,?2=6.4660,*:P<0.05。
4 讨论
急性咽炎发病原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受凉、疲劳、饮食刺激、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发病。因为咽部为人体与外界相连之门户,所以外邪侵入后首先侵犯咽部发病。中医的温病学中也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说法。中医认为,本病临床上热证多见,故而临床上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主要治疗方法。
咽痛汤中,用桑叶、连翘疏风清热,桑叶能疏风散热,连翘可以透热邪外出,二药合用能够阻止外邪进一步深入,桔梗、甘草清热散结,是咽炎的针对性用药,特别是桔梗,味苦辛,性平,能够开宣肺气,载诸药上行,直达咽部发挥作用,可谓治标。玄参、麦冬养阴利咽,起到润肺的治本作用.外邪入里很快化热成毒,传变迅速,板蓝根、山豆根这两味药可以清热解毒利咽,又可以入血分“透热转气”,防止疾病进一步深入传变。
研究结果显示,咽痛汤治疗急性咽炎总有效率达到83.33%,明显高于清咽滴丸的56.66%(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急性咽炎的效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
[2]郑筱萸 中药新药的临床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330-333.
【关键词】 咽痛汤 急性咽炎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86-01
急性咽炎为咽部黏膜与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部的淋巴组织亦常常被累及。相当于中医学的“喉痹”。多由于风热外邪上犯咽喉或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所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咽痛汤是我临床常用的处方,治疗急性咽炎效果较好,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符合急性咽炎诊断的患者65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1-3天,平均1.3天,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1-4天,平均1.6天,两组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咽炎西医诊断标准,具有咽痛、咽部干燥、灼热、吞咽不利等不适症状。检查见口咽部粘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悬雍垂及软腭充血水肿。两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无扁桃体肿大,发热、头痛及全身症状者。
排除标准:由麻疹、粒细胞缺乏、白血病等引起的咽部症状及炎症;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食管、甲状腺、喉部、颈部病变所引起咽部症状者。
脱落病例:门诊病人无法做到绝对服从医嘱,因各种原因脱落病例5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自拟咽痛汤,基本方:桑叶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板蓝根10克、山豆根6克。咽部红肿痛甚加黄芩、大青叶,咳嗽有痰加浙贝母,咽痒加僵蚕、蝉蜕。上方水煎,少量多次分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口服清咽滴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国药准字Z10930004),一次6丸,一天三次。7天为一疗程,在治疗期间停用抗菌药物,忌服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观察疗效。
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订。疾病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咽痛、咽干灼热、咽部粘膜充血、吞咽不利、口渴。用疗效指数来判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体征总计分值-治疗后症状体征总计分值)×100%/治疗前症状体征总计分值。临床痊愈为疗效指数≥95%;显效为70%≤疗效指数<95%;有效为30%≤疗效指数<70%;无效为疗效指数<30%。前两者合计为痊显率,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率。
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主要疗效指标比较[例(%)]如下:
注:与对照组相比,?2=6.4660,*:P<0.05。
4 讨论
急性咽炎发病原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受凉、疲劳、饮食刺激、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发病。因为咽部为人体与外界相连之门户,所以外邪侵入后首先侵犯咽部发病。中医的温病学中也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说法。中医认为,本病临床上热证多见,故而临床上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主要治疗方法。
咽痛汤中,用桑叶、连翘疏风清热,桑叶能疏风散热,连翘可以透热邪外出,二药合用能够阻止外邪进一步深入,桔梗、甘草清热散结,是咽炎的针对性用药,特别是桔梗,味苦辛,性平,能够开宣肺气,载诸药上行,直达咽部发挥作用,可谓治标。玄参、麦冬养阴利咽,起到润肺的治本作用.外邪入里很快化热成毒,传变迅速,板蓝根、山豆根这两味药可以清热解毒利咽,又可以入血分“透热转气”,防止疾病进一步深入传变。
研究结果显示,咽痛汤治疗急性咽炎总有效率达到83.33%,明显高于清咽滴丸的56.66%(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急性咽炎的效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
[2]郑筱萸 中药新药的临床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33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