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完全适应高中历史教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多媒体作为一种综合运用文字、音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学技术,已广泛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缺陷两个方面,谈谈对多媒体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认识。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1.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信息,90%以上的来自视觉和听觉,而这正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所在。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快乐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讲授《红军长征》时,可以先播放影视《长征》片段、《红星照耀中国》、红军长征图等影音文字资料,使学生对长征先有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识、理解长征,一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高中历史作为人文与社会学科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重要任务。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讲授《抗日战争》时可播放一些抗战的影视文字资料,如影视剧《南京南京》、《中国兄弟连》,731部队,《我的抗战》和《拉贝日记》等。让学生深刻体会日本法西斯的残酷暴行,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使学生通过接触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在心灵深处感受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认识到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3.有助于强化历史思维,提高学生记忆效果。历史研究的是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而多媒体通过播放影视图像,展示历史典籍、历史遗迹,把已经发生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机械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无法达到对知识真正理解。学习历史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论,都是从史料分析中得来的。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展示丰富翔实的史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讲授《渐进的制度创新》一课时,可以播放《大国崛起》,通过看纪录片,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近代英国的崛起历程。讲授《抗日战争》一课,分析抗战胜利原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一条灯谜:抗战胜利,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教师可以出示选择项,如屈原、苏武、毛遂、蒋干、华雄、华佗等,让学生选择答案并说明理由。讲授《经济全球化》一课,分析全球化影响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经济全球化是利还是弊”的问题展开一场辩论会,教师则以裁判员的身份对双方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经济全球化。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缺陷
1.课件“统治”课堂,师生难以交流。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课件“统治”课堂,师生交流被“人机交往”所取代,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和交流,也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机器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现代化“填鸭式教育”。
2.过分讲求形式,盲目运用多媒体。一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的表演工具,把课堂装扮得绚丽夺目,煞是好看。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课后变得晕头转向。最终造成本末倒置,反而使多媒体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不能扎实地进行历史基础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3.教学设计固定,扼杀学生的想象空间。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使用课件组织课堂教学,而课件的设计思路甚至答案都是相对固定的。学生由于智力和认识水平的不同,会对历史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总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课件中,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固化在简单的影像、图画和资料文本上,其结果是把本应活泼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唯老师理解独尊”的一言堂,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思考的惰性,扼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但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稳步提高。
多媒体作为一种综合运用文字、音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学技术,已广泛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缺陷两个方面,谈谈对多媒体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认识。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1.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信息,90%以上的来自视觉和听觉,而这正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所在。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快乐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讲授《红军长征》时,可以先播放影视《长征》片段、《红星照耀中国》、红军长征图等影音文字资料,使学生对长征先有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识、理解长征,一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高中历史作为人文与社会学科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重要任务。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讲授《抗日战争》时可播放一些抗战的影视文字资料,如影视剧《南京南京》、《中国兄弟连》,731部队,《我的抗战》和《拉贝日记》等。让学生深刻体会日本法西斯的残酷暴行,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使学生通过接触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在心灵深处感受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认识到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3.有助于强化历史思维,提高学生记忆效果。历史研究的是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而多媒体通过播放影视图像,展示历史典籍、历史遗迹,把已经发生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机械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无法达到对知识真正理解。学习历史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论,都是从史料分析中得来的。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展示丰富翔实的史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讲授《渐进的制度创新》一课时,可以播放《大国崛起》,通过看纪录片,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近代英国的崛起历程。讲授《抗日战争》一课,分析抗战胜利原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一条灯谜:抗战胜利,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教师可以出示选择项,如屈原、苏武、毛遂、蒋干、华雄、华佗等,让学生选择答案并说明理由。讲授《经济全球化》一课,分析全球化影响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经济全球化是利还是弊”的问题展开一场辩论会,教师则以裁判员的身份对双方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经济全球化。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缺陷
1.课件“统治”课堂,师生难以交流。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课件“统治”课堂,师生交流被“人机交往”所取代,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和交流,也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机器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现代化“填鸭式教育”。
2.过分讲求形式,盲目运用多媒体。一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的表演工具,把课堂装扮得绚丽夺目,煞是好看。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课后变得晕头转向。最终造成本末倒置,反而使多媒体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不能扎实地进行历史基础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3.教学设计固定,扼杀学生的想象空间。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使用课件组织课堂教学,而课件的设计思路甚至答案都是相对固定的。学生由于智力和认识水平的不同,会对历史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总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课件中,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固化在简单的影像、图画和资料文本上,其结果是把本应活泼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唯老师理解独尊”的一言堂,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思考的惰性,扼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但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