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原有的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它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又消化不了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新课程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在教学目的上,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由追求知识目标向追求个性目标转变;在教学过程上,确立以对话为场景的合作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变;在教学手段上,确立以教具为重点的开发观,由传统教学工具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教师在积极地参与到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已从单纯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教育影响,而是根据自身的认知需要主动地、积极地去选择、去接受,获得知识的能力。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从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来看,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利用各种激发动机的策略来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心向和达到学习的成熟度,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理念上,教师应担负起引导者、支持者和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并保证學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如果一味抱残守缺,认为教师是一堂课的主人,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教学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罗列出学生理论和实践操作需掌握的知识点,并以题目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点来自主学习,因为有了一个实际的学习评价,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学习的共同点,然后通过做题掌握知识点。又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学习中,“先学后教”,要求学生在资源管理器中创建目录树。教师列出目录树的层次与结构,要求学生先自行操作,因为同学们的水平不同,所以做的结果自然不同,他们就能直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此后,教师再具体讲解如何在资源管理器中创建目录树。在随后的练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们积极质疑或相互交流。有许多已掌握的学生主动要求在投影上演示,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又如对网络的教学,会出现学生们只注重上网,而对网络的组成和原理如硬件、拓扑结构、通信打包、协议等都没有什么兴趣的情况。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会乏味,课堂就会沉闷。为此,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如摆出几台机子、网线、集线器、MODEM,让学生组网;当学生束手无策时,再组织学生,让他们仔细参观校机房,在脑中初步形成一个简单的拓扑图。其后,引入各个理论知识,从拓扑结构入手,再讲到网线、网卡、集线器、MODEM、网络协议、信息传播打包的相关知识。边讲解边和学生动手组网,学生就会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深刻体会到网络的原理是现实组网技术的指导,就不再抗拒、害怕理论知识,进而主动地学习网络原理,这就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和真正价值在于解放人,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人的主体性,最终帮助每一个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独创的自由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必须紧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目的,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协作学习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和角色扮演等不同的策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过程均应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具有信息协作能力的学生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协作途径和工具开展广泛的信息协作,能与外界建立经常的、融洽的、多维的信息协作关系。在信息教学中,协作精神和能力表现为信息协作能力。例如在网上的课题探究的协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竞争、辩论、合作等分组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创作作品。
协作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基本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学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微观的信息技术环境,它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习者的协作能力。信息的获取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这种合作表现在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和协作的过程中逐渐达成。
在学习中和同学共同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直到问题解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学会上网后,教师可根据课本知识,设定出学习目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可通过网络查找或直接查阅书籍),再分析、汇总,相互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拓宽、消化。键盘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七年级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对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可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语言亲近,易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组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自信心,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总结:新课程呼唤具有新教学理念的教师,我们应熟悉教学对象的特点,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自觉进行知识建构。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下求索,辛勤耕耘,那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更高效,更精彩,更充满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新课程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在教学目的上,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由追求知识目标向追求个性目标转变;在教学过程上,确立以对话为场景的合作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变;在教学手段上,确立以教具为重点的开发观,由传统教学工具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教师在积极地参与到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已从单纯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教育影响,而是根据自身的认知需要主动地、积极地去选择、去接受,获得知识的能力。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从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来看,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利用各种激发动机的策略来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心向和达到学习的成熟度,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理念上,教师应担负起引导者、支持者和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并保证學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如果一味抱残守缺,认为教师是一堂课的主人,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教学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罗列出学生理论和实践操作需掌握的知识点,并以题目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点来自主学习,因为有了一个实际的学习评价,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学习的共同点,然后通过做题掌握知识点。又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学习中,“先学后教”,要求学生在资源管理器中创建目录树。教师列出目录树的层次与结构,要求学生先自行操作,因为同学们的水平不同,所以做的结果自然不同,他们就能直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此后,教师再具体讲解如何在资源管理器中创建目录树。在随后的练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们积极质疑或相互交流。有许多已掌握的学生主动要求在投影上演示,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又如对网络的教学,会出现学生们只注重上网,而对网络的组成和原理如硬件、拓扑结构、通信打包、协议等都没有什么兴趣的情况。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会乏味,课堂就会沉闷。为此,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如摆出几台机子、网线、集线器、MODEM,让学生组网;当学生束手无策时,再组织学生,让他们仔细参观校机房,在脑中初步形成一个简单的拓扑图。其后,引入各个理论知识,从拓扑结构入手,再讲到网线、网卡、集线器、MODEM、网络协议、信息传播打包的相关知识。边讲解边和学生动手组网,学生就会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深刻体会到网络的原理是现实组网技术的指导,就不再抗拒、害怕理论知识,进而主动地学习网络原理,这就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和真正价值在于解放人,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人的主体性,最终帮助每一个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独创的自由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必须紧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目的,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协作学习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和角色扮演等不同的策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过程均应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具有信息协作能力的学生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协作途径和工具开展广泛的信息协作,能与外界建立经常的、融洽的、多维的信息协作关系。在信息教学中,协作精神和能力表现为信息协作能力。例如在网上的课题探究的协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竞争、辩论、合作等分组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创作作品。
协作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基本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学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微观的信息技术环境,它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习者的协作能力。信息的获取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这种合作表现在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和协作的过程中逐渐达成。
在学习中和同学共同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直到问题解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学会上网后,教师可根据课本知识,设定出学习目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可通过网络查找或直接查阅书籍),再分析、汇总,相互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拓宽、消化。键盘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七年级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对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可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语言亲近,易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组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自信心,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总结:新课程呼唤具有新教学理念的教师,我们应熟悉教学对象的特点,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自觉进行知识建构。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下求索,辛勤耕耘,那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更高效,更精彩,更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