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的精髓在《课标》中的《课程标准》中也有具体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由此,不管是城市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条件,还是农村纯自然和原生态的潜在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引导教育得当,都会实现写作的真正意图,最终实现课标的要求。
  如何有效利用我们的潜在资源,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日益变化的现代气息,这就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因此,应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写作素材,采取模块化教学分层次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
  一、低年级阶段: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新课标》规定的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觉。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语言、智力、思维逐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言的丰富、智力的发展、思维的拓展,为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创设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农村丰富多彩的自然之美、朴素之美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源泉,学生可以从写身边简单的人和事开始。
  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槐花的幽幽清香,可以看到农作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可以捉到知了、蚂蚱。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可以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家乡之美!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教师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在作文,而是在叙述享受美之乐。六七岁的孩子模仿性和好奇心都很强,这对积极培养他们从说到写的兴趣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二、中年级阶段:关注与观察生活,写有意义的事
  三、四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它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是为高年级的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为了搞好这个“过渡”,在这个阶段要对学生进行片段训练,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趣、现实生活等将命题作文改为半命题作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生活。
  指导学生挖掘出有意义的部分内容进行写作指导,这样学生用亲历的生活事实来写作就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在平时,笔者尤其注意把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写作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结合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来及时进行写作指导。每次活动前都要进行布置并向学生提出要求,指导该怎样写,如在“手拉手,一帮一”的捐助活动,学生们不但自己勇于向贫困山区的同学捐款捐物,而且写出了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表达出他们对贫困学生的同情之意和互勉之情……在指导学生做《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练笔“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笔者让学生事前选一种自己最喜欢且又很熟悉的水果,指导他们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准备好带到班上在小组里进行交流,然后推荐口语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再进行自述、互述,最后写作。经过这样的指导,写作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学生在实践中就初步掌握了作文的方法。
  三、高年级阶段:体验民风民情,品味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五、六年级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丰富习作素材”。习作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挖掘素材,积累素材。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作文材料。学生通过观察在脑中储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启发他们留心观察校园内外的素材,感悟身边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所体现出来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并选择其中有趣的或有意义的素材及时地积累起来。教师要运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占有写作材料。
  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学生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要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并赞之于笔端。“农活”也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农忙时节,白天,学生们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辛苦;晚上,他们忘记一天的疲劳,在灯下奋笔写作。坚持一段时间,学生们写出了一篇篇内容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其中有篇作文是这样写的:“以前,我总认为几个米粒算什么,但是现在我再也不敢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我们父母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们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有了这种切身的体验,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习作将不再“干瘪”了,而会变得很“饱满”!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勤于开拓,辽阔的农村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就会展现出来。模块不是绝对的,内容也不是唯一的,可以纵横,也可以交叉,更可以扩展。只要我们能把握好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时刻记住在课堂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丰富的大宝库,在农村找到习作的活水,就会变劣势为优势,自然而然地会使学生的习作具有真情实感,呈现出盎然生机!
  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孙窑小学(226402)
其他文献
2018年11月8日,新疆兵团第七师130团的职工们在加工厂排队积极交售机采棉模块。2018年该厂计划收购籽棉7 600万kg,截至目前已保质保量收购籽棉6 800万kg,完成计划任务的89.5%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慢性累及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疾病。笔者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正确
从河南郸城到新疆兵团支边,一干就是25年;从娃娃上不起学,到奋斗致富;从电焊维修,到改进创新农机。爱动脑、肯钻研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九十团十连职工姜国俊,凭借自己的
2018年6月6日,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十三连农民伏旺军驾驶打药机,给自己家的棉田喷施叶面施肥。八十九团是五师双河市“北疆牌”棉花主产区,种植面积达8 000 hm2(1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