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锻炼;习惯
近年来,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不喜欢或讨厌体育课的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体育教师就要通过体育教学,在达到“健康第一”目的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并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要加强体育理论教育,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选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练习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教材应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高年级教学可尝试男女分班教学,男生多安排对抗性强的教学内容,女生可依据其生理、心理特点多安排柔韧性、协调性的教学内容。
二、以新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1. 分组训练,分阶段训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对不同的组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等情况,可以加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训练,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2.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育教学内容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全部掌握,可能他在某一项很差,但是他在其他方面却很好,甚至很优秀。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跑步不行,怎么跑都跑不及格,但是他在打篮球和跳绳等方面却很优秀,学校比赛还能得冠军。这种情况在学生中间很普遍。教师要让他们把自己最擅长、最值得骄傲的本领拿出来展示、表演,并当场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有一定自信心和心理满足感。这样,既鼓励发展了他们的特长,又能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得到锻炼。
三、通过教师的表率和示范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中小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持久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正确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严于律已,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首先严格地做到,如教师不能规范优美地做好所教动作,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不良的情绪及看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完成教学内容的准备,更应将所教动作熟练的准备好。这样,学生在上课时见到教师熟练优美的动作,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再加以细致精心的讲解,学生们肯定兴趣盎然。
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实施
课程改革提倡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实施“开放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例如,排球双手下手垫球练习,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体育教师汇报并商榷自己制定的目标个数;准备活动不必每次都整队慢跑,可以在悠扬的乐曲中让学生分散跑。在教学中的某些环节上,如跳远的起跳点是否正确、跳高横竿放置的高低等均不要过分限制,应根据能力高低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意愿,使学生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又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
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学习。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把教学内容单元化,把学生小组化,做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情景,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每个教学内容可只提出大要求,对于学生能自由发挥的地方不作要求,让学生有充分想象和体验新内容的空间。例如跑的单元学习的创编活动课要求就是“游戏或活动中要有跑,小组成员要一起活动,活动中注意安全”。因为教师提出的要求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所以短短的一节课,九个小组共创编出了十多个有关跑的游戏和活动:有的是在教师教过的游戏中进行了改编,如障碍跑、绕物跑、接力跑等;还有的是把跑融于球类活动,如运球接力、二对二小篮球比赛等。这样,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遵义县第五中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锻炼;习惯
近年来,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不喜欢或讨厌体育课的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体育教师就要通过体育教学,在达到“健康第一”目的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并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要加强体育理论教育,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选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练习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教材应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高年级教学可尝试男女分班教学,男生多安排对抗性强的教学内容,女生可依据其生理、心理特点多安排柔韧性、协调性的教学内容。
二、以新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1. 分组训练,分阶段训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对不同的组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等情况,可以加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训练,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2.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育教学内容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全部掌握,可能他在某一项很差,但是他在其他方面却很好,甚至很优秀。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跑步不行,怎么跑都跑不及格,但是他在打篮球和跳绳等方面却很优秀,学校比赛还能得冠军。这种情况在学生中间很普遍。教师要让他们把自己最擅长、最值得骄傲的本领拿出来展示、表演,并当场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有一定自信心和心理满足感。这样,既鼓励发展了他们的特长,又能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得到锻炼。
三、通过教师的表率和示范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中小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持久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正确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严于律已,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首先严格地做到,如教师不能规范优美地做好所教动作,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不良的情绪及看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完成教学内容的准备,更应将所教动作熟练的准备好。这样,学生在上课时见到教师熟练优美的动作,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再加以细致精心的讲解,学生们肯定兴趣盎然。
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实施
课程改革提倡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实施“开放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例如,排球双手下手垫球练习,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体育教师汇报并商榷自己制定的目标个数;准备活动不必每次都整队慢跑,可以在悠扬的乐曲中让学生分散跑。在教学中的某些环节上,如跳远的起跳点是否正确、跳高横竿放置的高低等均不要过分限制,应根据能力高低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意愿,使学生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又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
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学习。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把教学内容单元化,把学生小组化,做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情景,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每个教学内容可只提出大要求,对于学生能自由发挥的地方不作要求,让学生有充分想象和体验新内容的空间。例如跑的单元学习的创编活动课要求就是“游戏或活动中要有跑,小组成员要一起活动,活动中注意安全”。因为教师提出的要求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所以短短的一节课,九个小组共创编出了十多个有关跑的游戏和活动:有的是在教师教过的游戏中进行了改编,如障碍跑、绕物跑、接力跑等;还有的是把跑融于球类活动,如运球接力、二对二小篮球比赛等。这样,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遵义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