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DAN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中,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对创新创业政策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期望和方向。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采用Nvivo11软件对国务院16个创新创业政策文本实施编码、分析发现,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期待主要集中在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改革上。为此,建议高职院校依托教育、科研带动创新创业的发展,包括培养创新创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中心、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形成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配套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扎根理论;政策编码
  中图分类号 G71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6-0035-06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模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我国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对创新創业教育的重点认识不清,效果往往不佳。譬如,有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有些高职院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推翻传统”或者如何创建“公司”,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创新创业政策是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创新创业活动的行动准则,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指向性作用。准确把握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引导方向,有利于引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朝着正确方向开展。源于此,本文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创新创业方向进行探究,同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向。
  一、研究设计
  注意力包括关注、解释和行动三个步骤,影响着决策者对决策信息的理解和选择,是决策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中,关注是做出解释和行动的必要前提条件。高职院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办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点将决定教育活动的进程和成效。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中的三级编码方式,采用Nvivo11作为文本分析工具,通过对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研读、分类、编码和分析,探究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期待和高职院校需关注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
  (一)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通过访谈、反思、文本、文献、观察等形成原始数据,并在对原始数据进行不断分析、比较、编码、归纳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相关理论框架的一种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利用扎根理论开展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如彭飞霞运用扎根理论,探究了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转化为创新创业行为的内在机理,发现参与价值、个人能力、参与体验、文化环境、参与障碍和参与支持六个主范畴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影响显著[2]。刘远等运用扎根理论访谈,对毕业3年内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者、在校生、高校就业指导处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等共49名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并作三级编码分析,构建了包括创业环境、创业认知、创业态度、创业精神、创业教育五个方面在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理论结构模型[3]。杨毅等通过扎根理论访谈,得出信用担保、投融资、产学研、风投、研发、中试、检测、信息、创新人才等是影响航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构建的重要因素[4]。可见,针对基于扎根理论形成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编码、归纳,可以理顺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要素及各要素间的关系,最终组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不同于前面所提到的扎根理论访谈的数据获取方式及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所抽取的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并就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因素进行分析,该分析与前述分析一起,可以组成一个有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有利于引导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
  (二)研究工具
  Nvivo软件是世界上主流定性分析软件之一,由澳大利亚QSR公司研发而成。Nvivo一词由Nudist和vivo组合而成,其中,Nudist意为Non-numerical Unstructured Data by Techniques of Indexing Searching and Theorizing,即非数值性、无结构数据的索引、搜寻和理论化;vivo意为自由自在。此软件主要用于行为研究、内容分析、对话分析、纵向研究、文学回顾及上述多种方法混合的定性研究数据[5],具有导入、编码、群组、查询、建模、链接、分类和文件夹八大功能。编码是将研究主题与相关概念建立联结的重要方式,本研究的编码分为三个级别:一级编码是对原始资料不断分析,挖掘其中的概念类属,并对此加以命名;二级编码是在发现的概念类属间建立连接,使各概念类属的关系变得清晰;三级编码又称核心编码,从已有的概念类属中概括“核心类属”,再将这些类属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6]。编码是Nvivo软件的主要优势功能,Nvivo软件支持对DOC、PDF、TXT、图片、语音、视频等数据的编码,便于研究者从庞大的数据中筛选和组织有效数据,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将政策文本保存在DOC文档中,通过对资料的反复研读,采用Nvivo11对其中关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信息点进行自由节点编码,并将同一范畴的自由节点归类到特定的树状节点下,从而明确各节点的层次关系。
  (三)政策文本的选择和编码
  本文对政策文本的选取原则包括:一是权威性,即选取的政策文本均来源于国务院“双创政策汇集发布解读平台”①;二是相关性,即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对“双创政策汇集发布解读平台”中的文件进行筛选,选取国务院发布的主题涉及教育的政策文本16部,见表1;三是从16部政策文本中抽取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文本内容。根据以上三个原则,从政策文本中抽取出167个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文本句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
  二、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编码分析   “双创政策汇集发布解读平台”中汇集相关政策共50部,其中,主题关于“科技、教育”的政策共有16部,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双创政策主题,达32%,详见图1。可见,“科技、教育”是双创建设中的重要关注点。下面将通过三级编码的方式对这16部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归纳及理论框架建构。
  (一)一级编码
  本研究利用Nvivo11软件对16部双创政策文本中关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句子进行逐个编码,一共得到167条原始政策文本及相应的一级编码概念。随后,进一步对一级编码概念进行重新分类组合,剔除个别重复频次极少且关联性较差的一级编码,最终得到25条一级编码。表2为部分一级编码和相应的原始语句。
  创业教育资金 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指导 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完善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建立地方、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
  弹性学制 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科研共享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通过无偿许可专利的方式,支持单位员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各地区、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价,统筹推进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有关部门要研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根据需求开展创业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创业意识 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到每一名高校毕业生,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创新创业师资 引导和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 ……
  (二)二级编码
  二级编码的目的在于将同类一级编码重新组合成新的整體。根据不同一级编码的意义对其进行分类。本研究共归纳出6个二级编码,即意识层面建设、物质层面建设、知识层面建设、辅助和保障机制、科研创新和科研创新保障措施。各二级编码所对应的一级编码如表3所示。
  (三)三级编码
  三级编码又称核心编码,目的是进一步对二级编码进行提炼,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根据所归纳的6个二级编码,概括组合成2个三级编码概念,即教育体系建设和科研体系建设。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双创的期盼主要集中在教育和科研两方面。由此,本研究确定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的理论框架模型,见图2。
  
  三、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理论框架模型的解释
  (一)教育体系建设
  通过对政策文本的编码组合可知,教育体系建设包含4个二级编码概念,分别是意识层面建设、物质层面建设、知识层面建设、辅助和保障机制。
  创业意识、创业文化等意识层面建设元素是双创教育的软实力所在,目的是让学生沉浸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中,从潜意识层面影响个体对创新创业的态度、认识,乃至将来的就业和创业行为。个体在意识层面掌握的知识、观念最终会被整理到潜意识中。潜意识的思考是自动化、低耗能的,所有的知识和观念会在潜意识中创造出新的关联,并以难以觉察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政策文本中提出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文化、设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目的是使学生沉浸在双创环境中,在潜意识中影响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双创活动。这能为学生将来做出创新创业选择、实施创新创业行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创业中心等物质层面建设元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基石,是双创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创新创业思维、创意、灵感的孕育场所。创新创业中心及与此相关的词汇在9部政策中共20次被提及,是被提及最多的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更着重强调双创空间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学校在双创建设中需重视双创空间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孵化基地的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知识层面建设元素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重点是让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经验。实证研究发现,深度学习在课程学习经验和教育收获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收获[7]。国家政策在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层面建设中提出建设创新课程体系、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汇总创业经验、创新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辅助和保障机制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备条件,直接对双创教育产生影响。在辅助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重重困境。因此,政策中指出,需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具体包括挂职培训、引进优秀师资人才、聘请校外优秀导师、改革师资队伍的考核评价制度等。政策亦指出各地区、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此外,国家政策多次提出: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多方协同育人,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需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需要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除具体针对教育所提出的辅助和保障机制外,相关政策提出需将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将科研作为教学育人的重要推力。   (二)科研体系建设
  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科研体系建设对教育体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推力作用。在科研中,教师将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成果,捕捉创新灵感,获取创新经验。如此,教师才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自身的创新经验授予学生,避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空谈”现象。通过对创新创业政策的编码可知,科研体系建设中包含2个二级编码概念,分别为科研创新和科研创新保障措施。
  科研创新包括2个一级编码,分别为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创新创业政策中虽只简单提及积极调动各类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和建立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平台,但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可直接在保障措施中体现。根据对政策的分析,共5部政策17次提出科技成果转移,且在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细化关于科技成果转移的相关事项;共6部政策11次提出人事管理制度创新,需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共7部政策9次提出科研共享,需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共1部政策3次提出创新团队建设,需与相关领域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创新团队。科技成果转移和科研共享的前提是科研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和创新团队建设创新是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创新。由此可见,国家认可和重视科研创新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建议
  通过对政策文本编码分析和模型建构得知,国家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期待集中在教育和科研两大领域,高职院校应围绕这两个重点开展校内创新创业教育。
  (一)培养创新创业文化软实力
  培养创新创业文化软实力是从意识层面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在高职院校强化双创文化宣传,可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为培养创新创业文化软实力,提高学生双创意识,高职院校需要丰富双创文化的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营造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双创氛围,关注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建立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文化是无形的,但可通过物质载体的形式得以显示,通过活动的形式带动个体的参与,达到深入思想、影响行为的目的。高职院校双创文化软实力的创建可从活动着手,如创业模拟活动、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和双创经验交流分享,創造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契机。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与市场经济契合度高,在创业模拟活动中,可将整个校园模拟成微型社会,各专业学生或跨专业团体组成创业模拟公司,每个公司配备一名指导导师。模拟公司在文化月内进行模拟研发、生产、交易、上市等运作。学校每天在校园网络中更新并公开各公司的运营和营利情况。在活动结束之际,学校对营利最多、最具前景性、最具创新性等公司进行评奖。如此,能在全校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带动全校师生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环节中收获创业经验,使学生了解、熟悉建立和经营一家公司的操作。在创新成果展示活动期间,可向全校师生展示校内创新创业硬件设施的最新建设成果,介绍校内教师、学生代表性创新成果。此外,高职院校教育需要与社会产业接轨,可向学生们介绍各行业、专业目前最新的创新技术。如此,能达到了解本校情况、树立教师威信、建立同辈榜样和知晓行业资讯的作用。通过交流分享活动,校方邀请各界创新创业人士、其他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等到校举行讲座,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让学生知晓成功的创业或技术创新人士需要经历的磨练、需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和需要具备的创新能力。
  (二)建设富有产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中心
  富有产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中心是从物质层面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职业教育依托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也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时需符合国家的期盼,也需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紧跟产业前沿资讯、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为此,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建设类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科技研发的众创空间,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建设此空间;另一部分是专门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众创空间。两种类型的众创空间,均要求往专业化、精细化和仿真性方向建设,具有自身的优势特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载体作用,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此外,为更好发挥创新创业中心育人功能,增加企业科研人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间的交流,中心的内部设计需注重布局技巧,增加学生的创新科研的学习机会。
  (三)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是从文化层面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路径。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为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在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时需兼顾以下四大部分内容。一是制定具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具有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特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提高学生技术创新能力、活跃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专业与创业相结合的能力等。学校应避免设定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如“培养未来企业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等。二是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学校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本校实际情况、不同专业的差异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路径。在培养路径中列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图,将不同年级与不同层次课程对接,列明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培养路径。三是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学校需建设专门的项目课程开发小组,围绕创新创业开发专门的项目课程。此外,创新创业包括创新和创业两大部分。在课程设置时需兼顾开发创新思维课程与创业类课程。在创新思维课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应为鼓励式的发散性思考,而不是“填鸭式”讲解。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对与错的标准,只有新奇与平常的区别。在创业类课程中,教师需从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除传授创业与经营公司所需的理论知识外,还需逐渐培养学生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专利意识等,为学生未来创业与技术创新作准备。四是创新创业实践,可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和进行创新模拟等。高职院校可安排学生参观地方龙头企业,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科技发展状况的了解。在校内,鼓励学生创办创新创业协会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将创新创业空间规划给学生作为初创公司和创新技术的孵化基地。   综上所述,以人才培養目标为指引,人才培养路径为依托,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为载体,四者兼备构成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四)完善创新创业建设配套体系
  为更好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配套体系中需形成教育保障措施和创新科研体系的双轨配套机制。在教育保障措施中,依照国家政策要求,高校需配备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因为一般的企业难以拥有领先行业的技术水平,为将新科技、新工艺、新技术传授给学生,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是不二之选。为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行业最新资讯,清楚国家创新创业最新政策,学校需完善留职进修的人事制度,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此外,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过程中,在参与创新创业协会的过程中将出现各类问题,学校需配备创新创业指导机构,以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援助。成功创业的学生将面临难以协调工作与学业的问题,此时校方需出台弹性学制,改革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在兼顾创业之余完成学业。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学校每年的财政预算中需考虑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支出,认真规划和细化每项支出,确保资金运作顺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配套体系建设中应包括创新科研的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信息时代瞬息万变,高职院校教师只有投身一线创新科研,才能跟上社会技术发展步伐,拓宽学科视野,形成复合创新经验和思维方式。如此,有助于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为社会培养高端技术创新人才,锻造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吴建祖,曾宪聚.管理决策的注意力基础观[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12):71-74.
  [2]彭飞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潜能的唤醒——基于扎根理论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80-88.
  [3]刘远,陈万明,朱广华.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4):64-65.
  [4]杨毅,党兴华,李全升.扎根理论下西安航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及运行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6):42-47.
  [5]安艳芳.定性资料计算机分析软件NVivo应用解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5):66-67.
  [6]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73.
  [7]王树涛,宋文红,张德美.大学生课程学习经验与教育收获:基于深度学习的中介效应检验[J].电化教育研究,2015(4):90-94,107.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建设应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社团建设方面大都沿袭普通高校的发展路径,导致其校园文化建设失去自身特点,职教内涵也难以体现。从适配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特征和职业类型特征,明确社团发展定位,科学设置社团类型,优化社团管理组织,拓宽社团交流路径,突出社团职业能力培养的功能。  关键词 学生社团;高职院校;适配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 要 高职扩招承载着高职教育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在此背景下保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归纳出SY职业技术学院以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构成的特殊生源扩招生的学习特点与面临问题:来源集中给学习带来一定影响;参加高职教育的目的明确,且渴望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轻视基础文化教育,偏重专业课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学习方式更灵活,学习的干扰因素多。高职院校应坚持“三
摘 要 面对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强国之基是国家的战略选择。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将关注聚焦在“支撑中国制造”,连续组织“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座谈会”和“中国制造与职业教育专家座谈会”两个专题研讨会。行业企业代表、职业院校和职教研究专家就中国制造各抒己见,取得共识: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必须制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政府与市场共
《新型城镇化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蓝皮书》  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布局结构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基础,要基于产城教融合发展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在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时,新增职业学校主要向中小城市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新建城市、城市新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集中,更加贴近服务的企业和社区。科学规划职业教育优势专业集群和集团化发展,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学科专业
摘 要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价值主张触及社会价值的创造,也强调经济价值的获取;价值创造包含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破解从教“身份困境”、纾解就业“模式困难”;价值获取源于政策优惠、来自技能培训获利、斩获运营长期回馈。产教融合型企业运营模式映射不同价值关系的动态平衡,有经济价值获取优先、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均衡、社会价值创造优先3种“绝对化”类型。产教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由“保障型”向“发展型”战略转型,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引领下,提高资助绩效、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等都需要实现资助育人精准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是起点和要点,尚未找到根本破解之策,表征为资助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动态调整措施不够及时、信息孤岛尚未全面消除和人员数据素养不高。运用数据治理,把学生资助大数据变成生产力,通过共建数据标准、开发
摘 要 构建以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公共学习建设、终身教育立交桥、宽进严出学习制度、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化为基本指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指标架构,在此框架内,近十年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体现在理念落地及体系建设深化、“立交桥”搭建融通多元、资源库建设开放综合便捷、服务供给更具主体性针对性、培训服务系统不断升级优化,但仍存在认知不够明确、支持机制匮乏、落地举措虚化、全域协同无力等问题。为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以教育部发布的347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为样本,采用Nvivo11.0分析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包括共性素养、重点素养和发展素养三个模块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为:搭建高职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完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依据职业核心素养体系,制定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反馈体系;按
摘 要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我国校企合作机制碎片化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存在校企合作制度不健全、校企合作建设目标不明确、校企合作建设机构不完善等碎片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机制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思路与对策,即整合治理制度,解决不同主体的协调问题;整合治理目标,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整合治理机构,为长效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关键词 校企合作;碎片化;整体性治理;机构整合;立法  中图分类号 G7
摘 要 综合实训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而如何组织开展仿真、动态、综合的全新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调能力横向拓展的多专业综合实训打破经管类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多专业融合、多组织对抗、多岗位协同和高仿真运营。  关键词 经管类高职;多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