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通过加强小组建设和小组自治,营造浓厚的小组互助学习的氛围,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生动活泼的成长。
合理分组。通常采用组长聘任制。由全班同学民主评选,确定新的班委。在新班委的主持下,小组长在全班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组员,当然,组员也可以拒聘。再根据男女比例、性格特长等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好以四人小组为宜;均衡分组的具体步骤如下:先由老师讲解发动,然后按照学生的素质总评将学生排序,把全班划分为势力相近,也最有凝聚力的小组。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自由组合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一些类似社团组织的活动小组;专家组是当一节课中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时,可以设计几个专题,每个常规组派出相应的人员组成临时专家组.各专家组在完成研究后,回到常规组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让每个组员对每个专题都能够掌握;还有同质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一组,研究更有难度的问题,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成绩差些的学生组成一组完成较容易的课题,完成后再向更困難的发起冲击。有时,同质小组更具有凝聚力,交流更多,其成员能感受到更多的自尊。这样,学习水平比较相当的同学在一起可能感觉更舒服。
科学分工。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老师的小助手,起到凝聚和团结组内成员的重要作用,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可以由班委确定,或全班民主选举。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掌握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小组内还设有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联络员、纪律监督员、声音控制员、时间控制员、家校联络员等角色,每个同学可以轮流兼任。
建立规则。没有规则的合作是散乱的合作,是无效的合作。学生交流要遵循 “1、2、4、8……N小组交流规则””,能独立完成的就无需讨论,能在2人同桌完成的,不要在4人小组内解决,4人能解决的,就不在8人大组中解决。本组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组间完成,不是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尽量不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要适时进行调控,既要把握交流的进度,还要把握交流的广度,更要调控交流内容的深度;合作不排除竞争,合作和竞争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合作中要有竞争,竞争应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限制优生独霸课堂。为避免优生主宰小组或限制其他学生的发展,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适当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限制学生的发言次数和限制发言时间;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2人小组的讨论,有时可以对其他小组保密,因此声音要小。4人或8人小组讨论时,可以声音略高。而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清。还有一些技巧性的小组运行规则,比如各小组内部有A、B、C、D编号,全班有若干个A号、B号……,学生地位得到了解决,责任提高了,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各个层面;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目标任务,学生独立思考,她把一支笔放在小组的中心,表示发过言了,在小组内把所有的笔放在中间之前,任何一个学生不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第二个观点。这样,学生有机会独立思考,所有的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学生机会均等,有序不乱。转圈规则是教师提出目标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后,各组从C号开始顺时针分享各自的答案。可避免固定的人员合作,学生有机会分享每个人的成果和观点。
重视评价。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措施,使每个学生乐于接受,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小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赏识性、竞争性和发展性,一位同学谈到:“数学课上,同学们多讲出一种方法,就可以给小组加盖一个笑脸,小组合作不到位或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给小组盖一个苦脸,这样,对同学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前进的动力。”小组评价包括目标任务达成评价、多元评价、智慧评价、制度评价、效益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形式。有的教师把小组计分引入竞争评价,各小组主要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实际上这远远不够,因为使分数成绩做为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样容易对学生特别是得不到高分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和学习斗志。用分数评价最好是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使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获取相应分数,从而使每一个差异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要将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每个学生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整个小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请各任课教师定期对所教班级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分别打出一个等级,全班汇总。小组之间也要定期进行相互评价,各小组长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后,代表小组分别给其他小组打一个等级,综合评价得出每个小组最终的成绩,评选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第五中学)
合理分组。通常采用组长聘任制。由全班同学民主评选,确定新的班委。在新班委的主持下,小组长在全班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组员,当然,组员也可以拒聘。再根据男女比例、性格特长等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好以四人小组为宜;均衡分组的具体步骤如下:先由老师讲解发动,然后按照学生的素质总评将学生排序,把全班划分为势力相近,也最有凝聚力的小组。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自由组合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一些类似社团组织的活动小组;专家组是当一节课中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时,可以设计几个专题,每个常规组派出相应的人员组成临时专家组.各专家组在完成研究后,回到常规组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让每个组员对每个专题都能够掌握;还有同质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一组,研究更有难度的问题,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成绩差些的学生组成一组完成较容易的课题,完成后再向更困難的发起冲击。有时,同质小组更具有凝聚力,交流更多,其成员能感受到更多的自尊。这样,学习水平比较相当的同学在一起可能感觉更舒服。
科学分工。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老师的小助手,起到凝聚和团结组内成员的重要作用,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可以由班委确定,或全班民主选举。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掌握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小组内还设有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联络员、纪律监督员、声音控制员、时间控制员、家校联络员等角色,每个同学可以轮流兼任。
建立规则。没有规则的合作是散乱的合作,是无效的合作。学生交流要遵循 “1、2、4、8……N小组交流规则””,能独立完成的就无需讨论,能在2人同桌完成的,不要在4人小组内解决,4人能解决的,就不在8人大组中解决。本组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组间完成,不是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尽量不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要适时进行调控,既要把握交流的进度,还要把握交流的广度,更要调控交流内容的深度;合作不排除竞争,合作和竞争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合作中要有竞争,竞争应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限制优生独霸课堂。为避免优生主宰小组或限制其他学生的发展,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适当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限制学生的发言次数和限制发言时间;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2人小组的讨论,有时可以对其他小组保密,因此声音要小。4人或8人小组讨论时,可以声音略高。而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清。还有一些技巧性的小组运行规则,比如各小组内部有A、B、C、D编号,全班有若干个A号、B号……,学生地位得到了解决,责任提高了,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各个层面;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目标任务,学生独立思考,她把一支笔放在小组的中心,表示发过言了,在小组内把所有的笔放在中间之前,任何一个学生不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第二个观点。这样,学生有机会独立思考,所有的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学生机会均等,有序不乱。转圈规则是教师提出目标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后,各组从C号开始顺时针分享各自的答案。可避免固定的人员合作,学生有机会分享每个人的成果和观点。
重视评价。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措施,使每个学生乐于接受,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小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赏识性、竞争性和发展性,一位同学谈到:“数学课上,同学们多讲出一种方法,就可以给小组加盖一个笑脸,小组合作不到位或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给小组盖一个苦脸,这样,对同学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前进的动力。”小组评价包括目标任务达成评价、多元评价、智慧评价、制度评价、效益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形式。有的教师把小组计分引入竞争评价,各小组主要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实际上这远远不够,因为使分数成绩做为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样容易对学生特别是得不到高分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和学习斗志。用分数评价最好是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使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获取相应分数,从而使每一个差异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要将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每个学生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整个小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请各任课教师定期对所教班级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分别打出一个等级,全班汇总。小组之间也要定期进行相互评价,各小组长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后,代表小组分别给其他小组打一个等级,综合评价得出每个小组最终的成绩,评选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