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煜对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从描写宫廷生活的富丽堂皇到描写国仇家恨的无力抗争,词的内容不再是普遍的娱乐生活或爱情,而是对自身悲惨境遇的慨叹。他的词风随着他的经历而改变,为后来苏轼、辛弃疾等的“豪放派”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 词风 宫廷生活 怀念故国
李煜在词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使他的词前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将李煜的词分为亡国前和亡国后两个阶段,并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其词风的变化。
一、李煜生平及时代背景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改名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公元959年,李弘冀暴卒。李璟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公元973年,宋太祖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公元975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公元976年,后主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二、李煜词的分期及其特点
根据李煜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特殊经历,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亡国前后两个阶段。
(一)前期
1.帝王奢华生活。李煜因为生在帝王之家,从小衣食无忧,养于深宫,所以诗词多局限在奢华的生活上。并且,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一片萧条,人们多沉浸在女乐声伎之词中,逃避现实,而李煜也不例外。
2.离别相思之作。李煜的这一类词并不是很多,但也明显有自己的特色。这类词的创作标志着李煜摆脱了花间词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这一时期由于李煜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形成了他以豪奢香艳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得他这时的词作还呈现出一种富贵之态,华丽之彩。尽管李煜这一时期的词作具有不少特色,但总体上还没跳出“花间”樊篱,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情调都与当时香艳而柔软的词坛世风是一脉承的。
(二)后期
公元975年,李煜从一个小国之君,变成南冠之客,阶下之囚,对于他的命运来说,这是一种大不幸,而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却是一种绝好的转机。亡国后李煜被拘于汴京,亡国的悔恨,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境,反映到他的词作上,促进了他文学创作上的一次大的飞跃。而这其中,《虞美人》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一时期,李煜的词完全脱去了浓丽色彩与脂粉气味,也减少了对于感情直接显露的阻碍,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 文随意出,用情真挚。词中呈现出来的景象也多不拘于眼前身边的实景,大多是渺远阔大的虚象,直让人觉得世间之景皆役于其情。
三、李煜后期词的特点
多数学者将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个分期,并以亡国作为分界线,如此划分是因为李煜的词在亡国后相对于亡国前,变化显著,形成了李煜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内容上发生变化
1.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李煜在亡国前,其词作多是描写宫廷的奢靡生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亡国后,李煜的词多是抒发内心对故国的怀念,以及亡国后心里的悔恨。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体现了李煜在亡国后的心理变化。
2.对现实的无奈。他有文人的才气,却被迫成为帝王;他作为帝王,却眼看国家灭亡,他无力改变;成为阶下囚,对自己的现状只能被迫接受,这都是李煜对于现实产生了无力感,内心的无奈无法抒发。于是有了“无奈招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叹。
(二)表现手法的变化
李煜前期的词没有过多的表现手法,多是直接描写,到了后期,由于内容的变化,李煜词的表现手法也变得多种多样:
第一,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李煜的词大部分都运用了这种手法,直接抒发内心的疑问或感慨,如《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直白的表达了内心的离愁别绪无法整理的郁闷心情。
第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如《忆江南》中,开篇一句“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直接说出了心中的遗憾,甚至天天萦绕在梦中。而接下来却只字不提自己的感情,反而描写旧时游玩的情景,两相对比,更加抒发了李煜内心的愤恨与怀念。
第三,多样化的表现出手法。例如《虞美人》中将“愁”比作“一江春水”的夸张手法等等。
(三)后期词的艺术特色
1.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主要是愁和恨)。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对于那种离恨愁肠缠绵郁结、深远不绝的描写,就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概括力,能道出各种各样抱愁怀恨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2.语言自然、精炼、明净,在古典诗词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少词句,明白如话,似脱口而出,实际是经过精心的提炼而不露一点痕迹,流畅而富于情韵,明净而含蕴丰富。如“人生长恨水长东”,没有任何修辞与掩饰,只是直白的说出人生常常有遗憾就像水一直向东流一样,却使读者深刻的感受到了李煜的遗憾与对命运的无奈。
四、总结与概括
李煜的词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使他的词风和词的内容也变得特殊。他在亡国前,所写的与大多数词人一样,是关于情爱的内容,但亡国后,他的心思都因为失去国家而转变,更多地是怀念故国,抒发的是对南唐的怀念和内心的悲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其中还说:“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李煜的词与他的经历以及历史的变迁是息息相关的。
参考文献:
[1]靳极苍:李煜李清照词详解,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董希平:李煜,中华书局,2010年3月北京第1版。
关键词 词风 宫廷生活 怀念故国
李煜在词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使他的词前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将李煜的词分为亡国前和亡国后两个阶段,并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其词风的变化。
一、李煜生平及时代背景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改名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公元959年,李弘冀暴卒。李璟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公元973年,宋太祖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公元975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公元976年,后主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二、李煜词的分期及其特点
根据李煜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特殊经历,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亡国前后两个阶段。
(一)前期
1.帝王奢华生活。李煜因为生在帝王之家,从小衣食无忧,养于深宫,所以诗词多局限在奢华的生活上。并且,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一片萧条,人们多沉浸在女乐声伎之词中,逃避现实,而李煜也不例外。
2.离别相思之作。李煜的这一类词并不是很多,但也明显有自己的特色。这类词的创作标志着李煜摆脱了花间词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这一时期由于李煜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形成了他以豪奢香艳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得他这时的词作还呈现出一种富贵之态,华丽之彩。尽管李煜这一时期的词作具有不少特色,但总体上还没跳出“花间”樊篱,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情调都与当时香艳而柔软的词坛世风是一脉承的。
(二)后期
公元975年,李煜从一个小国之君,变成南冠之客,阶下之囚,对于他的命运来说,这是一种大不幸,而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却是一种绝好的转机。亡国后李煜被拘于汴京,亡国的悔恨,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境,反映到他的词作上,促进了他文学创作上的一次大的飞跃。而这其中,《虞美人》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一时期,李煜的词完全脱去了浓丽色彩与脂粉气味,也减少了对于感情直接显露的阻碍,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 文随意出,用情真挚。词中呈现出来的景象也多不拘于眼前身边的实景,大多是渺远阔大的虚象,直让人觉得世间之景皆役于其情。
三、李煜后期词的特点
多数学者将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个分期,并以亡国作为分界线,如此划分是因为李煜的词在亡国后相对于亡国前,变化显著,形成了李煜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内容上发生变化
1.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李煜在亡国前,其词作多是描写宫廷的奢靡生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亡国后,李煜的词多是抒发内心对故国的怀念,以及亡国后心里的悔恨。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体现了李煜在亡国后的心理变化。
2.对现实的无奈。他有文人的才气,却被迫成为帝王;他作为帝王,却眼看国家灭亡,他无力改变;成为阶下囚,对自己的现状只能被迫接受,这都是李煜对于现实产生了无力感,内心的无奈无法抒发。于是有了“无奈招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叹。
(二)表现手法的变化
李煜前期的词没有过多的表现手法,多是直接描写,到了后期,由于内容的变化,李煜词的表现手法也变得多种多样:
第一,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李煜的词大部分都运用了这种手法,直接抒发内心的疑问或感慨,如《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直白的表达了内心的离愁别绪无法整理的郁闷心情。
第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如《忆江南》中,开篇一句“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直接说出了心中的遗憾,甚至天天萦绕在梦中。而接下来却只字不提自己的感情,反而描写旧时游玩的情景,两相对比,更加抒发了李煜内心的愤恨与怀念。
第三,多样化的表现出手法。例如《虞美人》中将“愁”比作“一江春水”的夸张手法等等。
(三)后期词的艺术特色
1.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主要是愁和恨)。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对于那种离恨愁肠缠绵郁结、深远不绝的描写,就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概括力,能道出各种各样抱愁怀恨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2.语言自然、精炼、明净,在古典诗词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少词句,明白如话,似脱口而出,实际是经过精心的提炼而不露一点痕迹,流畅而富于情韵,明净而含蕴丰富。如“人生长恨水长东”,没有任何修辞与掩饰,只是直白的说出人生常常有遗憾就像水一直向东流一样,却使读者深刻的感受到了李煜的遗憾与对命运的无奈。
四、总结与概括
李煜的词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使他的词风和词的内容也变得特殊。他在亡国前,所写的与大多数词人一样,是关于情爱的内容,但亡国后,他的心思都因为失去国家而转变,更多地是怀念故国,抒发的是对南唐的怀念和内心的悲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其中还说:“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李煜的词与他的经历以及历史的变迁是息息相关的。
参考文献:
[1]靳极苍:李煜李清照词详解,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董希平:李煜,中华书局,2010年3月北京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