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a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美术课程作为好多师生眼中的“副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其实,艺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体会,简述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将学生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 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有心理成分的,学生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或对自己的创新活动目的不明确,那么就谈不上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如果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可能具有创新能力,不主动参与相关活动,那么,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只停留在了口头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与衔接、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活动的组织实施、板书设计等都应是教学设计所涵盖的内容。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展示学习成果,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生成新的知识。学生不仅学会了课堂知识,在参与和展示过程中,在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内在的探索新知的欲望被激发,积极思考成为习惯,创新能力自然会提高。
  如对《铅笔单线静物写生——生活用具》一课的教学设计。如果教师单从教学内容上去向学生讲解,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差,就很难掌握教学内容,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了。另外,学生对单线的认识比较肤浅,不易创作出相对深入、生动的作品。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多下功夫,在导入环节就要想办法抓住学生。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示范环节要到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再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相互交流,再通过辅导、展评等环节的精心设计,学生就会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完成各自的速写作品。
  二、 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
  美术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题的作用。学生在理解教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下,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完成作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服务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最大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力争最终实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更需要张扬学生个性,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學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作。这就要求在美术课上,教师要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相处,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勇于和老师、同学交流,勇于在作业中创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之处,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 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与各学科的教学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特别是低年级美术与语文、音乐等学科结合更为紧密。比如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在美术课中相应的引用音乐,将会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学生完成一幅作品,如同写一篇文章,要提前构思,在心中想好或在纸上打草稿。为此,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创设一个轻松的氛围,比如放点轻音乐、色彩的刺激等等,便于学生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比如《我心目中的妈妈》这一课,学生作业前,老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一下印象中的妈妈穿什么衣服,准备画妈妈在干什么事等。这首歌学生很熟悉,歌中的母子情深为学生作画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使他们容易领悟到要画出“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主题。这样,在学生的头脑里打下了腹稿,画起来就不难了。在音乐的旋律美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质,创作出自己理想的作品。
  总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杨红娟.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30期.
  [2]王甜甜.浅析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2月(下).
  [3]陈大江.关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考试周刊,2011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把握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SCL-90症状量表对内蒙古289名在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强,反之亦然。  关键词:临床医学;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  心理学家将人们的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作为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我们需要把焦点更多地
摘 要:《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本文坚持以中职德育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五个方面例证中职哲学试卷命题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职哲
摘 要:本文以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学科为研究对象,从学习心理、障碍、方法、效益等方面探索提升中职文化基础学科教育的有效性,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价值取向;组织结构;教育技术;评价体系  一、 拓展文化課的价值取向,激活学生学习心理  提高文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将强化文化课价值作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首要地位。首先是通过各种途径,请专家开现代人才发展方向的讲座,优秀毕业生回校
摘 要: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最基本的单位组织,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就使得班级群体要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良好的群体关系是一个班级和谐发展的前提,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根据行为组织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心理规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构建班级中良好的群体关系,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进步。  关键词:班级;群体关系;需要;态度;支持;认同  班级是一个有目
目的:观察中、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经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后对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及ADI的影响,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现,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掌舵人”,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管理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民主的班级氛围;注重学生主体意志,师生共建班级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模式,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重视“柔性”管理政策,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场
目的:研究冠脉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冠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单项分类重复测定方差分析和相关性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