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各种特殊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使社会困难群体(亦即所谓弱者)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对弱者进行救助,这绝不是对弱者的“恩典”,而是构建一个健康社会的重要依托。
又到毕业季,各高校都在举行2019年度的毕业典礼。借助于网络的传播,每天都有新的毕业典礼视频或演讲致辞被转发分享。在隆重庄严的氛围中,师长们怀着欣慰而难舍的惜别之情,为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送去殷殷嘱托,或祝愿、或期许,或砥砺、或警醒。在自己人生的“精神成人礼”上,这些忠告寄语,一定会烙刻在青年学子们的心灵深处。
在林林总总的演讲致辞中,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的致辞,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叶教授致辞的题目是《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我想说,这是今年我见到的最好的致辞。他在致辞中说: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正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我钦敬叶教授,他在送别学生之际所表达的观点或曰吁请,堪称我们这个喧嚣的物质化时代弥足珍贵的良知之声。这样的声音如今太稀少了。我深深感到,我们除了应为这样的言论点赞、鼓掌,还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努力放大这声音,从而使其影响到更多的人。因为,他所平易地讲出的,其实是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进程中不可轻忽的一项基础性要求。
市场经济作为竞争性的经济制度,是“优胜劣汰”、只有适者方能生存的制度。通俗地说,市场经济是天然地倾向于“强者”的制度安排,所谓“强者”即表明他们本身是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法则的,亦即他们是具备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竞争能力的,因此,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是一种“强者获益”的制度。
然而,任何社会人群中,都由于出生背景、先天资禀、后天机遇、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存在着成员间的差别。可以说,差别是社会的常态。但是,一个由千千万万社会成员所组成的共同体,绝不单单是为那些能够适应某种“竞争机制”的成员而准备的,也绝不只是那些能够适应它的成员才配在其中生存。对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某些差别,必须通过社会的制度安排尽力加以弥合,倘若听任差别无限扩大,必将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那些从总量上来讲占据更大比例的普通人,包括那些不适应者乃至市场竞争的“失利者”的利益,将如何予以保护?这是市场经济制度内部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显然,任何人也无权将那些“强者”之外的社会,成员排除在社会进程之外,他们同样享有希望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权利。
因此,在社会的组织安排中,必须有对弱者进行合理救助的政策和机制(因为强者已经获益),这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内在责任。我们的社会一方面要维护公平竞争,另一方面要对弱者实行保护,通过各种特殊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使社会困难群体(亦即所谓弱者)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对弱者进行救助,避免社会不平等无限扩大而引起社会利益矛盾的激化。这绝不是对弱者的“恩典”,而是构建一个健康社会的重要依托。中国正在如火如茶进行中的脱贫攻坚战役,正是这种理念和逻辑的伟大实践。
中国40余年来的改革成就,是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从总体上观照中国的改革,其中既凝結着全国人民为之付出的艰辛奋斗,同时也包含着人民大众为改革所付出的代价和牺牲。这两者共同创造了中国改革的历史性成就。能否让全体社会成员——包括那些弱者——都能够公平享受改革的成果,本身就成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尺度之一。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要义所在。
又到毕业季,各高校都在举行2019年度的毕业典礼。借助于网络的传播,每天都有新的毕业典礼视频或演讲致辞被转发分享。在隆重庄严的氛围中,师长们怀着欣慰而难舍的惜别之情,为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送去殷殷嘱托,或祝愿、或期许,或砥砺、或警醒。在自己人生的“精神成人礼”上,这些忠告寄语,一定会烙刻在青年学子们的心灵深处。
在林林总总的演讲致辞中,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的致辞,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叶教授致辞的题目是《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我想说,这是今年我见到的最好的致辞。他在致辞中说: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正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我钦敬叶教授,他在送别学生之际所表达的观点或曰吁请,堪称我们这个喧嚣的物质化时代弥足珍贵的良知之声。这样的声音如今太稀少了。我深深感到,我们除了应为这样的言论点赞、鼓掌,还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努力放大这声音,从而使其影响到更多的人。因为,他所平易地讲出的,其实是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进程中不可轻忽的一项基础性要求。
市场经济作为竞争性的经济制度,是“优胜劣汰”、只有适者方能生存的制度。通俗地说,市场经济是天然地倾向于“强者”的制度安排,所谓“强者”即表明他们本身是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法则的,亦即他们是具备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竞争能力的,因此,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是一种“强者获益”的制度。
然而,任何社会人群中,都由于出生背景、先天资禀、后天机遇、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存在着成员间的差别。可以说,差别是社会的常态。但是,一个由千千万万社会成员所组成的共同体,绝不单单是为那些能够适应某种“竞争机制”的成员而准备的,也绝不只是那些能够适应它的成员才配在其中生存。对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某些差别,必须通过社会的制度安排尽力加以弥合,倘若听任差别无限扩大,必将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那些从总量上来讲占据更大比例的普通人,包括那些不适应者乃至市场竞争的“失利者”的利益,将如何予以保护?这是市场经济制度内部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显然,任何人也无权将那些“强者”之外的社会,成员排除在社会进程之外,他们同样享有希望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权利。
因此,在社会的组织安排中,必须有对弱者进行合理救助的政策和机制(因为强者已经获益),这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内在责任。我们的社会一方面要维护公平竞争,另一方面要对弱者实行保护,通过各种特殊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使社会困难群体(亦即所谓弱者)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对弱者进行救助,避免社会不平等无限扩大而引起社会利益矛盾的激化。这绝不是对弱者的“恩典”,而是构建一个健康社会的重要依托。中国正在如火如茶进行中的脱贫攻坚战役,正是这种理念和逻辑的伟大实践。
中国40余年来的改革成就,是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从总体上观照中国的改革,其中既凝結着全国人民为之付出的艰辛奋斗,同时也包含着人民大众为改革所付出的代价和牺牲。这两者共同创造了中国改革的历史性成就。能否让全体社会成员——包括那些弱者——都能够公平享受改革的成果,本身就成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尺度之一。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