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以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科研平台以科研促进教学、灵活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提高《作物育种学》教学效果、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1-119-02
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能力是农学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实践技能。实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方法、育种技术,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作物育种学试验实践教学总体教学效果不好,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导致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近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内容、培养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该课程的改革探讨,以期达到提高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1 以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为导向,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提高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数量,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科研写作水平。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对部分实验进行整合,增加研究性和创新型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验课与理论课脱离单独设课,实验考试单独进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1.1 实验实践教学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借鉴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树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观念。
1.2 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 教学内容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还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实验空间。在教学模式上,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按照“少灌输,多启发;少包办,多激励、探讨;少指责,多引导”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3 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 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及时让学生了解主要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作物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及作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加强学生专业化思想和专业实践技能。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实验教学与学科科研平台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以国家、省、市级作物育种学科研平台为基础,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本校的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与省级旱作栽培与育种实验中心、山东省耐盐作物育种与种质创新中心以及青岛市作物种质资源中心等科研平台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以科研促教学,实现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培养有机结合。
2.2 加强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校内实践基地距离近,学生可随时进行观察实验,主要进行主要作物种质资源认知、作物杂交育种技术、杂种后代选择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进行全生育期种植、管理,从而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农事操作技术,掌握性状调查方法,熟悉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生育规律。校外基地以种业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为基地,目前已经在山东登海种业、山东金海种业、山东义和种业、山东圣丰种业等种业企业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加强学生对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品种识别等技能的培养。教学实习内容包括育种试验田的规划与播种,主要作物杂种后代田间选择,品系评选与鉴定,品种纯度鉴定与去杂,原种生产程序,病害接种与抗病性鉴定,杂交种制种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作物育种及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技术。
2.3 及时调整实验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巩固遗传育种理论、掌握现代育种技术为目标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拓展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内容。(1)实验教学方面:对作物杂交育种技术方面,巩固传统实验实践课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杂交育种的技术环节、杂种后代的种植与观察部分内容。(2)育种方法方面:重点加强作物单倍体育种、作物诱变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单倍体育种技术重点掌握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等技术。诱变育种技术要掌握诱变材料处理、诱变方法及突变体鉴定等内容。转基因育种技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实践教学方面:重点掌握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情况,了解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的特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品种审定环节的材料种植方式、品种特点等内容。了解作物高产创建、高产示范田的作物生长特点等内容。
3 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1 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针对过去以老师讲授、演示试验为主,改变为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对于技能性实验注重技能的培养。在作物杂交育种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种好实验材料,到抽穗开花期带领学生到试验地进行杂交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了解,经过教学改革,从种子准备、播种到生长管理都由学生按小组独立完成,在杂交实验的关键环节老师再进行技术讲解,杂交完成后对杂交种的生长、管理等都要由学生完成,这样对于杂交育种技术,就由单纯的技术掌握变为整个作物生长周期的掌握,加深了学生对杂交技术的理解和把握。对于遗传学基本规律等验证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单倍体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技术等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倍性处理、诱变处理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获得变异材料。
3.2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考核方式由过去主要依据实验报告调整为依据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综合考察的方式,同时根据实验实习的内容不同,灵活掌握考核方式。对于验证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报告,对于技能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操作,对于创新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结果,对于实习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实习记录及实习心得体会等。
参考文献
[1]李志新,张文英,刘章勇.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4,3:79-81.
[2]刘平武.《作物育种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北京农业,2013,5:304.
[3]王启柏,王守义,毕建杰,等.《作物育种学》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5:82-84.
[4]汤述翥,张宏根,邓德祥.《作物育种学》理论课授课艺术浅谈[J].中国农业教育,2011,2:57-59.
[5]吴洪恺.《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31-32.
[6]朱宗河.从提高农学本科学生专业素质角度谈《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79-7380.
[7]王歆,崔广荣,张子学.《作物分子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13-214.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1-119-02
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能力是农学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实践技能。实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方法、育种技术,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作物育种学试验实践教学总体教学效果不好,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导致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近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内容、培养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该课程的改革探讨,以期达到提高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1 以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为导向,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提高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数量,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科研写作水平。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对部分实验进行整合,增加研究性和创新型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验课与理论课脱离单独设课,实验考试单独进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1.1 实验实践教学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借鉴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树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观念。
1.2 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 教学内容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还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实验空间。在教学模式上,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按照“少灌输,多启发;少包办,多激励、探讨;少指责,多引导”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3 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 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及时让学生了解主要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作物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及作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加强学生专业化思想和专业实践技能。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实验教学与学科科研平台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以国家、省、市级作物育种学科研平台为基础,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本校的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与省级旱作栽培与育种实验中心、山东省耐盐作物育种与种质创新中心以及青岛市作物种质资源中心等科研平台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以科研促教学,实现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培养有机结合。
2.2 加强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校内实践基地距离近,学生可随时进行观察实验,主要进行主要作物种质资源认知、作物杂交育种技术、杂种后代选择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进行全生育期种植、管理,从而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农事操作技术,掌握性状调查方法,熟悉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生育规律。校外基地以种业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为基地,目前已经在山东登海种业、山东金海种业、山东义和种业、山东圣丰种业等种业企业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加强学生对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品种识别等技能的培养。教学实习内容包括育种试验田的规划与播种,主要作物杂种后代田间选择,品系评选与鉴定,品种纯度鉴定与去杂,原种生产程序,病害接种与抗病性鉴定,杂交种制种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作物育种及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技术。
2.3 及时调整实验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巩固遗传育种理论、掌握现代育种技术为目标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拓展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内容。(1)实验教学方面:对作物杂交育种技术方面,巩固传统实验实践课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杂交育种的技术环节、杂种后代的种植与观察部分内容。(2)育种方法方面:重点加强作物单倍体育种、作物诱变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单倍体育种技术重点掌握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等技术。诱变育种技术要掌握诱变材料处理、诱变方法及突变体鉴定等内容。转基因育种技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实践教学方面:重点掌握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情况,了解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的特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品种审定环节的材料种植方式、品种特点等内容。了解作物高产创建、高产示范田的作物生长特点等内容。
3 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1 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针对过去以老师讲授、演示试验为主,改变为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对于技能性实验注重技能的培养。在作物杂交育种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种好实验材料,到抽穗开花期带领学生到试验地进行杂交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了解,经过教学改革,从种子准备、播种到生长管理都由学生按小组独立完成,在杂交实验的关键环节老师再进行技术讲解,杂交完成后对杂交种的生长、管理等都要由学生完成,这样对于杂交育种技术,就由单纯的技术掌握变为整个作物生长周期的掌握,加深了学生对杂交技术的理解和把握。对于遗传学基本规律等验证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单倍体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技术等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倍性处理、诱变处理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获得变异材料。
3.2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考核方式由过去主要依据实验报告调整为依据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综合考察的方式,同时根据实验实习的内容不同,灵活掌握考核方式。对于验证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报告,对于技能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操作,对于创新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结果,对于实习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实习记录及实习心得体会等。
参考文献
[1]李志新,张文英,刘章勇.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4,3:79-81.
[2]刘平武.《作物育种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北京农业,2013,5:304.
[3]王启柏,王守义,毕建杰,等.《作物育种学》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5:82-84.
[4]汤述翥,张宏根,邓德祥.《作物育种学》理论课授课艺术浅谈[J].中国农业教育,2011,2:57-59.
[5]吴洪恺.《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31-32.
[6]朱宗河.从提高农学本科学生专业素质角度谈《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79-7380.
[7]王歆,崔广荣,张子学.《作物分子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13-21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