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江市内坑镇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对标《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载体创新、制度创新,有效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有力促进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内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突出问题导向,探索党员全链条管理模式,努力锻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绩过硬党员队伍。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从严把计划、把结构、把程序,为建设高质量党员队伍奠定基础。
一是严把计划落实。镇党委每年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建立党政成员分点挂钩、党建指导员具体指导、党组织书记具体负责发展党员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利用每月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和每季度组织委员工作例会,定期部署、通报发展党员工作,每季度到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督导,现场指导督促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按计划组织落实。
二是严把结构标准。全镇通盘考虑,拓展发展党员渠道,重点择优在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优化党员结构。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要求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列席所在支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作一次考察、鉴定,并在确定重点发展对象前,严格执行综治联审制度,全面征求综治、公安、计生等部门意见,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时,还征求工商、税务等部门意见,杜绝“带病入党”情况。
三是严把程序要求。作为泉州排查解决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试点镇,全面完成近五年接收为预备党员及转入正式组织关系的267名党员排查工作。
建立党员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坚持教育和监督并举、约束和激励并重,助推党员在教育管理中实现自我提高、持续成长,实现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晋江市内坑镇:给党员教育管理加“三度”让党员作用发挥更有热度》被泉州侨区快讯刊发,得到泉州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利用内坑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泉州理工学院党性理论教育培训基地、镇机关党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亭顶“红色粮仓”、砌坑革命史陈列室等9处党内政治生活体验区,被市委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为“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教学基地”。
二是提升党员素质。针对发展对象普遍学历较低现象,举办内坑镇农村储备人才学历提升培养首期班开班,29名内坑镇村两委和农村储备人才将在3年的时间里进行非脱产式学习。开设《内坑红色乡土课堂》,开设一批特色课程。同时,创新党员教育模式,结合远程教育综合改革,在亭顶、砌坑两个村进行乡村小广播试点,累计投资12万元,在136个党员家中以及老人会、村委会场所,安装6个高音喇叭和151个音箱,实现党建广播系统全村声音覆盖率100%。
三是推进党员承诺践诺。结合开展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创新推进党员亮相行动,引导各个党员立足自身岗位特点,按照“村官党员”、“留守党员”、“外出党员”、“病困党员”等四类,分别制定党员承诺、完成时限,并定期更新进展情况,有效督促党员更好践行承诺。
四是推行党员负面记分。依托党员“大数据”管理系统,推行党员负面行为记分,明确组织生活、作用发挥、组织处理、纪律处理四大方块共19种负向记分情形,最高记分为十二分,实行分类管理、平时记录、季度对账、年底核账、照章处理。
主动为广大党员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注重高起点培养、高效益管理、高质量服务,把工作做得更加走心暖心。
一是坚持多为党员搭平台。把教育人与培养人有机结合,将党员个人成长目标融入到党组织发展目标,让党员队伍有活力有干劲。
二是坚持多为党员送关怀。针对党员个人的实际情况,党组织给予多种方式的关心关爱,让党员在思想行动上能够实时地与党组织保持一致。
三是坚持多为党员解难题。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党员实际困难,使党员生活上有关心、心理上有慰藉。
(一)锻强党员队伍,首关在进口。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前移“关口”,净化“源头”,坚持边培养边考察,严格政治标准,严格综治联审,确保新发展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锻强党员队伍,落点在严管。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必须按照党章和《条例》规定,把教育管理贯穿党员终身,从管思想、管作风、管学习、管工作、管生活等方方面面抓起,真管真嚴、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党员的思想管纯、作风管严、学习管紧、工作管好、生活管住,为建设高质量党员队伍奠定基石。
(三)锻强党员队伍,关键在厚爱。坚持用厚爱来加强党员与组织之间的情感纽带,既要通过多种方式给党员搭平台、建舞台,帮助其蓄能充电,使其创先有平台、争优有条件,也要为党员保住底线和原则,帮助犯错党员改错纠错,尽力帮助党员解决工作、生活、心理上的难题,让党员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并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
(晋江市内坑镇党委书记
一、实施背景
内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突出问题导向,探索党员全链条管理模式,努力锻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绩过硬党员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严把入口,夯实党员发展基底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从严把计划、把结构、把程序,为建设高质量党员队伍奠定基础。
一是严把计划落实。镇党委每年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建立党政成员分点挂钩、党建指导员具体指导、党组织书记具体负责发展党员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利用每月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和每季度组织委员工作例会,定期部署、通报发展党员工作,每季度到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督导,现场指导督促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按计划组织落实。
二是严把结构标准。全镇通盘考虑,拓展发展党员渠道,重点择优在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优化党员结构。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要求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列席所在支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作一次考察、鉴定,并在确定重点发展对象前,严格执行综治联审制度,全面征求综治、公安、计生等部门意见,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时,还征求工商、税务等部门意见,杜绝“带病入党”情况。
三是严把程序要求。作为泉州排查解决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试点镇,全面完成近五年接收为预备党员及转入正式组织关系的267名党员排查工作。
(二)动态管理,形成党员成长推力
建立党员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坚持教育和监督并举、约束和激励并重,助推党员在教育管理中实现自我提高、持续成长,实现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晋江市内坑镇:给党员教育管理加“三度”让党员作用发挥更有热度》被泉州侨区快讯刊发,得到泉州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利用内坑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泉州理工学院党性理论教育培训基地、镇机关党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亭顶“红色粮仓”、砌坑革命史陈列室等9处党内政治生活体验区,被市委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为“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教学基地”。
二是提升党员素质。针对发展对象普遍学历较低现象,举办内坑镇农村储备人才学历提升培养首期班开班,29名内坑镇村两委和农村储备人才将在3年的时间里进行非脱产式学习。开设《内坑红色乡土课堂》,开设一批特色课程。同时,创新党员教育模式,结合远程教育综合改革,在亭顶、砌坑两个村进行乡村小广播试点,累计投资12万元,在136个党员家中以及老人会、村委会场所,安装6个高音喇叭和151个音箱,实现党建广播系统全村声音覆盖率100%。
三是推进党员承诺践诺。结合开展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创新推进党员亮相行动,引导各个党员立足自身岗位特点,按照“村官党员”、“留守党员”、“外出党员”、“病困党员”等四类,分别制定党员承诺、完成时限,并定期更新进展情况,有效督促党员更好践行承诺。
四是推行党员负面记分。依托党员“大数据”管理系统,推行党员负面行为记分,明确组织生活、作用发挥、组织处理、纪律处理四大方块共19种负向记分情形,最高记分为十二分,实行分类管理、平时记录、季度对账、年底核账、照章处理。
(三)多维关爱,凝聚党员向上能量
主动为广大党员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注重高起点培养、高效益管理、高质量服务,把工作做得更加走心暖心。
一是坚持多为党员搭平台。把教育人与培养人有机结合,将党员个人成长目标融入到党组织发展目标,让党员队伍有活力有干劲。
二是坚持多为党员送关怀。针对党员个人的实际情况,党组织给予多种方式的关心关爱,让党员在思想行动上能够实时地与党组织保持一致。
三是坚持多为党员解难题。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党员实际困难,使党员生活上有关心、心理上有慰藉。
三、经验启示
(一)锻强党员队伍,首关在进口。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前移“关口”,净化“源头”,坚持边培养边考察,严格政治标准,严格综治联审,确保新发展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锻强党员队伍,落点在严管。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必须按照党章和《条例》规定,把教育管理贯穿党员终身,从管思想、管作风、管学习、管工作、管生活等方方面面抓起,真管真嚴、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党员的思想管纯、作风管严、学习管紧、工作管好、生活管住,为建设高质量党员队伍奠定基石。
(三)锻强党员队伍,关键在厚爱。坚持用厚爱来加强党员与组织之间的情感纽带,既要通过多种方式给党员搭平台、建舞台,帮助其蓄能充电,使其创先有平台、争优有条件,也要为党员保住底线和原则,帮助犯错党员改错纠错,尽力帮助党员解决工作、生活、心理上的难题,让党员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并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
(晋江市内坑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