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经验,对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总结。结果:我科于2009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行耳廓再造术98例,经过6个月~3年随访,发现再造耳形态逼真,位置、大小与健侧基本一致;皮肤颜色与面部接近;支架无吸收及变形;再造耳廓的立体形态良好、外形自然;颅耳角与对侧相似,耳后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行耳廓再造术,并发症少、外形逼真,是理想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再造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字]小耳畸形;耳廓再造;软耳支架;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3-1396-04
先天性小耳畸形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7 000[1],是整形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先天性发育不良,涉及外耳、中耳、颌面部,影响外观及听力功能,给患者和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因耳畸形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内向,严重者可出现自闭症。因此,外耳再造术不仅是生理畸形的矫正,更是心理疾病的治疗[2]。庄洪兴教授于1992年首先采用“耳后扩张皮瓣+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进行耳廓再造[3],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手术方法臻于成熟,被称之为“庄氏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4],是目前小耳畸形矫正术的主流方法。我科于2001采用该方法行外耳再造术,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有220余例,现将近3年治疗的98例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采用“庄氏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行外耳再造术9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Ⅱ度~Ⅲ度),其中男66例,女32例,年龄5岁~22岁;右侧外耳再造43例,左侧55例;其中Ⅰ期手术98例,Ⅱ期手术96例,Ⅲ期及以上手术42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
1.2 手术方法
1.2.1 Ⅰ期手术:于残耳后、乳突区前方放置一枚50ml肾形扩张器,置入层次为皮下层(颞筋膜浅面),术后7天拆线,拆线当天开始注水,每周2次,每次5ml-10ml,术后1~2个月注水结束后,维持静止状态1个月,然后进行Ⅱ期手术。
1.2.2 Ⅱ期手术:手术首先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于头部行耳区皮肤扩张器取出、准备颞浅筋膜瓣、自体肋软骨三维立体支架雕刻,另一组于胸部负责取全厚皮、切取肋软骨、闭合胸部切口,然后两组合并共同完成耳支架放置、颞浅筋膜瓣包裹支架、扩张皮瓣覆盖、耳后全厚皮移植、放置引流管、打包固定等。
1.2.2.1 肋软骨切取:采用单根肋软骨切取方法,一般首先切取第7根肋软骨,然后根据需要依次切取第6、第8根肋软骨,切取时尽量保持完整,手术同时切取胸部表面大小约4cm×10cm皮肤,制备成中厚皮片,供区分层缝合。
1.2.2.2 构建肋软骨支架:采用单根雕刻的方法,形成的软骨支架主要由分别位于三个层次的三部分构成:最上层为由第8肋软骨削薄弯曲形成的耳轮及耳轮角;中间层为主体结构,主要由第7肋软骨雕刻而成的,包括耳轮及上、下脚、对耳轮,去除多余软骨形成三角窝及舟状窝后缘;最下层为底座,主要由第6肋软骨构成,并加用第7、8肋软骨雕刻后剩余的碎软骨块加高底座后部,底座呈前低后高的梯形,后部高度约3cm,前部约1cm,使雕刻好的耳支架平放时,耳平面与水平面呈45°夹角。各软骨结合处用4-0钢丝缝合捆绑(见图1)。
1.2.2.3 耳前扩张皮瓣和耳后筋膜瓣成形:于扩张皮瓣中下1/3处水平切开,取出扩张器,于切口后缘沿发际线向上,切开皮瓣后缘和上缘;于切口前缘向下斜行切开残耳,残耳下部将其形成耳垂。切口完成后,扩张皮瓣将形成以残耳根部为蒂的上、下两部分皮瓣;于顶枕部发际线内做一长约3cm附加切口,于筋膜浅层潜行分离至扩张器切口后缘约3.5~4cm,切开后部沿筋膜瓣深层向前分离,形成蒂在前部的半圆形的颞顶筋膜瓣。
1.2.2.4 耳廓再造:将三维立体支架置于扩张皮瓣和颞顶筋膜瓣之间,上下极各用4-0钢丝缝合固定于颞骨骨膜,使其保持前倾位。支架前部用扩张皮瓣覆盖,后部用颞顶筋膜瓣包裹,并于颞顶筋膜瓣表面移植大张中厚皮片,周边打包固定。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于扩张皮瓣和肋软骨支架之间,24h内采用中心负压吸引,24h后将引流管接20ml注射器以保持负压,术后第5天拔除引流管,术后10天拆包并拆除所有缝线。
1.2.3 Ⅲ期手术:主要目的是耳屏再造、耳甲腔加深和再造耳廓局部修整(包括:耳垂皮瓣与再造耳廓结合部位切迹、耳后瘢痕、外耳高度不理想等)。于耳甲后缘设计一直径约2cm半弧形切口,形成以耳甲前方皮肤为蒂的耳甲皮瓣,前后折叠形成耳屏,切除耳甲皮瓣下方包括残耳软骨在内的软组织,深达乳突区骨膜层,耳甲腔继发创面螺旋形移植长条形中厚皮片。耳后瘢痕明显者行瘢痕切除植皮,外耳高度不理想者垫肋软骨增加高度。
2 结果
本组患者共98例,Ⅰ期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血肿2例, 1例于术后第2天出现持续性胀痛,在基础麻醉下手术,发现皮瓣下血肿,予清除血肿后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皮瓣存活良好,另1例自行吸收;皮瓣受包敷料压迫出现血运障碍1例,术后7天更换外敷料时发现,面积约1cm×1cm,位于扩张皮瓣中部,表面覆盖褐色痂皮,予缓慢扩张处理,最终正常扩张。另外95例扩张器均顺利注水扩张,注水期间扩张器无渗漏、感染、扩张困难等。注水完成后静止维持期,因扩张皮瓣局部摩擦出现部分破溃、扩张器外露2例,予提前进行Ⅱ期手术,手术效果良好。行Ⅱ期外耳再造手术96例(2例皮瓣扩张后转上级医院),除有1例耳轮缘皮瓣部分坏死致软骨外露外,其余病例均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皮瓣皮片存活良好,伤口Ⅰ期愈合(图2、图3)。行Ⅲ期及以上外耳再造手术52例,均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再造外耳形态逼真,患者及家属均基本满意。 3 讨论
外耳再造术涵盖了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皮瓣、筋膜瓣设计,皮肤、软骨移植,软骨雕刻等多项整形外科技术,是整形外科最复杂的手术项目之一。手术方式多样,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有:Brent四期术式[5]、Nagata二期法[6]、Park 三期扩张器法[7],以及我国庄洪兴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的“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8],该方法为采用扩张器的Ⅲ期外耳再造术,相比前三种方法具有三维立体支架的一次性成形,结构稳定可靠等优点[4],更适合亚洲人群。笔者应用庄氏法共治疗220余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再造外耳水平逐渐提高,近3年再造外耳形态逼真、立体感强,在临床操作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如下。
3.1 增强再造外耳立体感的方法:再造外耳立体结构是否明显与耳支架雕刻精细程度、扩张皮瓣厚度、耳后筋膜瓣厚度、耳颅角大小等因素有关。
3.1.1 耳立体支架雕刻方面:再造耳的外形是否逼真取决于耳廓支架的雕刻,一个良好的耳廓支架应具有清晰的立体组织结构[9]。作者采用分根肋软骨雕刻方法,根据肋软骨形态构筑耳支架的三层结构,作者一般先将宽厚的第7肋软骨雕刻出对耳轮及其上、下脚作为主体,然后取细长的第8肋软骨置于主体之上,弯曲成弧形,形成外耳轮,再取短小的第6肋软骨置于主体下方形成梯形底座,另外雕刻剩余“边料”可用于加高底座或加深耳轮上、下脚,进一步增加再造耳廓的立体感,还可避免软骨浪费。底座呈梯形,其中下部平坦、上部为前低后高的斜面,后部高度3cm,将雕刻好的支架平放时,耳平面与水平面呈45°夹角,使再造外耳前倾,与颅骨之间有一定夹角,立体感增强。
3.1.2 扩张器置入层次及皮瓣的处理:Ⅰ期手术时将扩张器置于皮下层,有利于扩张器快速扩张,扩张后皮瓣仅有一薄层皮肤,使再造外耳形态不臃肿。Ⅱ期分离时自去除扩张皮瓣内层纤维膜,利于皮瓣伸展,皮瓣变薄后利于软骨支架立体结构的显现。颞后筋膜瓣适当修剪,不能超出耳轮前面,否则同样影响再造耳细微结构的显现。
3.1.3 重视负压吸引:软骨支架包埋后,要特别注意有效负压吸引的维持,作者在24h内采用中心负压吸引,维持压力在-0.03Mpa左右。这样,不仅可以预防血肿而且可使皮片贴近软骨支架,再造耳的解剖轮廓显现更清楚。
3.1.4 再造外耳上部处理方法:正常耳轮上部与颞部头皮之间的距离为2cm,两者之间有一明显凹槽,凡该凹槽不明显者再造外耳立体感不强,作者发现将耳支架上极固定于颞骨骨膜形成稳定支撑对于突出这一凹槽非常重要,另外将耳前皮瓣向后方铆定1~2针,可进一步加深凹槽,可增加再造外耳立体感。
3.2 关于成人外耳再造术:在98例外耳再造病例中14岁以上病例有22例,占总数的22%,这部分患者迫于就职、找配偶压力,手术要求迫切,而且对手术风险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往往对手术效果满意率更高。成人小耳再造难点是患者部分肋软骨钙化,所取软骨长度有限,但相比儿童相更加宽阔,注意取软骨时尽量完整取下第8肋软骨,以利于形成耳轮。
3.3 关于外耳再造Ⅲ期:Ⅲ期外耳再造术的主要目有:耳屏再造、耳甲腔加深和Ⅱ期再造耳廓局部修整。限于皮瓣血供,Ⅱ期外耳再造时不能过分修剪残耳,术后仅形成外耳基本形态,有可能出现耳垂皮瓣与再造耳廓结合部位切迹、耳后瘢痕、外耳高度不理想等。在临床中发现Ⅱ期外耳再造术后出现耳颅角减小2例、耳后瘢痕挛缩3例、耳垂外位置不当2例,均要求Ⅲ期手术矫正,手术同期行耳屏再造、耳甲腔加深等治疗,术后效果满意。作者发现,52例Ⅲ期外耳再造术后再造外耳形态逼真程度较Ⅱ期明显改善,因此,作者建议有条件者尽量行Ⅲ期手术,另外40余例未行Ⅲ期手术者,一部分由于经济因素,另一部分患者与已经对Ⅱ期外耳再造形态较满意有关。
总之,耳廓再造是一项复杂的手术,要做出一个形态逼真的耳廓,要求整形外科医生要有高超的整形外科技术,正确的手术方法选择和耳支架的雕刻技术[10]。在临床运用中作者体会,应用"庄氏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行耳廓再造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外形逼真,承受压力好,是理想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再造方法,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军,王艳萍, 梁娟,等.1988~1992年全国先天性无耳和小耳畸发病率的抽样调查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1):62-65.
[2]Beahm EK,Walton RL.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for microtia:PartI. An atomy embryology and clinical evalu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2,109(7):2473-2482.
[3]庄洪兴,蒋海越,潘博,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法外耳再造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3):286-289.
[4]李高峰,谭军, 潘博,等.庄氏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外耳再造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1):3354-3356.
[5]Brent B.Technical advances in ear reconstruct ion with autogenous rib cartilage grafts: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1200 cases[J] .Plast Reconstr Surg,1999,104(2):319-334.
[6]Park C,Yoo YS,Hong ST.An update on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three major auricular malformations of microtia,prominent ear and cryptotia[J].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0,18(6):544-549.
[7]Nagata S.A new method of to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uricle for microtia [J].P1ast Reconstr Surg,1993,92(2):187-201.
[8]Jiang HY,Pan B,Lin L,et al.Ten-year experience in microtia reconstruction using tissue expander and autogenous cartilage[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8,72(8):1251-1259.
[9]Jiang H,Pan B,Lin L,et al.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artilaginous framework in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8,61(Suppl 1):S77-85.
[10]藩博,蒋海越,庄洪兴,等.耳廓再造术后形态不良的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9,18(18):1049-1051.
[收稿日期]2013-04-26 [修回日期]2013-06-27
编辑/张惠娟
[关键字]小耳畸形;耳廓再造;软耳支架;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3-1396-04
先天性小耳畸形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7 000[1],是整形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先天性发育不良,涉及外耳、中耳、颌面部,影响外观及听力功能,给患者和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因耳畸形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内向,严重者可出现自闭症。因此,外耳再造术不仅是生理畸形的矫正,更是心理疾病的治疗[2]。庄洪兴教授于1992年首先采用“耳后扩张皮瓣+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进行耳廓再造[3],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手术方法臻于成熟,被称之为“庄氏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4],是目前小耳畸形矫正术的主流方法。我科于2001采用该方法行外耳再造术,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有220余例,现将近3年治疗的98例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采用“庄氏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行外耳再造术9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Ⅱ度~Ⅲ度),其中男66例,女32例,年龄5岁~22岁;右侧外耳再造43例,左侧55例;其中Ⅰ期手术98例,Ⅱ期手术96例,Ⅲ期及以上手术42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
1.2 手术方法
1.2.1 Ⅰ期手术:于残耳后、乳突区前方放置一枚50ml肾形扩张器,置入层次为皮下层(颞筋膜浅面),术后7天拆线,拆线当天开始注水,每周2次,每次5ml-10ml,术后1~2个月注水结束后,维持静止状态1个月,然后进行Ⅱ期手术。
1.2.2 Ⅱ期手术:手术首先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于头部行耳区皮肤扩张器取出、准备颞浅筋膜瓣、自体肋软骨三维立体支架雕刻,另一组于胸部负责取全厚皮、切取肋软骨、闭合胸部切口,然后两组合并共同完成耳支架放置、颞浅筋膜瓣包裹支架、扩张皮瓣覆盖、耳后全厚皮移植、放置引流管、打包固定等。
1.2.2.1 肋软骨切取:采用单根肋软骨切取方法,一般首先切取第7根肋软骨,然后根据需要依次切取第6、第8根肋软骨,切取时尽量保持完整,手术同时切取胸部表面大小约4cm×10cm皮肤,制备成中厚皮片,供区分层缝合。
1.2.2.2 构建肋软骨支架:采用单根雕刻的方法,形成的软骨支架主要由分别位于三个层次的三部分构成:最上层为由第8肋软骨削薄弯曲形成的耳轮及耳轮角;中间层为主体结构,主要由第7肋软骨雕刻而成的,包括耳轮及上、下脚、对耳轮,去除多余软骨形成三角窝及舟状窝后缘;最下层为底座,主要由第6肋软骨构成,并加用第7、8肋软骨雕刻后剩余的碎软骨块加高底座后部,底座呈前低后高的梯形,后部高度约3cm,前部约1cm,使雕刻好的耳支架平放时,耳平面与水平面呈45°夹角。各软骨结合处用4-0钢丝缝合捆绑(见图1)。
1.2.2.3 耳前扩张皮瓣和耳后筋膜瓣成形:于扩张皮瓣中下1/3处水平切开,取出扩张器,于切口后缘沿发际线向上,切开皮瓣后缘和上缘;于切口前缘向下斜行切开残耳,残耳下部将其形成耳垂。切口完成后,扩张皮瓣将形成以残耳根部为蒂的上、下两部分皮瓣;于顶枕部发际线内做一长约3cm附加切口,于筋膜浅层潜行分离至扩张器切口后缘约3.5~4cm,切开后部沿筋膜瓣深层向前分离,形成蒂在前部的半圆形的颞顶筋膜瓣。
1.2.2.4 耳廓再造:将三维立体支架置于扩张皮瓣和颞顶筋膜瓣之间,上下极各用4-0钢丝缝合固定于颞骨骨膜,使其保持前倾位。支架前部用扩张皮瓣覆盖,后部用颞顶筋膜瓣包裹,并于颞顶筋膜瓣表面移植大张中厚皮片,周边打包固定。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于扩张皮瓣和肋软骨支架之间,24h内采用中心负压吸引,24h后将引流管接20ml注射器以保持负压,术后第5天拔除引流管,术后10天拆包并拆除所有缝线。
1.2.3 Ⅲ期手术:主要目的是耳屏再造、耳甲腔加深和再造耳廓局部修整(包括:耳垂皮瓣与再造耳廓结合部位切迹、耳后瘢痕、外耳高度不理想等)。于耳甲后缘设计一直径约2cm半弧形切口,形成以耳甲前方皮肤为蒂的耳甲皮瓣,前后折叠形成耳屏,切除耳甲皮瓣下方包括残耳软骨在内的软组织,深达乳突区骨膜层,耳甲腔继发创面螺旋形移植长条形中厚皮片。耳后瘢痕明显者行瘢痕切除植皮,外耳高度不理想者垫肋软骨增加高度。
2 结果
本组患者共98例,Ⅰ期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血肿2例, 1例于术后第2天出现持续性胀痛,在基础麻醉下手术,发现皮瓣下血肿,予清除血肿后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皮瓣存活良好,另1例自行吸收;皮瓣受包敷料压迫出现血运障碍1例,术后7天更换外敷料时发现,面积约1cm×1cm,位于扩张皮瓣中部,表面覆盖褐色痂皮,予缓慢扩张处理,最终正常扩张。另外95例扩张器均顺利注水扩张,注水期间扩张器无渗漏、感染、扩张困难等。注水完成后静止维持期,因扩张皮瓣局部摩擦出现部分破溃、扩张器外露2例,予提前进行Ⅱ期手术,手术效果良好。行Ⅱ期外耳再造手术96例(2例皮瓣扩张后转上级医院),除有1例耳轮缘皮瓣部分坏死致软骨外露外,其余病例均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皮瓣皮片存活良好,伤口Ⅰ期愈合(图2、图3)。行Ⅲ期及以上外耳再造手术52例,均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再造外耳形态逼真,患者及家属均基本满意。 3 讨论
外耳再造术涵盖了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皮瓣、筋膜瓣设计,皮肤、软骨移植,软骨雕刻等多项整形外科技术,是整形外科最复杂的手术项目之一。手术方式多样,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有:Brent四期术式[5]、Nagata二期法[6]、Park 三期扩张器法[7],以及我国庄洪兴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的“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8],该方法为采用扩张器的Ⅲ期外耳再造术,相比前三种方法具有三维立体支架的一次性成形,结构稳定可靠等优点[4],更适合亚洲人群。笔者应用庄氏法共治疗220余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再造外耳水平逐渐提高,近3年再造外耳形态逼真、立体感强,在临床操作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如下。
3.1 增强再造外耳立体感的方法:再造外耳立体结构是否明显与耳支架雕刻精细程度、扩张皮瓣厚度、耳后筋膜瓣厚度、耳颅角大小等因素有关。
3.1.1 耳立体支架雕刻方面:再造耳的外形是否逼真取决于耳廓支架的雕刻,一个良好的耳廓支架应具有清晰的立体组织结构[9]。作者采用分根肋软骨雕刻方法,根据肋软骨形态构筑耳支架的三层结构,作者一般先将宽厚的第7肋软骨雕刻出对耳轮及其上、下脚作为主体,然后取细长的第8肋软骨置于主体之上,弯曲成弧形,形成外耳轮,再取短小的第6肋软骨置于主体下方形成梯形底座,另外雕刻剩余“边料”可用于加高底座或加深耳轮上、下脚,进一步增加再造耳廓的立体感,还可避免软骨浪费。底座呈梯形,其中下部平坦、上部为前低后高的斜面,后部高度3cm,将雕刻好的支架平放时,耳平面与水平面呈45°夹角,使再造外耳前倾,与颅骨之间有一定夹角,立体感增强。
3.1.2 扩张器置入层次及皮瓣的处理:Ⅰ期手术时将扩张器置于皮下层,有利于扩张器快速扩张,扩张后皮瓣仅有一薄层皮肤,使再造外耳形态不臃肿。Ⅱ期分离时自去除扩张皮瓣内层纤维膜,利于皮瓣伸展,皮瓣变薄后利于软骨支架立体结构的显现。颞后筋膜瓣适当修剪,不能超出耳轮前面,否则同样影响再造耳细微结构的显现。
3.1.3 重视负压吸引:软骨支架包埋后,要特别注意有效负压吸引的维持,作者在24h内采用中心负压吸引,维持压力在-0.03Mpa左右。这样,不仅可以预防血肿而且可使皮片贴近软骨支架,再造耳的解剖轮廓显现更清楚。
3.1.4 再造外耳上部处理方法:正常耳轮上部与颞部头皮之间的距离为2cm,两者之间有一明显凹槽,凡该凹槽不明显者再造外耳立体感不强,作者发现将耳支架上极固定于颞骨骨膜形成稳定支撑对于突出这一凹槽非常重要,另外将耳前皮瓣向后方铆定1~2针,可进一步加深凹槽,可增加再造外耳立体感。
3.2 关于成人外耳再造术:在98例外耳再造病例中14岁以上病例有22例,占总数的22%,这部分患者迫于就职、找配偶压力,手术要求迫切,而且对手术风险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往往对手术效果满意率更高。成人小耳再造难点是患者部分肋软骨钙化,所取软骨长度有限,但相比儿童相更加宽阔,注意取软骨时尽量完整取下第8肋软骨,以利于形成耳轮。
3.3 关于外耳再造Ⅲ期:Ⅲ期外耳再造术的主要目有:耳屏再造、耳甲腔加深和Ⅱ期再造耳廓局部修整。限于皮瓣血供,Ⅱ期外耳再造时不能过分修剪残耳,术后仅形成外耳基本形态,有可能出现耳垂皮瓣与再造耳廓结合部位切迹、耳后瘢痕、外耳高度不理想等。在临床中发现Ⅱ期外耳再造术后出现耳颅角减小2例、耳后瘢痕挛缩3例、耳垂外位置不当2例,均要求Ⅲ期手术矫正,手术同期行耳屏再造、耳甲腔加深等治疗,术后效果满意。作者发现,52例Ⅲ期外耳再造术后再造外耳形态逼真程度较Ⅱ期明显改善,因此,作者建议有条件者尽量行Ⅲ期手术,另外40余例未行Ⅲ期手术者,一部分由于经济因素,另一部分患者与已经对Ⅱ期外耳再造形态较满意有关。
总之,耳廓再造是一项复杂的手术,要做出一个形态逼真的耳廓,要求整形外科医生要有高超的整形外科技术,正确的手术方法选择和耳支架的雕刻技术[10]。在临床运用中作者体会,应用"庄氏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行耳廓再造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外形逼真,承受压力好,是理想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再造方法,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军,王艳萍, 梁娟,等.1988~1992年全国先天性无耳和小耳畸发病率的抽样调查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1):62-65.
[2]Beahm EK,Walton RL.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for microtia:PartI. An atomy embryology and clinical evalu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2,109(7):2473-2482.
[3]庄洪兴,蒋海越,潘博,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法外耳再造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3):286-289.
[4]李高峰,谭军, 潘博,等.庄氏耳后扩张皮瓣加自体肋软骨立体支架法外耳再造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1):3354-3356.
[5]Brent B.Technical advances in ear reconstruct ion with autogenous rib cartilage grafts: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1200 cases[J] .Plast Reconstr Surg,1999,104(2):319-334.
[6]Park C,Yoo YS,Hong ST.An update on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three major auricular malformations of microtia,prominent ear and cryptotia[J].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0,18(6):544-549.
[7]Nagata S.A new method of to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uricle for microtia [J].P1ast Reconstr Surg,1993,92(2):187-201.
[8]Jiang HY,Pan B,Lin L,et al.Ten-year experience in microtia reconstruction using tissue expander and autogenous cartilage[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8,72(8):1251-1259.
[9]Jiang H,Pan B,Lin L,et al.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artilaginous framework in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8,61(Suppl 1):S77-85.
[10]藩博,蒋海越,庄洪兴,等.耳廓再造术后形态不良的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9,18(18):1049-1051.
[收稿日期]2013-04-26 [修回日期]2013-06-27
编辑/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