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拉卜楞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去年夏初,乘车匆匆往甘南州夏河拉卜楞寺。
  过土门关就到了夏河,这里的天气如一个恋爱中的姑娘,说哭就哭,说笑便笑。刚刚天空阳光四射,白云在青山间宛如温和的羊群,一片一片连成羊毛垛,瞬时,山里一阵倾盆大雨,白茫茫的雨雾笼罩在蜿蜒曲折的山峦上。而仅仅不到十分钟,阳光又从云层里露出脸,像个调皮的孩子,把万道光芒洒向大地。
  
  拉卜楞寺是一处要用双脚丈量才能寻到它的神圣和神秘的地方。大夏河仿佛也生有缠绕土地的双腿,潺潺奔腾,蜿蜒而来,在拉卜楞寺身边流淌,仿佛一条守护河。
  顺着大夏河,来到甘南藏族自治洲夏河县城,拉卜楞寺在夏河县城西北面。下了车,行走在去拉卜楞寺的街道上,似乎进入了图画中的色彩世界,我被眼前这个神奇城域中的房子吸引了。街道两边的房子,好像是为装饰而建,然而它的实用价值又不比其他任何房子差。房屋多呈大屋顶式飞檐建筑,多用白色、蓝色、红色、绿色勾勒墙壁外围边框,呈各种几何图样。又在墙壁中间绘制色彩鲜艳的“吉祥八宝”,有海螺、宝瓶、金轮、宝伞、吉祥结、金鱼、莲花、胜利幢等饰物。
  
  二
  
  走在夏河色彩斑斓的街道上,除了墙壁上美丽图画的颜色,更多的是街面上流动的深红。这些深红色从拉卜楞寺的方向来,又向拉卜楞寺的方向去。很多身穿喇嘛教衣的僧侣行走在路上悠闲的身影,似乎身在尘世却又与尘世无关紧要。他们来去最终奔赴的地方,便是夏河桥那头的拉卜楞寺。
  “拉卜楞”在藏语中是“僧侣们的宫殿”。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中,拉卜楞寺是西北地区最高的佛教学府,朝圣者终年不断,寺内的僧侣有时多达4000多人。这里保留了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有闻思学院、医药学院、金刚学院、续部上院、续部下院、时轮学院,这些学院除了研究佛教,还研究音乐和医药。
  
  拉卜楞寺在凤山脚下,凤山是一座横卧的山岭,它宛如展翅欲飞的金凤,隔着大夏河与对岸的龙山相望,龙山松林葱郁,好似一条青龙。拉卜楞寺依山傍水,处在“金盆养鱼”之地,占尽舆地形胜之利,正是修行、悟谛的理想场所。
  夕阳下,远处僧侣们的宫殿错落有序地整齐排列。粉刷洁白的墙壁将僧侣们门楼巍峨的住宅一间一间连在一起,红墙金顶的佛殿凌空耸立,金光四射。赭红色白玛草墙点缀的高大宫殿,是活佛们的府邸和供奉活佛舍利的地方。
  我跟着朝圣的人们,顺时针朝左手的一条石头路走去。这条路上木制的长廊没有尽头,长廊上一个紧挨一个的是1米多高的转经桶。这些转经桶下面绘制了“吉祥八宝”的图案,上面用金字在木质的红底上书写了藏语的六字真言,而经桶里面,是一部部可以脱轮回之苦的《六字大明咒》经卷,转经桶每转动一次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在这里,只要有人走过,转经桶便发出轰隆隆的转动声,它在反复念诵成百倍、千倍的六字真言。虔诚的藏族人嘴里的诵经随着转经桶的声音,由底到高连绵起伏。他们手握转经桶的手柄,仿佛触到了佛的衣角,他们脚步的执著使曲廊下的石径小路光滑而洁净。在他们虔诚的感召下,我也走向这条圣洁的小径,似乎是一个有信念的佛的弟子,一边诵经,一边牵动转经桶。这一刻,内心平静而安宁,一切善良、美好的愿望升腾而起。
  
   三
  
  转经桶的曲廊似无尽头却有终点,一段曲廊的转角处和寺院的各入口处,都有一座阁子间样式的转经房。房子里没有供奉佛,门口两边各有一对小转经桶,里间的整个屋子被一座3米多高的木质巨大转经桶占据了,只留下周围能通过一个人的走道。
  走过一段很长的曲廊,经过几间转经房,便来到拉卜楞寺有名的贡唐宝塔前。远远望去,塔顶金光闪耀,塔刹有日月星辰,塔瓶被精致的镏金菩萨浮雕包裹,塔下门前煨桑、焚香的朝拜者进进出出,络绎不绝,门口两只白身绿色琉璃头的藏式大狮子昂首傲立。它们似乎是被神封的门官,人们在朝拜佛殿之前,在它们面前应将一切私心杂念化为乌有。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哈达恭恭敬敬地呈在它们面前,系在它们的脖颈上,这是对佛敬献的开始。
  
  贡唐宝塔大门上的飞檐下,有蓝底金字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的匾额:“贡唐宝塔”和“功著千秋”。向院内望去,贡唐宝塔下长长的转经桶长廊上,人们在松柏缭绕的青烟中缓缓地绕塔行走,恳切地把身心的每一处融合到这里。在这里,大殿前的青石板、殿门上的铜环把手、转经桶上的一块木料、廊檐下帷幔里的柱子,都被诚信的藏族人用额头轻轻膜拜。即便是一块筑墙的石头,上面也油光清亮,那是人们虔诚向佛的痕迹。
  这座宝塔是贡唐仓活佛的纪念塔,大殿里供着来自尼泊尔的无量光佛,还供奉了历代贡唐仓活佛的灵塔和木雕镀金像,以及2万多卷藏传佛经。在大殿里,眼睛被酥油灯照耀中闪烁的佛像光彩充盈着,耳膜被僧侣们阵阵的诵经声轻轻鼓动着,心情很不平静,有时震惊,有时欢喜,有时慌张,有时渴望……
  站在贡唐宝塔的最高处,整个拉卜楞庙宇、寺院尽收眼底。遥望南面成百千间僧房、佛殿、活佛的行宫,巍峨如海市蜃楼在山雨前的薄雾里若隐若现;北面大夏河上一座木制的小桥,一直通向依山而建的晒佛台。这时人便走进了神话,思想任意驰骋,跟随着低空遨游的雄鹰,展翅飞翔在被小山环绕的这座神圣而庄严的殿堂。
  
   四
  
  每一位寻访拉卜楞的人,都要去大经堂。大经堂是拉卜楞寺的灵魂。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的闻思学院,因其经堂是所有经堂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故称为“大经堂”。其他殿堂以半月形格局环绕周围,似众星捧月。拉卜楞寺主嘉木样活佛常在大经堂讲经,这里也是寺内喇嘛学习和辩论的地方。
  我们向大经堂走去,远处的龙山上,零散着许多奇怪的小屋,朋友说那里住着一些尼姑。在藏传佛教中,女人的地位很低,尼姑当然也不例外。而在拉卜楞尼姑中也有一位女活佛,每年大经堂的辩论会也有她的一席之地。
  
  灰暗的天空中几只雄鹰飞得很低,临近大经堂,天上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有一阵,没一阵。绕过宽广的院围,来到大经堂前的广场,远远听到浑厚响亮的诵经声,这声音似滚滚潮水奔赴向前,不可阻挡。这才知十五日,正逢诵经。从广场向大经堂望去,高大的房脊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顶脊上的宝瓶、金鱼、宝伞金光灿灿,楼顶上覆盖着光洁的琉璃瓦,正中一只镏金的法轮闪闪生辉,被雌雄双鹿簇拥着。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为全寺最宏伟的建筑。
  两位身材魁梧、红衣黄帽、穿戴整齐的喇嘛把持大经堂门的两侧,他们手里握着驱鬼降魔的托地长剑。从门里向经堂大殿望去,长长台阶上巍峨的殿宇正中,端坐着一位红衣活佛,两边各有喇嘛护坐,身后的廊宇下诵经的喇嘛一字排开,他们肃然端坐,护持佛法。这样的情景,顿时便震慑了人的情感,使人进入一种震撼心灵的宗教文化境界。
  进门来到前庭,这里的院落宽阔平整,四周是敞开的廊房,据说有32间,是闻思学院辩经及法会时考取学位的场所。走过殿前广场,走上长长的台阶,我的行走似乎一直在殿前威坐的护法活佛和喇嘛们的视线里。凡人的平常心,让我每向前一步都小心翼翼。来到殿前,殿门紧闭,只能听到潮水一样的诵经声从里面传出。因有佛事,不能进入,于是我在殿门外敬献哈达。
  
   五
  
  离开大经堂,雨越来越大,索性躲避在一处庙宇的门楼下。门槛上坐着一位满头银发的阿奶,褐色脸庞上的微笑温暖而祥和,她注视着我,只是默默地微笑,而这微笑是这庙宇里滋生的最温情的东西。
  在夏河县城居住的藏族人,早起都要去绕拉卜楞寺转经,他们每天在祈祷中期盼着祥和安宁。临别拉卜楞,想起曾经读到的何正瑝先生为纪念嘉木样五世而作的一篇文章,文章的结尾正是我游历拉卜楞的的心声:“这一片白色大寺,原是缥缈的仙居,我匆匆地来,终是会匆匆地去,返回到那熙扰的红尘中。只有珍重,珍重此行的收获;它将是我平生回忆中最堪留恋的一段。”
其他文献
介绍了浙江省义乌市道人峰茶厂利用茶园生态优势,按照标准发展有机茶取得初步成功的经验。
凤翔素有“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泥塑闻名海内外。    凤翔县位于陕西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的西部,泥塑历史久远。据说,六道营的泥塑在春秋时期就在民间出现,但早期的泥塑成形是实心的,有一定重量。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派军队屯驻凤翔一带,部队中一部分士兵是江西和广东人,会做陶瓷。凤翔没有陶土,却有粘性极大的“板板土”,士兵们便就地取材,在泥土中糅以纸筋,并改为空心圆塑,利用闲时做些玩艺出卖。为了美观,再
期刊
介绍了广西凌螺荼的加工技术要点.
北宋时期是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得这一时期的开发具有明显的军事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经济开发使北宋政府有效地巩固了边防,安定了局势,加强
和田之行,是一次难忘而短暂的旅行。乘坐长途汽车从乌鲁木齐市出发需要22个小时才能够到达和田市。我们下午6点准时发车,在库米什用晚餐,那里的蚊子非常“热情”,以前听人说“库米什三个蚊子能炒一盘子”,看来不假。深夜,我们进入了沙漠公路,这是一条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道路,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抗争的伟绩。它如同生命的脉搏,默默地穿越了死亡之海,不断涌动着生的希望和骄傲。路旁种植着红柳,滴灌技术维系着它的生存。
期刊
摄影家李芝庭长期生活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中间,拍摄了大量民族风情作品。本文以他的摄影作品为例,探讨了民族风情与民族民俗的联系与区别及相关问题。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源岩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吉174井二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