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医药卫生科技信息化发展迅速,卫生信息管理科学的发展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厦门医学院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剖析专科类专业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同类高校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如何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卫生信息管理;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65-01
现代医药卫生科技信息化发展迅速,卫生信息管理科学的发展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需要面向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医学信息部门、医学图书馆等部门和企业,从事日常办公事务处理、病案管理、卫生信息资料、医学图书、档案管理等工作和计算机维护等工作。除需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知识外,学生还需具备良好的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硬件维护等计算机知识,以便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一、存在问题
厦门医学院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
一方面,目前国内专科类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各学校因办学理念不同,导致专业定位模糊、培养方案混乱,必要的办学条件(如设备、师资)也难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专业就业方向不明确
我校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省内市级及以上医院的信息科一般仅招收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学生,而我校卫信专业仅为专科专业,学生毕业后服务范围若仅局限于医院,则可能只能服务于县乡级别的医院,极大制约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
(三)专业建设本身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投入不连续,缺乏积累;二是与企业和医院联系不够紧密;三是师资力量不强,年轻教师居多,医院和医疗类企业工作经验不足,使得教学有所欠缺。
二、改革方向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一)明确专业定位及就业方向
明确专业目标为培养有良好医学背景、具有一定计算机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学生,定位学生就业方向为医疗相关企业,面向企业,兼顾医院,可以做好医院的导诊工作或能胜任企业的现场实施工程师岗位。
(二)充分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展开与企业、医院的合作。一方面,在校内开设实践课程,聘请企业和医院的一线工作人员讲课,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大二、大三阶段开展学生见习,安排学生下企业、下医院实际参与工作,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深化教学改革
1.学生培养
学生的技能是就业和工作的基础,综合素质是核心竞争力。在校期间对学生贯穿综合素质教育,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沟通、待人接物、演讲表达、分析和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大量开展演讲、创业、辩论、礼仪、形体、模拟沟通课程或活动;多安排学生去校内各科室帮忙处理各类问题,在实际事务处理过程中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行导师制,导师在学生的专业、特长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协会、计算机协会,通过组织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实践意识。
2.教师培养
教师通过与同类院校交流、参加行业会议、培训、下企业和医院参加一线工作,加深对卫生信息化的理解,准确把握卫生信息化建设方向,实现校内专业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同步发展。
3.深化课程改革
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架构,以分类选修课的形式开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职业发展需要,选修面向医院或面向医疗企业就业不同的选修课体。开设不同的选修课,融入考证课程,要求学生取得“网络管理员”“病案信息管理员”等资格证书,为就业奠定基础。
对于其他课程也进行了深化改革,将专业核心课程制作成慕课,将教育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增加实际操作课程,切实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实际动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支持学生实践自主创业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顺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导向,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必备的基础技能。支持本专业学生在校内创业实践,如,本专业学生开立了一个文印小店,主要为我校学生进行打印、复印等工作,还提供光盘刻录、电脑维修等专业服务。该文印小店已运营数年,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管理技能、人际沟通等技能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较好的创业效果。
新的形势使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在不断探索中。今后,我们仍将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式,改进本专业的教学,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君,孙晓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0):144-145.
[2]張素萍,李铮,郭昌安.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9):85-88.
[关 键 词] 卫生信息管理;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65-01
现代医药卫生科技信息化发展迅速,卫生信息管理科学的发展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需要面向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医学信息部门、医学图书馆等部门和企业,从事日常办公事务处理、病案管理、卫生信息资料、医学图书、档案管理等工作和计算机维护等工作。除需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知识外,学生还需具备良好的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硬件维护等计算机知识,以便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一、存在问题
厦门医学院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
一方面,目前国内专科类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各学校因办学理念不同,导致专业定位模糊、培养方案混乱,必要的办学条件(如设备、师资)也难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专业就业方向不明确
我校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省内市级及以上医院的信息科一般仅招收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学生,而我校卫信专业仅为专科专业,学生毕业后服务范围若仅局限于医院,则可能只能服务于县乡级别的医院,极大制约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
(三)专业建设本身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投入不连续,缺乏积累;二是与企业和医院联系不够紧密;三是师资力量不强,年轻教师居多,医院和医疗类企业工作经验不足,使得教学有所欠缺。
二、改革方向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一)明确专业定位及就业方向
明确专业目标为培养有良好医学背景、具有一定计算机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学生,定位学生就业方向为医疗相关企业,面向企业,兼顾医院,可以做好医院的导诊工作或能胜任企业的现场实施工程师岗位。
(二)充分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展开与企业、医院的合作。一方面,在校内开设实践课程,聘请企业和医院的一线工作人员讲课,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大二、大三阶段开展学生见习,安排学生下企业、下医院实际参与工作,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深化教学改革
1.学生培养
学生的技能是就业和工作的基础,综合素质是核心竞争力。在校期间对学生贯穿综合素质教育,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沟通、待人接物、演讲表达、分析和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大量开展演讲、创业、辩论、礼仪、形体、模拟沟通课程或活动;多安排学生去校内各科室帮忙处理各类问题,在实际事务处理过程中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行导师制,导师在学生的专业、特长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协会、计算机协会,通过组织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实践意识。
2.教师培养
教师通过与同类院校交流、参加行业会议、培训、下企业和医院参加一线工作,加深对卫生信息化的理解,准确把握卫生信息化建设方向,实现校内专业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同步发展。
3.深化课程改革
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架构,以分类选修课的形式开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职业发展需要,选修面向医院或面向医疗企业就业不同的选修课体。开设不同的选修课,融入考证课程,要求学生取得“网络管理员”“病案信息管理员”等资格证书,为就业奠定基础。
对于其他课程也进行了深化改革,将专业核心课程制作成慕课,将教育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增加实际操作课程,切实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实际动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支持学生实践自主创业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顺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导向,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必备的基础技能。支持本专业学生在校内创业实践,如,本专业学生开立了一个文印小店,主要为我校学生进行打印、复印等工作,还提供光盘刻录、电脑维修等专业服务。该文印小店已运营数年,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管理技能、人际沟通等技能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较好的创业效果。
新的形势使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在不断探索中。今后,我们仍将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式,改进本专业的教学,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君,孙晓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0):144-145.
[2]張素萍,李铮,郭昌安.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