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中心静脉压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来源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在临床中常被用于评估容量状态和心脏前负荷。CVP监测可以追溯到Hughes和Magovern在1959年将其作为指导开胸术后患者恢复血容量的一种复杂右心房监测技术[1]。之后,Wilson等[2]将CVP监测技术进行推广,使其很快成为胸部手术患者的常规监测方式。CVP监测成为指导液体治疗的标准最开始应用于手术室,后来应用于ICU内。CVP监测是ICU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常用指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及重大手术患者的监测。本研究结合权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β(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明确其在糖代谢稳态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技术,将Rosa-LSL-ChREBP-β转基因小鼠与Adiponectin-Cre小鼠杂交,建立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过表达ChREBP-β的小鼠模型(AET-β);以AET-β杂合小鼠为实验组,同龄同性别不含Cre的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对小鼠进行急性寒冷暴露
目的评估程序性死亡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晚期子宫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过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31例复发或晚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次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纳入31例复发或晚期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宫颈癌24例,子宫内膜癌7例。免疫单药治疗4例,免疫联合治疗27例。总ORR为45.16%(14/31),DCR为70.97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后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复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外科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87食管癌患者资料。男性160例,女性27例,年龄(63.0±7.1)岁(范围:43~76岁)。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放化疗(CROSS方案)118例,新辅助放化疗(非CROSS方案)26例,新辅助化疗27例,新
胃肠胰G3级神经内分泌瘤(NET G3)是2019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亚群,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其诊断和治疗尚存在诸多难点和争议之处。胃肠胰NET G3与神经内分泌癌(NEC)在驱动基因及疾病起源上呈现明显差异,NET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为MEN1、DAXX/ATRX等,而NEC中则为TP53和Rb。目前主流观点认为,NET G3与NEC是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两种疾病,NET G3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是造成移植肝功能障碍和移植物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5%~25%,病死率高。供受者复杂多变的血管条件、吻合技术、感染和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等,均可引起肝移植血管并发症。血管并发症的类型多元、复杂,按血管构造可分为动脉并发症和静脉并发症;按血流特征可分为流入道(肝动脉、门静脉)障碍和流出道(肝静脉、腔静脉)障碍;按病变性质可分为破裂出血、狭窄、血栓形成及假性动脉瘤等;按发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