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于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课异构指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将教学整体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学反思,并且可提高教师与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互动性,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79-02
  本人观看了两位资深教师的同课异构“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视频,以下是对两位教师的课程评价分析。
  一、授课内容及流程简介
  课例一:
  1.导入:观看电影“后天”短视频
  2.教学过程
  (1)观看电影短视频“后天”,归纳气候变化的特点
  (3)全球气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6页说明在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特征。
  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6页文字,说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
  ③小组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说明近百年来气温及降水量的特征。
  (3)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①展示“马尔代夫第一次水下会议”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召开水下会议的原因。
  ②小组活动。
  情境扮演,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③教师归纳总结。
  3.能力提升
  教师总结全球变化产生的可能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课例二
  1.导入
  观看黄果树瀑布两个不同时期的景观图。
  2.教学过程
  1.观看黄果树瀑布两个不同时期的景观图,观察二者的差异及原因。
  2.全球气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①呈现“气候长期演变”图,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变化的表现及特点(气温、降水)。
  ②呈现“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图,学生分析。
  3.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①呈现自然灾害图,学生分析原因。
  ②小组活动。
  根据自然灾害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②教师归纳总结。
  ③小試牛刀。
  展示关于“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的填空题;学生答题,老师讲解总结。
  4.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①小组活动。
  情境扮演,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②教师归纳总结。
  3.能力提升
  学以致用
  ①展示图片,学生分析,课堂小结。
  ②小组活动,呈现黄果树瀑布图片,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完善。
  呈现课后探究问题。
  二、两个课例特点比较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最后一节课,是本章内容的概括与总结,也是本章的一个延伸。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气候变化最显著的特征,从课程标准来看,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将从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能力提升几个方面对课例2、课例2进行对比分析。
  1.课堂导入
  课例1与课例2的课堂导入利用短视频及景观图片引出学习的主要内容,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各具特点。课例1利用电影“后天”的震撼短视频进行课前导入,紧抓生活热点,强烈的画面感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例2利用黄果树瀑布景观图进行课堂导入,较为简洁直观。
  2.教学过程
  两个课例的教学过程都以探究互动的形式进行,并设置多次的小组讨论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下是我对课例1、课例2教师的教学过程的分析。
  (1)课例1教师的教学过程
  此老师专业知识牢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强,但学生在前半部分课堂上积极性不高。上课特点是结合课本材料,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重难点较突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能充分分析读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白规律由来。
  在课堂中,教师提问了这样的问题: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为什么说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呢?”说明教师注重新旧知识结合,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
  在进行“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教学时,可多举一些相关的生活例子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教师对这个内容设置过于简单,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主题。
  (2)课例2教师的教学过程
  教师利用黄果树瀑布两个景观对比图进行课堂导入,贴近生活实际,呈现课堂将要讨论的三个问题以及教学目标,可让学生对本堂课有清晰地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该教师上课的特点是根据多种图片引出知识点,引导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该教师在进行“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分析几组自然灾害图片,引导其讨论分析气候变化产生的可能影响,引导的过程中强调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设置“小试牛刀”的填空题部分,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该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课例1教师多了一个内容,即“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以情境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课堂效率。
  (3)小组活动
  两位教师设置多次小组活动,并进性情境扮演,这样的讨论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4.能力提升
  课例1教师在能力提升模块设置的内容较为简单,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了情感升华,简单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未进行相关的课堂小结以及课堂巩固练习,不利于学生充分消化课程内容。
  课例2教师在能力提升模块设置的内容较好,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课前设置的是三个问题进行解答,做到了前后呼应,设置了课后探究,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三、总结
  1.两堂课无论是从板书的设计、课件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还是学生的活动安排,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组讨论期间,两位教师都能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拉近师生了之间的距离。
  2.课例1的教学设计,虽对课程内容讲得十分具体但缺少了课堂小结及课后巩固部分,课堂结束得较为匆忙;课例2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設置了多次小结部分,有利于学生充分消化知识,多次向学生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
  3.两位教师对教学设计有各自的安排,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更应该强调的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课例2的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理解得更为全面,教学过程中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都讲得十分的具体,更能体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陈瑞生.同课异构:一种有效的教育比较方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1:13.
  [2]孙德芳.同课异构:教师实践知识习得的有效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3:9.
  [3]王婷月.基于“同课异构”比较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旅游学院,2012.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应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对课余体育训练在乐昌市市乡镇中学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显示各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运动能力,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等,由专业体育教师带队组建了田径、毽球等各类运动队伍。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目的;训练时间;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阅读,是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培养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能力;思维创新;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30-0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技能型、职业型人才的重任,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的应用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微课,对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微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微课;特征;高等职业院校;微课教学;必要性;策略  【中圖分类号】G434 【文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声乐课教学的形式都是个别课教学,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个别课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可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特别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成倍增长,而教师数量基本保持原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是按师生一对一的授课,师资队伍是明显不够的,声乐集体课教学既解决了课时的问题,又保障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成为师范院校普遍的授课形式。因此,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其中阅读占有重要地位,阅读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经历去感悟,而学好阅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有帮助的,因新课程改革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中,而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弘扬国学经典,本文主要说的是小学阅读与国学经典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阅读;国学;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前教师越来越重视高中語文阅读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本人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认识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探究性阅读教学;认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43-02  高中生已经学习语文已经长久九年,在语言文字方面都有一定
期刊
【摘要】语文是母语教育,其基础性和广泛性不言而喻,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基础性而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够重视,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很高。特别是在藏区,语文教学包括藏语文教学和汉语文教学,而汉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的不同,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将责任完全推给学生,教师也要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都是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重
期刊
【摘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语文是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语文的学习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其它学科的学习都具有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理解能力,是可以用在其它学科之中的,包括我们的自然、地理、历史以及政治等学科。语文课程都是语言,学习语文也就是学习说话,学习交流,语文学科中有大量的古诗词、古文,一定程度上也是学习历史,由此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方式的发展。本文对中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中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59-01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取措施构建高效课堂,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
期刊
【摘要】在历年高考的语文学科试卷中,总会出现与鉴赏诗歌有关的问题,对古诗词表达技巧方面的考察,一直是高考诗歌鉴赏考察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古诗词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很多知识的理解也比较复杂,使一些学生在学习、理解、记忆的过程中,产生了负面的反映,不能正确的理解到位。本文对高三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出古诗词中的表达技巧,如何更有效果的进行高考诗歌鉴赏方面的复习实践作出了分析,从加深学生对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