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性教学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环节组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情境如何创设,笔者认为其基本思路应该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现就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操作及情境教学在政治课堂中如何贯彻谈几点体会:
第一、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
第二、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如在《正确行使消费者的权利》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出示了这样的一段材料:据苏果连锁超市反映,该店自开业以来,经常发生有顾客拆开食品包装品尝,或是打开其他日用品包装试用,为此一项,每年要损失15至20万元。问:⑴这是不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为什么?⑵你还能够列举其他类似现象吗?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因此,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
情境性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无论是学生收集资料,还是让学生参与讨论、辩论,都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使学生走进社会,领悟道理,增长知识,增加情感,学会认知、做事和合作,并使学生由那种没有选择和被控制的状态,变成知识的探索者,甚至感悟到学习中充满乐趣。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在情境中不要带有倾向性的提示,这样,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第四、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的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教学情境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让学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在这样一种情境创设中,获得知识的多少还在其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第五、教学情境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总而言之,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可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总之,在新课程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知识,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如何去创设情境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六中学)
第一、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
第二、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如在《正确行使消费者的权利》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出示了这样的一段材料:据苏果连锁超市反映,该店自开业以来,经常发生有顾客拆开食品包装品尝,或是打开其他日用品包装试用,为此一项,每年要损失15至20万元。问:⑴这是不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为什么?⑵你还能够列举其他类似现象吗?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因此,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
情境性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无论是学生收集资料,还是让学生参与讨论、辩论,都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使学生走进社会,领悟道理,增长知识,增加情感,学会认知、做事和合作,并使学生由那种没有选择和被控制的状态,变成知识的探索者,甚至感悟到学习中充满乐趣。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在情境中不要带有倾向性的提示,这样,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第四、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的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教学情境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让学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在这样一种情境创设中,获得知识的多少还在其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第五、教学情境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总而言之,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可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总之,在新课程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知识,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如何去创设情境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