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体现出了巨大的进步空间。其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便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不再是通过上大课、满堂灌以及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而是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开展做出了相关分析与研究。旨在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为大背景,做根本性的支撑,然后再该基础上对学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设计与实施。本文将重点结合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展开深度且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且会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对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做出相关指导。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教学上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传统文化;融合教学;实施方法
本文将紧密结合以下三個内容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第一是教师需要理解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关联,并且要以此对叙述开展教学,同样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第二是教师需要全面促进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工作的融合方式,并且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总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效果。第三是教师需要综合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以此带动学生的德育水平不断发展与提升。
一、理解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教材就是一本本反映德育素养教学工作的内容。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教学,并且要将之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作为一种双管齐下的方法组织实施。通过该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学的时候就像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样,深入人心,逐渐渗透。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需要从家国情怀、忠孝礼义、自强不息以及团结奋斗等方面对学生做出全面的培养与指导。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建立与发展。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文化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寻根溯本”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更是我们不断延续与进步的方向。以此作为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绚烂夺目。这会对学生的内心造成巨大的震荡,而且会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荣光与骄傲。同时,该方法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养成一种爱护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高尚品德与精神。
二、促进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融合
为了全面强化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进行融合教学。通过该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德育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联系,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与价值。
例如:在宏观思想上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通过德育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并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与进步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帮助他人,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认知方式以及思辨方法。这对于促进学生对身边环境的感知能力与分析能力有着较大的作用。另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还能有效体现出学生的独立人格特征。基于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培育以及德育素养的建立。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会逐渐加大,且会沉淀与内心深处,形成一种由内而外的体现方式,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承担起服务社会对、传播文化的新时代任务。
三、开展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活动
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需要落实在实践上。所以,及时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通过该方法能够针对学生的差距进行补充,并且可以对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调整。
例如:教师可以在各种节日期间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引导与开展。如,在植树节的时候,可以设计主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并且带领学生种树。如在教师节的时候,可以通过主题为“老师,您辛苦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恩老师,回归老师。以此为法,方可有效反映出学生对于德育学习的状况,而且还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下的德育工作开展的窘迫。
综上所述,多年来,关于小学德育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多有争议,有人认为要在量上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部分人却走向了极端,主张全盘复古;有的人认为要减少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立足于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但部分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张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小学德育要走出这两个误区,促进二者的适度融合,兼容并蓄,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王倩.基于认知发展论的小学生数学德育素养主题活动设计——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33-34.
[2]陆琦琪.德育工程,智慧先行——浅谈小学班主任的智慧治班之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90.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传统文化;融合教学;实施方法
本文将紧密结合以下三個内容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第一是教师需要理解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关联,并且要以此对叙述开展教学,同样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第二是教师需要全面促进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工作的融合方式,并且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总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效果。第三是教师需要综合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以此带动学生的德育水平不断发展与提升。
一、理解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教材就是一本本反映德育素养教学工作的内容。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教学,并且要将之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作为一种双管齐下的方法组织实施。通过该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学的时候就像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样,深入人心,逐渐渗透。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需要从家国情怀、忠孝礼义、自强不息以及团结奋斗等方面对学生做出全面的培养与指导。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建立与发展。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文化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寻根溯本”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更是我们不断延续与进步的方向。以此作为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绚烂夺目。这会对学生的内心造成巨大的震荡,而且会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荣光与骄傲。同时,该方法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养成一种爱护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高尚品德与精神。
二、促进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融合
为了全面强化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进行融合教学。通过该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德育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联系,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与价值。
例如:在宏观思想上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通过德育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并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与进步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帮助他人,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认知方式以及思辨方法。这对于促进学生对身边环境的感知能力与分析能力有着较大的作用。另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还能有效体现出学生的独立人格特征。基于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培育以及德育素养的建立。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会逐渐加大,且会沉淀与内心深处,形成一种由内而外的体现方式,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承担起服务社会对、传播文化的新时代任务。
三、开展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活动
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需要落实在实践上。所以,及时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通过该方法能够针对学生的差距进行补充,并且可以对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调整。
例如:教师可以在各种节日期间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引导与开展。如,在植树节的时候,可以设计主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并且带领学生种树。如在教师节的时候,可以通过主题为“老师,您辛苦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恩老师,回归老师。以此为法,方可有效反映出学生对于德育学习的状况,而且还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下的德育工作开展的窘迫。
综上所述,多年来,关于小学德育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多有争议,有人认为要在量上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部分人却走向了极端,主张全盘复古;有的人认为要减少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立足于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但部分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张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小学德育要走出这两个误区,促进二者的适度融合,兼容并蓄,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王倩.基于认知发展论的小学生数学德育素养主题活动设计——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33-34.
[2]陆琦琪.德育工程,智慧先行——浅谈小学班主任的智慧治班之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