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ry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关键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中仍存在众多问题。文章针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对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预算 预算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6-203-02
  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高校预算贯穿于高校管理的全过程,是学校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直接影响高校的财务收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不断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非常重视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预算管理观念淡薄。高校普遍存在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管理程序不规范,预算的编制不科学等现象,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领导不够重视。大多数高校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忽略财务管理工作。有的领导认为,编制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更多的时候,预算只是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的必经程序,没有真正起到预算管理的作用。
  2.预算内容不完整,缺乏透明度。根据预算编制要求,高校财务预算应该包括全部收支活动。大多高校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核算”,并未将院系和其他部门的资金收支活动全部纳入学校的预算管理范围,从而处于“无监督”状态。大多高校预算的编制是直接由财务部门根据财政要求进行编制,并非“从下到上”的编制,预算缺乏透明度和可执行性,预算管理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3.预算管理缺乏监督与考核机制。目前,高校缺乏专门的监管部门,也缺乏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导致预算执行控制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由于预算编制时未与各执行部门有效沟通,缺少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导致随意变更用途、增加预算、执行出错等现象层出不穷。在经费下拨后没有对执行进度、效果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导致预算的执行结果与目标严重偏离。除此之外,一方面,大多高校未建立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经费投入成本高却效益低。即便有高校建立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但由于预算考核指标体系设计难度大,难以量化,考核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高校预算管理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未能将绩效考核体现在薪酬量化标准上,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4.预算方法简单,缺乏准确性。我国很多高校编制预算时采用的是“增量预算法”,增量预算法以前期的预算执行结果为参考依据,虽然简便、易操作,但随意性较大且不准确,不利于成本的控制。缺乏科学论证和量化分析,既不利于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也不利于经费的立项评估和绩效考核。
  5.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目前,高校的很多项目缺乏合理性。以科研项目为例,高校的大多科研项目的研究年限跨度较长,但在编制预算时,通常是一次性编制预算,而资金是集中下拨的,这就导致年末形成了大量的结余资金。
  二、解决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措施
  1.完善预算编制内容。财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构成。其中,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收入预算、事业性收入预算、经营活动收入预算等预算。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应按照上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事业性收入预算应按照政府部门批准的标准根据预算期间在校生人数来编制。经营活动收入预算则应根据高校所经营的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情况来编制。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支出预算、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专项经费支出预算等。人员经费支出是指为了开展教育活动而用于个人的开支,包括薪酬支出、社会保障和福利性支出、各类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等,预算则具体应根据在编职工人数和注册学生人数编制。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应由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自下而上”汇总编制而成。专项经费支出预算则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和学校为保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建设等而规制的。
  2.成立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成立一个高效的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以确保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管。预算管理委员会应由高校党委会成员,财务、教学、科研、后勤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和预算人员组成。首先,由党委会制定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并下达各部门;其次,由各职能部门会议根据战略目标规划制定日常工作计划并下达到各个院系,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预算编制并上报;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负责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以及考评,以形成一个系统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3.规范预算管理程序。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是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关键是要制定适合本校校情的《预算管理办法》。各高校应设计好与长远发展规划相适应的预算管理程序,首先,应根据高校长远发展规划确定预算目标,将预算目标分解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其次,各职能部门根据下达的预算目标编制好预算并上报,由预算管理机构汇总、审核后最终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下达的预算进行实施,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将适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调整;最后,各职能部门将预算执行结果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其对预算执行报告进行审计,并据此对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和奖惩。
  4.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的方法很多,如: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高校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很多高校预算仍采用“增量预算法”,使用“增量预算法”的前提条件是项目是必需而且合理的,根据现有情况需要增加预算。零基预算法即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支增减因素核定支出金额,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滚动预算一般是编制一年使用一年,未充分考虑高校长远战略发展规划,这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建议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零基预算法与增加预算法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预算。   5.健全预算执行机制。高校应该严格执行预算,确保预算执行结果能够与最初的预算一致,从而保证预算的质量、政策目标以及公共利益的实现。健全预算的执行机制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改进收入预算。高校的收入预算是预算的基础,执行预算应首先确保收入预算的实现。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积极组织收入,增强对收入预算的监控以保证各项收入及时入账。(2)监督支出预算的执行。应对预算支出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划分明细,对高校的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管。
  6.建立预算评价体系。2012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制定科学评价政府、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绩效同政府对学校的奖励性、竞争性教育拨款挂钩。
  目前各高校在预算执行中普遍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未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缺乏考核、评价和监督。对于预算考评,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定性指标量化从而对项目进行综合、客观的考评。具体评价指标有“项目完成进度”、“资金到位情况”、“资金支出情况”等,对各项指标评定不同的分值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高校预算评价体系包括预算编制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的过程评价、预算实施的结果评价。在预算编制时对各项目编制情况进行评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项目执行情况与工作目标对照进行评分;最后,将实施后的量化指标考评结果与工作绩效挂钩。对项目预算采取“奖励节约惩罚超支”的原则,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益。对于预算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日后预算管理提供经验,同时要在新闻媒体上公示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性、客观性、全面性。
  总之,高校实施预算管理更有利于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有利于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高校的全方位管理水平。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2C1266《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璟.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4)
  [2] 李现宗,毕治军,颜敏.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
  [3] 孙思惟.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析会计之友[J].会计之友,2011(9)
  [4] 王明吉.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11)
  (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经管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您可以想像,当小微企业遇到了小微银行的时候,会发生些什么2014年2月26日《深圳特区报》刊发了这样一条颇有看点的新闻:《深圳:社区银行来了》,该文说:去年11月深圳银监局发
《金融犯罪案件侦查》是经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学生就业后,经侦实战工作当中,金融犯罪案件也是最为多发的一类经济犯罪案件.在校期间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会计指标的信息含量,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最有影响的可能是美国学者鲍尔和布朗(Ball&Brown)于1968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的论文《AnEmpiricalEvaluationofA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