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悟等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进病房,不管你愿意与否,抽血,照射,这个检查那个化验……一套必不可少的程序接踵而至。我不否认医生的良好动机,可是,你的生活自由却被免除了。无病不进院,有病必求医。这怪谁?
   再说输液。吊针插进血管里,仰面观药瓶,点点滴滴倒颇有节律,怎奈每次总少不了三四小时。躺在病床上日复一日,腰背像散了架。辗转反侧,左思右想:没病该多好。此时,也只有此时你才会深切地体验到,健康不是抽象的祝福口号,它的确比什么都重要。没了它,啥事都干不成。至于什么诱人的名利,显赫的权势,豪华的住宅,倾国的美女,大把的票子,高档的车子……都失去了实际意义。倘若一旦被病魔吞噬,一切的一切便成了身外之物。病痛和死亡告诉人们,世界上唯有健康才是真正属于自己、谁也拿不走买不去的财富。
   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已成倍攀升。尽管如此,“人活百岁不是梦”,长寿仍是人们追求的最大目标。但是,长寿与健康并非一个同义词。长寿是生命延伸的标志,健康是生活之本、长寿之基。它们是相互关联又不可划等号的两个概念、两种含义。
   一般说来,除非遭遇天灾人祸,凡全面健康的人必然长寿,但有些寿命不算短的却活得并不自在。和我同住一座内科大楼的,七老八十者不乏其人。论岁数称得上老龄、高龄了。可他们的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久卧病榻者有之,歪嘴呆脑者有之,半身不遂离开专人护理不能行走、苟延喘、全靠药物维持生命者有之。这种在肉体折磨、精神痛苦中度日的境况,究竟有多少活力和乐趣,更谈不上开创“第二个春天”了。
  不禁想起民间有句谚语:“好死不如赖活着。”在过去历史条件下,出此消极之言实在出于无奈。如今时代不同了,当我们步入老年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营造一种有生气、有价值、有情趣的幸福晚景呢?我想,这固然是当代社会共同奋斗的一个课题,但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掌握好科学养生这一法宝。唯此,才能扬起健康与长寿的风帆。
   病床是个大学校。它让我领悟到生命的长度,也体验出生命的强度与深度。真可谓:病卧方十日,胜读五年书。
  
  勤劳益寿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经常勤劳地工作与劳动,犹如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当然两者不完全相同,而且有的体育活动也不能由工作或劳动来替代。从机体经常处于活动状态来说是相似的,都能促进新陈代谢,特别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每个人都有一条生命曲线:上升期(生长发育期)——稳定期(成熟发达期)——下降期(衰老期)。如果一生中始终坚持勤奋地工作、劳动和体育锻炼,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力而不过分疲劳,促进生长发育,保持较长的成熟发达期,延缓衰老。医学工作者经过实验观察证实,到了老年期才开始注意体育锻炼或参加适当的劳动,效果虽比年轻人差得多,但也可有效地增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相反,有的人原先是身体好好的,退休后无所事事,甚至家务劳动也不愿做,结果身体很快衰弱,清福未享成,却被病魔夺去生命。达尔文曾说过:“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空虚是成正比的。”因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思想空虚,久之,会产生失落感和老朽感。进而,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抑郁,甚至导致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一个人如果终日闲坐,四肢不动,整个身体得不到应有的活动,会导致血脉不畅,肌肉逐渐萎缩,内脏器官也会加速退行性改变,衰老来得更快。
其他文献
要狠抓政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党员、老干部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老干部的政策和规定。从总体上说,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规定对做好老干部工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单位贯彻执行也是很认真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老干部工作中的问题,主要是政策不落实。我们在强调落实政策当中,最重要的是强调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这是一项基本政策。对于中央的政策、规定,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各地区、各单
期刊
老父年近九旬,密布的皱纹像干裂的田块,坚挺的颧骨却像倔强的山峰。儿孙们都说没见过这位最高年事的家长落泪,可我这个上了点年纪的人却见他落过四次泪。   第一次可谓“悲泪”。那年父亲领我一起去为祖母上坟。我父亲七岁丧爹,全靠守寡的祖母织布养大。他在织布机旁读书,还学写点古诗。此刻他拿出早已写成的《悼母》诗,面对墓碑深沉地吟诵起来:“夜夜纺织夜夜读,机声酸楚书声熟。儿一怠慢母啼哭,眼泪诲子替鞭扑。
期刊
我的腹部有两条长短不一的疤痕,自己美其名曰“幸福”!因为这是我梦一般的青少年时代幸福的“胎记”,它牢牢地镶嵌在我身上,铭记在我的心里。   1951年土改期间,我家乡土改工作队的老徐同志满腔热情把我这个井冈山脚下的烈属后代,送到吉安市第二小学上学,圆了我这个穷苦山里伢的读书梦。1952年我跟随大姑迁到南昌市续读,次年考入南昌第六中学(后改为南昌市第三初级中学)。从此,我成了家乡第一个在省城读
期刊
媳妇和女儿都怀孕了,老头问我,“你盼她们生男生女?”我说,“媳妇生只‘蝴蝶’,女儿生个‘雀子’吧!蝴蝶翩翩起舞,雀子叽叽喳喳,让我高兴。”   真巧,白露那天,媳妇真给我生了个孙女;半个月以后,外孙又在秋分这一天落地。我忙得眉开眼笑,一手抱一个,并排开出三朵花。   有了这份喜庆,我关照孙女,逗着外孙,家和人气旺。这不,外孙长到3岁半,他牛奶面包鸡鱼肉蛋吃多了,发起胖来,胖得幼儿园的小
期刊
新年里,关心我的亲友们又问我:“今年有什么新打算?”“还想写点文章吗?”“许多老朋友都外出旅游,你想不想外出走一走?”   我回答很简单,“今年哪儿也不想去,只想读点过去没读过的书,给自己补补课。”   亲友中有人不理解,觉得很奇怪:“都已经不工作了,还补什么课,真要上老年大学吗?”   每次,我总要作点解释。主要说了下列几点:   一、我已经是个古稀老人,这几年明显地感到
期刊
五月   走进五月   便走进一段难忘的历史   走进五月   便走进一片青春的亮丽     五月   掀开了历史崭新的日历   唤醒了千年沉睡的雄狮   擂响了新时代进军的战鼓   弹拨了一支支胜利的乐曲     五月   让万千光灿的群星   找到了明亮的北斗   让万千展翅的雄鹰   有了奋飞的方向    
期刊
退休之后,在家养花成了我的爱好,闲暇之时赏花成了自然之事。赏花是以花之美,叩开心扉。色、形、姿、香则构成了赏花的标准。   一年养花,几日赏花。养、赏相比较,历来有“乐趣就在养花过程中”之说。清人张潮曰:“养花可邀蝶,垒石可邀云,栽松可邀风,种蕉可邀雨,植柳可邀蝉。”家庭养花虽不及户外之蔚为大观,然案头花韵,也可引来心头之蝶云风雨蝉。   首先赏色。桃红,菊黄,万年青四季长绿。花中更多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居室也不仅仅是人们生存的居所。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居室文化正日益浓烈地影响着居住者的精神生活。   墙上的字画,茶几上的期刊,枕头边的书报,音箱里流淌的乐曲,以至餐桌上摆放的菜肴……这些都是居室文化的有机构成。居室文化,反映了居住者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反过来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我曾见过一些家庭,室内是一流的装
期刊
编辑同志:   我的小儿子在一家证券营业部开户,账户上有不少股票和资金。不久前,儿子在一起意外事故中遇难。由于儿子生前所购买的这些股票现已升值,每股价格高达购买时的两倍多,因此,我们与儿媳妇在股票的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了争议。我和老伴认为该项股票应属于儿子的遗产,我们也享有继承权。儿媳妇则坚持自己的观点:其他财产怎么办都行,但股票不能算作遗产,最多把买股票的5000元本金算入遗产范围。请问,股票
期刊
郑板桥书对富商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多才多艺,常有人上门求字画。一次,有个大盐商附庸风雅,想在厅堂里挂副郑板桥写的对联,以充“雅士”,便亲自登门来求。郑知他是富商,故意开口就要1000两银子。盐商只拿500两,郑板桥马上铺纸走笔,写下上联:“饱暖富豪讲风雅”,写完就要送客,盐商说:“还差下联呀”!郑说:“可你只付了一半价哪!”盐商知是中计,只得忍痛再拿出500两,郑板桥才写了下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