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外伤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例(12只眼)非结核分枝杆萧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角膜病灶刮取物的微生物培养、抗酸染色、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变角膜的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以及角膜移植.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结果 本组11例为同一基层医院角膜金属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感染,另1例发生于芦苇刺伤角膜后.较特征性的体征包括角膜基质灰蓝色或灰白色结晶样、多灶性浸润,可伴有溃疡形成、后弹力层放射状改变等.12例微生物培养均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鉴定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8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7例细菌阳性,3例电镜检查均见吞噬了细长杆状或短粗型的分枝杆菌的门细胞和坏死组织.10例经局部和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阿米卡星、利福平、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以及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2~5个月治愈,2例药物治疗6个月无明显疗效经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可在角膜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流行,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可经细菌培养、抗酸染色明确诊断.该病病程长,药物治疗反应慢,大多数患者可经抗生素控制,顽固性病例需角膜移植治愈。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抗真菌药物布替奈芬对眼部致病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实验研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M38-A方案,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260株(15属29种)眼部分离真菌进行布替奈芬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并与那他霉素、二性霉素B及氟康唑进行对比.布替奈芬的实验浓度范围0.008~16.000 mg/L,那他霉素和二性霉素B的实验浓度范围0.031~16.000 mg/L.,氟康唑的实验浓度
目的 探讨2006年湖北省城市和农村视力残疾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的方法,2006年4月1日到5月31日,在湖北省城市和农村地区抽取31个县(市、区),124个乡(镇、街道),248个调查小区,共101 674例样本进行登记、筛查和视力残疾的评定.采用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专家委员会重新修订的<残疾标准>,通过询问病史和视功能检查
笔者阅读了贵刊2007年第12期上所刊任喆等撰写的文章<临床细菌性眼内炎的病原学分析>[1].该文分析了造成细菌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及其对庆大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笔者对此文中的部分内容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与该文作者商榷.肖国辉,Email:[email protected]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双眼分别植入折射型与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术后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S)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前瞻性研究.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MIOL组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组,每组各15例(3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MIOL组为主导眼植入ReZoomNXG1 IOL(即NXG1组),对侧眼植入Tecnis ZM90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解放军总医院原专家组成员、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宋琛教授(技术2级,正军职),因病于2009年11月3日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5岁。宋琛教授于1924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1945年毕业于辽宁盛京医学院,同年加入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解放东北的多次战役中,积极参与伤员救治并荣立三等功;曾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整形外科手术队,其所在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目的 应用超声活体显微镜(UBM)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前房及前房角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15例(3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及ICL植入术后1周、1、3、6个月及1年的眼压变化;末次随访(术后1年)时行UBM检查,测最中央前房深度(ACD)、ICL后表面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小梁虹膜夹角,ICL周边部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小梁虹膜夹角比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IC
目的 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与正常对照(CTRL)者间的抗体轮廓差异.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将44例POAG患者与48例CTRL者的血清分别加入到含有预洗Dyna珠-G蛋白的反应管中,以捕获人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形成的IgG-G蛋白复合体用来捕获目标抗原(匀质化牛视网膜组织).经洗提后获得的抗原蛋白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检测.采用Proteom
为提高广大眼科工作者基础研究的实际操作技术,以及提供眼科基础研究的大方向及具有迫切性的研究目标,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与Overseas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Vision and Eye Research将于2009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举办眼科基础研究培训班。本次培训班主要针对研究生、年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会议邀请到美国南加州大学Doheny眼科研究所、
笔者曾于2003年报道1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后脱位10年的病例,该患者于2001年10月11日成功接受左眼后脱位IOL眼内悬吊复位术[1].2008年8月30日患者洗脸后突感左眼视物不清,由于有过双眼IOL后脱位的经历,患者及时就诊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眼球萎缩;左眼0.02,矫正视力0.8,角膜透
期刊
晶状体的透明依赖于晶状体蛋白质、水、电解质等的正常生理代谢,晶状体囊膜尤其是囊膜下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是维持晶状体透明的重要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