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课改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阶段教师仍需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用多媒体突破数学教学疑难问题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数学则是数学领域里的一个小单元。新课改主张教学中教师以辅导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致和主动性,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为此,笔者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如,在《圆的周长》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用硬币、胶带等实物进行测量,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祖冲之的介绍,又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过于简单,简单的问题虽然看起来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时间久了会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设计的问题应能够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探究、促进合作,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比如,在上《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程时,根据学生反馈,像“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中位线?中位线和中线有什么区别?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问题的前面部分學生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但他们对课本上关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思路及方法是陌生而疑惑的。这个时候不需要急着去向学生解释,应该让班上同学提出他们的问题,针对问题的要害来进行适当的点拨,让他们发挥集体智慧再进行讨论,进而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合作讨论,探究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再与小组同学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先小组内交流学习,说出自己的思路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晦涩、难懂,很多教师固执地认为:“我讲了,学生都不会;我不讲,学生更不会”,因而不敢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放开学生,放开就是解放,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的内驱力才会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在进行合作讨论时才会积极主动,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一个团结高效的学习集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争论,积极参与;才敢于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抽象概括、计算复杂、推理繁琐是数学知识至关重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就会让学生热爱老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挖苦学生。这样,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数学教学疑难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光、声、影、色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学习疲劳,突破教学疑难问题,将看似静止的、孤立的知识活动起来,使学生容易找出事物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四、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例如,在教“字母表示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先布置学生每个小组在课前准备好一盒火柴,上课时教师用小黑板展示图,然后学生小组合作,用火柴棍仿照教师的图形进行拼图,并回答问题: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搭1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搭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搭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这样,通过学生大胆的尝试,归纳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搭x个正方形的代数式,效果很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数学则是数学领域里的一个小单元。新课改主张教学中教师以辅导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致和主动性,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为此,笔者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如,在《圆的周长》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用硬币、胶带等实物进行测量,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祖冲之的介绍,又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过于简单,简单的问题虽然看起来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时间久了会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设计的问题应能够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探究、促进合作,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比如,在上《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程时,根据学生反馈,像“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中位线?中位线和中线有什么区别?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问题的前面部分學生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但他们对课本上关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思路及方法是陌生而疑惑的。这个时候不需要急着去向学生解释,应该让班上同学提出他们的问题,针对问题的要害来进行适当的点拨,让他们发挥集体智慧再进行讨论,进而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合作讨论,探究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再与小组同学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先小组内交流学习,说出自己的思路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晦涩、难懂,很多教师固执地认为:“我讲了,学生都不会;我不讲,学生更不会”,因而不敢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放开学生,放开就是解放,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的内驱力才会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在进行合作讨论时才会积极主动,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一个团结高效的学习集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争论,积极参与;才敢于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抽象概括、计算复杂、推理繁琐是数学知识至关重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就会让学生热爱老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挖苦学生。这样,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数学教学疑难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光、声、影、色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学习疲劳,突破教学疑难问题,将看似静止的、孤立的知识活动起来,使学生容易找出事物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四、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例如,在教“字母表示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先布置学生每个小组在课前准备好一盒火柴,上课时教师用小黑板展示图,然后学生小组合作,用火柴棍仿照教师的图形进行拼图,并回答问题: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搭1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搭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搭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这样,通过学生大胆的尝试,归纳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搭x个正方形的代数式,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