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时代》周刊12月19日一期发表题为《曼德拉(1918~2013):缅怀自由偶像》的文章,文章指出,纳尔逊·曼德拉在谈起自己的死亡时总是有些不安。这并不是因为他怕死或是对死有什么疑问,而是因为他知道人们想从他嘴里听到关于死亡的教诲,可他对此却毫无心得。没有一次听他说起过上帝啊天堂啊或者任何有关来生的话。纳尔逊·曼德拉信仰的是此生的正义。
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全名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在担任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曾在牢中服刑27年。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在其40年的政治生涯中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当地时间2013年12月5日20点50分,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
起伏波荡的生活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他出生于牡韦佐,一个坐落于特兰斯凯首府阿姆塔塔一带的小村庄。他的父亲葛德拉·汉瑞·孟伐肯伊斯瓦,在牡韦佐城镇担任部落酋长。然而,由于与殖民当局之间的格格不入,他们夺去了孟伐肯伊斯瓦的地位,并将他的家族移至库努。
纳尔逊·曼德拉是他们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当曼德拉9岁的时候,他父亲死于肺结核。部落中的摄政王成为他的监护人,曼德拉于是就到离父亲王宫不远的韦斯里安教会学校上课。曼德拉用了两年完成了惯常需要三年完成的初中学业。因为父亲的地位,他被指定为王朝的继任者。
在曼德拉开始福特哈尔大学生活的第一年中,他卷入了学生会抵制学校不合理政策的活动而被勒令退学,并被告知除非接受学生会的选举结果,不然不能再回到学校。随后,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了一个文书工作,在此期间,曼德拉在南非大学通过函授修完了他的学士学位,在此之后,他开始在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学习法律,在这里,他遇到了他此后反种族隔离时的同志。
骨子里的公平感
曼德拉曾经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所能望见自己故乡的房子。曼德拉信仰体系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青少年时代构建的。在父亲死后,当地腾布王朝的一位国王将他带大。小时候,曼德拉住在一所圆形茅屋里,屋子有一扇土门。他学着做一位牧羊人,他从泉水边汲水,他在和其他男孩用棍棒打架时总是能获得胜利。他会坐在老人们的脚边,听他们讲述在白人到来前,勇敢的非洲王子统治南非的故事。最终,小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的名字变成了纳尔逊·曼德拉。他接受了严格的卫理公会教育。尽管他获得了诸多世俗经验并接受了律师教育,但他的许多智慧和常识——以及快乐——都来源于他小时候在特兰斯凯的经历。
从许多方面讲,这个名垂青史的伟大革命者在本性上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不相信刻意而为的改革。但是,有一样东西把他变成了革命者,那就是他年轻时在约翰内斯堡遭遇的万恶的种族压迫制度。当人们在公共汽车上往他身上吐口水时,当售货员拒绝为他服务时,当白人像对待文盲一样对待他时,他的身上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因为他骨子里有一种公平感:他就是无法忍受不公正对待。如果连他,纳尔逊·曼德拉——高大英俊、受过良好教育的酋长之子——都受到非人的对待,那么成百上千万不具备任何优势的人们又能怎样呢?在谈论起航班取消这样的平常事或是各国领导人政策这样的大事时,他有时会说:“这是不对的。”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构成了他所做的一切、他所为之牺牲的一切,以及他所成就的一切的基础。
如果当年的南非是个不存在种族歧视的自由国度,曼德拉本来会成为一名小镇律师,心满意足地过着富足的生活。如果他没有被夺去那么多东西——他的自由,他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他的长子,他的两个孙辈。他生命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恒久不变的,除了他和同胞所遭受的压迫。而他原本或许可以拥有的一切,他都献给了南非人民的自由事业。粗鲁的狱警、狭小的牢房,以及种族隔离制度下傲慢的白人领导人都没能从他身上夺走他的尊严、高贵和正义感。就连刚跨进罗本岛监狱的大门,必须脱光衣服时,他的腰杆也挺得直直的,没有任何抱怨。
磨难锻造的神话
1962年8月,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之下,曼德拉被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逮捕入狱,当时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自此,曼德拉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
1962年10月15日,曼德拉被关押到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曼德拉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遭到单独关押,关押时间一日长达23小时,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在单独关押室中没有自然光线,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一切与外部隔绝。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当年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
1982年,曼德拉离开了罗本岛,他被转移到波尔斯摩尔监狱。自此,曼德拉结束了自己在罗本岛长达18年的囚禁。
1990年2月10日,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1990年2月11日,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曼德拉终于重获自由。当日,他前往了索韦托足球场,向12万人发表了他著名的“出狱演说”。
1993年10月15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委员会称:“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为消除南非种族歧视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为在南非建立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
监狱是锻造出人们所熟知的曼德拉的熔炉。1962年进入监狱的那个人性子很急,很容易动怒。而在27年后走到开普敦的阳光下的那个人,则是举止从容,甚至是沉静的。这一变化来之不易。在监狱里,他学会了控制愤怒。他别无选择。他逐渐认识到,如果要缔造梦想中那个没有种族歧视的自由南非,他就必须学会忍耐他的压迫者——他必须宽恕他们。
信仰此生的正义
曼德拉最大的功绩无疑是缔造了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民主南非,以及阻止这个美丽的国家陷入可怕的血腥内战。在施滕格尔与他合作写就自传《漫漫自由路》的数年后,他说想要再写一本书,讲述南非是如何濒临一场种族战争。当曼德拉得知南非黑人领袖克里斯·哈尼被暗杀的消息时,那大概是南非最濒临战争的时刻。曼德拉异乎寻常地镇静,他先是定好了前往约翰内斯堡发表全国演说的计划,然后不慌不忙地吃完了早餐。为了阻止一场内战,他必须使出浑身解数:他必须向正参与谈判的南非白人领导人展示出坚如磐石的力量,同时还必须显示出他并非要复仇,他还必须让他的人民看到,他并不是在和敌人妥协。
他不是圣人,他也有自己的痛苦。他说过一句名言:“斗争就是我的生命”,但他的一生同样是一场斗争。这个喜欢孩子的男人有27年时间都没有抱过孩子,入狱以前,他从事着地下活动,无法扮演他所希望扮演的父亲和丈夫角色。他说过,在他被数千名警察追捕时,他曾秘密返回家中哄儿子睡觉。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不能每晚都陪着自己,曼德拉告诉他说,因为还有几百万个南非孩子也需要他。多年以来,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曾说,曼德拉没有痛苦这一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拥有极强自控力的曼德拉只是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痛苦而已。
然而,在缔造了如今的新南非、赢得该国历史上首次民主大选、并开始修正南非人民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后,他却放手了。他成了非洲历史上最新鲜的人——一个选择不竞选连任的总统。和乔治·华盛顿一样,他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人的样板。他本可以余生都当总统,但他知道为了真正实现民主,他不能这么做。
从许多角度讲,纳尔逊·曼德拉已经成为某种神话:他是一个高贵的人,一个做出英勇壮举的伟人。他的一生遵循着典型的英雄故事套路——经历巨大的磨难后实现救赎。但是,正如他所言:“我不是圣人。”的确,他确实不是。但是他却和甘地、林肯,以及丘吉尔一样,对一件全局性的事情抱有很执着的正确看法,而且从未迷失过。从各个方面来讲,他都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可以包容所有事情,唯独不能包容偏狭。他对世人的贡献是扩展了人类的自由。
(编辑 李天骄)
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全名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在担任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曾在牢中服刑27年。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在其40年的政治生涯中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当地时间2013年12月5日20点50分,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
起伏波荡的生活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他出生于牡韦佐,一个坐落于特兰斯凯首府阿姆塔塔一带的小村庄。他的父亲葛德拉·汉瑞·孟伐肯伊斯瓦,在牡韦佐城镇担任部落酋长。然而,由于与殖民当局之间的格格不入,他们夺去了孟伐肯伊斯瓦的地位,并将他的家族移至库努。
纳尔逊·曼德拉是他们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当曼德拉9岁的时候,他父亲死于肺结核。部落中的摄政王成为他的监护人,曼德拉于是就到离父亲王宫不远的韦斯里安教会学校上课。曼德拉用了两年完成了惯常需要三年完成的初中学业。因为父亲的地位,他被指定为王朝的继任者。
在曼德拉开始福特哈尔大学生活的第一年中,他卷入了学生会抵制学校不合理政策的活动而被勒令退学,并被告知除非接受学生会的选举结果,不然不能再回到学校。随后,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了一个文书工作,在此期间,曼德拉在南非大学通过函授修完了他的学士学位,在此之后,他开始在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学习法律,在这里,他遇到了他此后反种族隔离时的同志。
骨子里的公平感
曼德拉曾经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所能望见自己故乡的房子。曼德拉信仰体系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青少年时代构建的。在父亲死后,当地腾布王朝的一位国王将他带大。小时候,曼德拉住在一所圆形茅屋里,屋子有一扇土门。他学着做一位牧羊人,他从泉水边汲水,他在和其他男孩用棍棒打架时总是能获得胜利。他会坐在老人们的脚边,听他们讲述在白人到来前,勇敢的非洲王子统治南非的故事。最终,小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的名字变成了纳尔逊·曼德拉。他接受了严格的卫理公会教育。尽管他获得了诸多世俗经验并接受了律师教育,但他的许多智慧和常识——以及快乐——都来源于他小时候在特兰斯凯的经历。
从许多方面讲,这个名垂青史的伟大革命者在本性上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不相信刻意而为的改革。但是,有一样东西把他变成了革命者,那就是他年轻时在约翰内斯堡遭遇的万恶的种族压迫制度。当人们在公共汽车上往他身上吐口水时,当售货员拒绝为他服务时,当白人像对待文盲一样对待他时,他的身上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因为他骨子里有一种公平感:他就是无法忍受不公正对待。如果连他,纳尔逊·曼德拉——高大英俊、受过良好教育的酋长之子——都受到非人的对待,那么成百上千万不具备任何优势的人们又能怎样呢?在谈论起航班取消这样的平常事或是各国领导人政策这样的大事时,他有时会说:“这是不对的。”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构成了他所做的一切、他所为之牺牲的一切,以及他所成就的一切的基础。
如果当年的南非是个不存在种族歧视的自由国度,曼德拉本来会成为一名小镇律师,心满意足地过着富足的生活。如果他没有被夺去那么多东西——他的自由,他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他的长子,他的两个孙辈。他生命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恒久不变的,除了他和同胞所遭受的压迫。而他原本或许可以拥有的一切,他都献给了南非人民的自由事业。粗鲁的狱警、狭小的牢房,以及种族隔离制度下傲慢的白人领导人都没能从他身上夺走他的尊严、高贵和正义感。就连刚跨进罗本岛监狱的大门,必须脱光衣服时,他的腰杆也挺得直直的,没有任何抱怨。
磨难锻造的神话
1962年8月,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之下,曼德拉被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逮捕入狱,当时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自此,曼德拉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
1962年10月15日,曼德拉被关押到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曼德拉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遭到单独关押,关押时间一日长达23小时,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在单独关押室中没有自然光线,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一切与外部隔绝。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当年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
1982年,曼德拉离开了罗本岛,他被转移到波尔斯摩尔监狱。自此,曼德拉结束了自己在罗本岛长达18年的囚禁。
1990年2月10日,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1990年2月11日,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曼德拉终于重获自由。当日,他前往了索韦托足球场,向12万人发表了他著名的“出狱演说”。
1993年10月15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委员会称:“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为消除南非种族歧视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为在南非建立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
监狱是锻造出人们所熟知的曼德拉的熔炉。1962年进入监狱的那个人性子很急,很容易动怒。而在27年后走到开普敦的阳光下的那个人,则是举止从容,甚至是沉静的。这一变化来之不易。在监狱里,他学会了控制愤怒。他别无选择。他逐渐认识到,如果要缔造梦想中那个没有种族歧视的自由南非,他就必须学会忍耐他的压迫者——他必须宽恕他们。
信仰此生的正义
曼德拉最大的功绩无疑是缔造了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民主南非,以及阻止这个美丽的国家陷入可怕的血腥内战。在施滕格尔与他合作写就自传《漫漫自由路》的数年后,他说想要再写一本书,讲述南非是如何濒临一场种族战争。当曼德拉得知南非黑人领袖克里斯·哈尼被暗杀的消息时,那大概是南非最濒临战争的时刻。曼德拉异乎寻常地镇静,他先是定好了前往约翰内斯堡发表全国演说的计划,然后不慌不忙地吃完了早餐。为了阻止一场内战,他必须使出浑身解数:他必须向正参与谈判的南非白人领导人展示出坚如磐石的力量,同时还必须显示出他并非要复仇,他还必须让他的人民看到,他并不是在和敌人妥协。
他不是圣人,他也有自己的痛苦。他说过一句名言:“斗争就是我的生命”,但他的一生同样是一场斗争。这个喜欢孩子的男人有27年时间都没有抱过孩子,入狱以前,他从事着地下活动,无法扮演他所希望扮演的父亲和丈夫角色。他说过,在他被数千名警察追捕时,他曾秘密返回家中哄儿子睡觉。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不能每晚都陪着自己,曼德拉告诉他说,因为还有几百万个南非孩子也需要他。多年以来,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曾说,曼德拉没有痛苦这一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拥有极强自控力的曼德拉只是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痛苦而已。
然而,在缔造了如今的新南非、赢得该国历史上首次民主大选、并开始修正南非人民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后,他却放手了。他成了非洲历史上最新鲜的人——一个选择不竞选连任的总统。和乔治·华盛顿一样,他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人的样板。他本可以余生都当总统,但他知道为了真正实现民主,他不能这么做。
从许多角度讲,纳尔逊·曼德拉已经成为某种神话:他是一个高贵的人,一个做出英勇壮举的伟人。他的一生遵循着典型的英雄故事套路——经历巨大的磨难后实现救赎。但是,正如他所言:“我不是圣人。”的确,他确实不是。但是他却和甘地、林肯,以及丘吉尔一样,对一件全局性的事情抱有很执着的正确看法,而且从未迷失过。从各个方面来讲,他都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可以包容所有事情,唯独不能包容偏狭。他对世人的贡献是扩展了人类的自由。
(编辑 李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