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老爸唠叨妈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zh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爸是典型的火药桶,一点火星都能让他立即爆炸,而且还是大嗓门,发起脾气来,很有河东狮吼的气势。
  老妈嘴特碎,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没了,再小的事儿,都能让她说上半天,和《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可以一较高下。
  这样的两个人搭伙过日子,那就跟小说里的欢喜冤家一样,斗个没完没了。记忆里,老爸老妈几乎每天都会吵架,老爸的狮子吼一条街的人都能听到,而老妈的唠叨能持续几天几夜。
  小时候特别羡慕别人的爸妈,人家相敬如宾,不吵不闹,家里平静得跟水似的,我的爸妈怎么就把家里搅得跟世界大战似的?
  如果真有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历史大事件,他们意见不合吵吵嘴也还有情可原,问题是,他们总是为芝麻绿豆大的事吵,比小孩子还不可理喻。
  为了治疗老妈的唠叨病,老爸曾经发动几个孩子一起怂恿老妈学打麻将。但老妈的嘴皮子功夫比唐僧还强,我们几个人加起来也说不过她呀,几个回合下来,老爸的火药就被点燃了,一蹦三丈高,夺过老妈手里的鞋垫,扔出几条街远。这还不罢休,晚饭时,又把一锅稀饭全部倒进垃圾桶。
  老妈当然不肯示弱,等老爸脾气一过,她就开始发动“唠叨神功”,说老爸是神经病,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说打麻将输了多心疼人,说孩子们多需要照顾,直说得老爸出出进进,连大气都不敢出。
  老妈虽然唠叨,却有一个软肋,就是爱面子。所以每次老爸发脾气时,老妈绝对噤声,不让吵闹升级,只等老爸情绪平复后,她才拿出自己的撒手锏。老爸机智地抓住了这一点,一有时间就喊邻居们到家里来打麻将,三缺一的时候,他就冲老妈大声吆喝:“赶紧过来,就差你一个,别让人家等,不会我教你,输了我掏钱!”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老爸这么一喊,老妈便乖乖地坐到麻将桌上,她怕邻居们说她不合群呢。几次下来,老妈还真的学会了打麻将,不纳鞋垫了,也不包饺子了,老爸每天吃着面条,居然还乐滋滋的。
  老爸脾气不好,人可勤快了,只要不出门干活,就喜欢钻进厨房做饭。说实话,老爸的手艺还真不错,萝卜干饭做得又香又焦,但饭菜往餐桌上一端,老妈就开始品头论足:萝卜丝切得太细了,魂儿都没了;米饭太硬了,扎心;油放得那么少,干得难受;太咸了,盐不要钱啊?
  一顿饭,从吃到结束,甚至直到下一顿饭前,老妈的唠叨绝不会停止。老爸的暴躁脾气很容易被激起来,他收拾碗筷时弄得叮叮响,以此表示抗议,并且还要加一句:“嫌我做得不好自己做去!”
  这么一句气话,老妈却笑眯眯地接住:“自己做就自己做,你别抢着往厨房钻了!”老爸一边说着“打死也不做了”,一边继续往厨房里跑。在厨房里,为抢夺掌勺权,两个人又是一阵明枪明刀地斗。
  别人都说,等儿女长大了,父母老了,他们就会有所收敛,不会再斗了。可我们几个姐妹长大了,有的嫁人了,有的出远门了,一年难得回来几趟,每次回来,见到的,依然是他们吵得昏天黑地的画面。
  比如这次,听说我要回来,老爸一大早跑到菜场买回几十斤肉,说要用盐腌一腌,留着给我慢慢吃。
  那天老爸要出去干活,因此,肉买回来往盆里一放,他就急急忙忙地出门了。出门时再三吩咐老妈:“等着我回来腌啊,你别碰!”
  谁知,老妈居然那么不听话,老爸前脚刚走,她就开始撸袖子腌肉,五十多岁的人了,蹲在那里整整忙活了一个小时。看着腌好码放整齐的肉,老妈高兴得合不拢嘴。
  谁知,老爸回家,一看肉腌过了,立即跳起来就吵:“谁让你弄的,跟你交待过我回来弄,耳朵聋啊!”紧接着,又是一番惯常“表演”,摔盆子摔碗摔垃圾铲,弄得屋里鸡飞狗跳。
  我回家时,正赶上老妈的唠叨,她愤愤不平地说:“他干活那么累,我在家闲着,怎么能让他回来腌肉?他居然不领情,真是神经病!”
  老爸也委屈,拉着我的手说:“你妈身体不好,我就想让她少干点活,她怎么就不领情呢,真是头犟牛!”
  听着他们的“申诉”,我心里酸酸甜甜的,脸上早已笑开了花,其实,老爸的暴躁,老妈的唠叨,都是因为爱啊,在无数个平静的岁月里,他们早已习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为对方分忧,给对方最朴素的呵护。
  相比那些相敬如宾,这样的情感,更有烟火的味道,丝丝缕缕,冒着暖气。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责编 满天)
其他文献
年少无知  你是个暴躁的小老头,一直都是。你的学生都这么说,包括我。  记得班里总有几个调皮男生,不好好上课,爱搞小动作,你就会用粉笔头扔过去,急躁地吼:“父母供你们读书,你们却不用心,对得起谁?”  上课时,他们耷着头任你数落;下课后,我却不幸成为他们捉弄的对象。我的书包里常常出现青蛙、肉虫子,都是男生们报复你的恶作剧。我不敢告状,心里却深深地恨着你,你干吗要管那群熊孩子?  虽然你脾气暴躁,却
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去找一个老同学吃饭,他正在攻读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那天他在听一个讲座,我到的时候还没有结束,索性就进去听了一会儿。我不清楚这是什么内容的讲座,不过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来听讲座的都是年龄40岁到50岁之间的阿姨。朋友告诉我,她们都是妈妈。  台上的老师在现场提出一个问题:“各位母亲,请你们回想一下,孩子让你们心碎的那一刻是什么时候,五分钟后我们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作为儿
一日,在咖啡座与细颈明子共进下午茶。  细颈明子在电台中主持一项烹饪节目:“持家有法宝,教你三两招”。  谈起婚姻生活时,风趣的细颈明子,作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妙喻:“我的丈夫,好比是我脚下的一双鞋子。”  在我讶异的注视下,她说:“在青春焕发的年代里,选择终身伴侣,就好像是选购鞋子。鞋店架子上所放置的鞋子,多种款式,多种质地,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有些鞋子,款式绝佳,可是,质地不良,穿不了几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