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西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给3PL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受自身条件制约,这些企业大多固定资产较少,有融资困难,加之广西金融机构在物流金融方面业务的相对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西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更好发展。文章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通过文献查询、知名物流网站获取相关数据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着重分析广西物流金融业发展现状、业务模式、主要风险,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这对促进广西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3PL企业;物流金融;主要模式;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3;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8-0130-03
0 引言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中,中小企业主要是生产企业以存货为质押品由金融机构取得融资,物流公司主要是3PL企业以监管方履行质押品的监管职责,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作为资金贷出方以提供融资获得预期收益。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担了传统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所承担风险,降低了银行的监管成本,同时生产企业获得融资,提高了企业产能和市场竞争力,物流公司则通过监管业务扩大了收益范围。物流金融业务的良性发展,可拓展广西3PL企业服务范围,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作用于生产企业,可缓解生产企业融资问题,对于金融机构,则增加其产品收益。但广西物流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业务体系,业务形式单一,专业化不足,只有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改善风险控制,完善内部管理,才能实现“物流+金融”的双重发展、互利共赢。
1 廣西3PL企业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3PL企业也称为“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nstics,简称3PL)企业”,特点为独立于供销双方之外的以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为业务范畴的外部服务商,业务范围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货运代理等。物流金融则是指在现代物流供应链活动中,实力较强的3PL物流企业联合大型商业银行,以现货抵押、仓单质押、保兑仓等模式进行企业融资,即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的相互拓展延伸,其本质是以“物流+金融”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基于物流活动的金融服务。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之物流金融业务也处于稍落后阶段,始于1999年的仓单质押业务。历经20年的发展,我国物流金融产业无论是模式上还是规模上都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和全球物流金融尤其是发达国家物流金融业相比,还处于雏形阶段,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业务产品种类丰富,服务方式多样化,在电子商务和金融业飞速发展带动下,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产业模式日趋多样化,物流行业效率大幅提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1.7万亿元,同比上涨5.8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共计12.8万亿元,同比上涨7.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在此背景下,物流与金融的有效融合为3PL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广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地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十二五”以来,广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飞跃,交通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使得广西3PL物流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这些3PL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诸多困境,限制了企业发展,而物流金融业务是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2 广西3PL企业物流金融主要模式分析
广西3PL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起步于2005年,开设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主要以大型国有物流公司,如“中外运”“中外代”及广西物资集团等大型的3PL物流商,它们主要是由集团公司向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协议,以“集中授信、统一标准、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原则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其中,存货融资、仓单质押和统一授信为广西3PL企业物流金融业务主要运作模式。
2.1 存货质押
存货质押,即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借款,具体来说,就是生产企业以库存商品作抵押向金融机构借款,金融机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难以履行货物的监管职责,所以委托3PL企业作为货物监管方履行对货物的储存和有效监管,并与3PL企业产生代理关系。在此模式中,金融机构向生产企业提供融资,3PL企业负责货物储存和日常监管,包含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模式简单,便捷性高。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2 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即生产企业将动产作为担保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银行指定3PL企业接收质押货物,验收入库后由3PL企业开出专用仓单,再由出质人向银行背书质押仓单。在此模式中,仓单作为质权凭证由金融机构所持有,银行在获取仓单后,向生产企业发放贷款,并委托3PL企业进行货物监管。此模式特点为质押业务不影响企业生产,而3PL企业作为专业物流服务商,能确保质押物的安全及全程监控。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2.3 统一授信
统一授信模式指银行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综合评价3PL物流企业的运营状况、业务规模、资产率及信用度等因素的基础上,为3PL企业授予合理的信用额度,3PL企业在获取银行授信额度后,对有融资需求的生产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评估,由3PL企业为其提供合理资金支持的融资行为。统一授信物流金融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银行不再直接参与繁杂的质押贷款具体业务操作,提高了金融机构运转效率;二是银行只需对大型3PL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估,简化了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而在这一模式中3PL企业有了更多主导权,能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渠道收集交易信息,进而降低融资风险。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3 广西3PL企业物流金融主要风险
据物流采购与联合会统计,截至2017年12月,A级物流企业全国共计3 863家,其中广西占25家,占比约0.65%。参照等级评价体系标准,广西A级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市场竞争力低。物流金融产品具有高风险性,银行在对物流企业进行资信评估时,会把企业规模、资产率、抗风险能力等作为考评依据,而大多数广西3PL企业业务模式单一,主要以仓储或运输为主,缺乏完整的供应链运作模式,集中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经营和管理,以至于大部分3PL企业还未能与金融机构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已经开展的主要是有国资背景的国企或央企下属子公司。因此,在广西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面临以下3个方面风险。 3.1 质押物风险
质押物风险分为几种情况。一是质押物选择不恰当,如选择红酒等对储存温度要求高的商品,温度升高导致产品变质,从而出现质量风险。二是所选择的质押物市场价格不稳定,如果市场价格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低迷,则会影响质押物价值,导致市场价格和估价有偏差,质押物变现能力低,产生质押物风险。三是3 PL企业受自身仓储水平和保管条件的限制,不能妥善进行质押物监管,导致质押物损坏,进而造成保管风险。
3.2 市场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整体政治经济环境改变产生汇率变化的汇率风险,以及商品市场波动引起的质押物成本增加,受市场风险影响导致金融机构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称之为物流金融业的市场风险,且由于市场风险的特殊性和不可控性,在某些程度上,市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3.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对相关业务流程不熟悉、操作不恰当,且没有确切掌握质押物的性质和市场走势,加之物流金融业务相对传统的信贷业务而言,既要控制金融风险,又要把关货物风险,环节多手续复杂,而如果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相关业务培训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和内部监管,就容易出现因从业人员失误操作而引发的操作风险。
3.4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在物流金融业务中,3PL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业务的信用中介,不履行对货物的监管职责产生违约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或者为增加其利益和生产商联合提供虚假信息给银行,而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于存在行业信息的不对称性,并没有很好的渠道对3PL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物流企业违约失信,银行也缺乏相关的处罚措施,进而造成信用风险。
4 物流金融风险对策分析
通过对广西物流金融业务发展所面临各项风险分析,结合广西3PL企业物流金融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项应对策略。
4.1 创新质押模式
针对质押物风险,3PL企业可以考虑将质押模式转变为动态质押模式。动态质押是指以静态质押模式为基础,结合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质押物的市场动态需求,不依靠单纯的存货在仓库的静态质押,而采用构建库外仓库的方式,使得质押物在质押过程中处于一种动态的市场流通过程,进而降低质押物长期静态储存造成的市值下滑和保管不善导致的变质损耗。
4.2 构建快速市场反馈体系
质押物出现市场风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3PL企业不能准确掌握质押物市场价格动态和走势。可通过供应链物流金融业务,构建快速市场反馈体系,一方面3PL企业监管生产企业质押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快速的市场信息反馈及时掌握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品信息,进而实现信息对称性,降低市场风险。
4.3 建设物流金融业务征信体系
金融机构可在政府主导下,建立3PL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征信评价體系,以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企业规模、银行信用等为评价指标,对于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3PL物流企业采取备案登记制度,严格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标准,提高准入资质,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全过程资金实施监管,同时严格进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加大对违约失信物流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加违约成本。
4.4 培养物流金融专业人才
物流金融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不论金融机构还是3PL企业都缺乏专业的物流金融业务从业人员。为此,高等院校可在物流专业建设中新增金融方向,物流企业在招聘时可引入金融方向物流人才,金融机构则加强内部人员物流金融业务培训,也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物流金融发展经验,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促进物流金融行业稳步发展。
5 结论与启示
物流金融业的发展联系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金融机构,不仅促进了我国金融业多方向的发展,而且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广西作为沿边地区,迎来空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广西3PL企业要想在发展中脱颖而出,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完善信息流,改善自身不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多元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才能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发展好广西的物流金融业务。
参 考 文 献
[1]包慧坚.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广西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8,33(4):27-31.
[2]黄腾宇.新模式下3PL企业物流金融动因及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3):130-132.
[3]高路,刘柳.物流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3):15-17.
[4]高詹远,张静茹,丛川.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探索——基于效率与风险的视角[J].金融视线,2019(26):151-153.
[5]张述敬.中小企业物流金融风险及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9(26):28-30.
[6]张国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风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0):69-71.
【关键词】3PL企业;物流金融;主要模式;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3;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8-0130-03
0 引言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中,中小企业主要是生产企业以存货为质押品由金融机构取得融资,物流公司主要是3PL企业以监管方履行质押品的监管职责,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作为资金贷出方以提供融资获得预期收益。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担了传统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所承担风险,降低了银行的监管成本,同时生产企业获得融资,提高了企业产能和市场竞争力,物流公司则通过监管业务扩大了收益范围。物流金融业务的良性发展,可拓展广西3PL企业服务范围,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作用于生产企业,可缓解生产企业融资问题,对于金融机构,则增加其产品收益。但广西物流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业务体系,业务形式单一,专业化不足,只有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改善风险控制,完善内部管理,才能实现“物流+金融”的双重发展、互利共赢。
1 廣西3PL企业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3PL企业也称为“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nstics,简称3PL)企业”,特点为独立于供销双方之外的以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为业务范畴的外部服务商,业务范围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货运代理等。物流金融则是指在现代物流供应链活动中,实力较强的3PL物流企业联合大型商业银行,以现货抵押、仓单质押、保兑仓等模式进行企业融资,即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的相互拓展延伸,其本质是以“物流+金融”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基于物流活动的金融服务。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之物流金融业务也处于稍落后阶段,始于1999年的仓单质押业务。历经20年的发展,我国物流金融产业无论是模式上还是规模上都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和全球物流金融尤其是发达国家物流金融业相比,还处于雏形阶段,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业务产品种类丰富,服务方式多样化,在电子商务和金融业飞速发展带动下,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产业模式日趋多样化,物流行业效率大幅提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1.7万亿元,同比上涨5.8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共计12.8万亿元,同比上涨7.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在此背景下,物流与金融的有效融合为3PL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广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地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十二五”以来,广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飞跃,交通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使得广西3PL物流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这些3PL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诸多困境,限制了企业发展,而物流金融业务是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2 广西3PL企业物流金融主要模式分析
广西3PL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起步于2005年,开设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主要以大型国有物流公司,如“中外运”“中外代”及广西物资集团等大型的3PL物流商,它们主要是由集团公司向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协议,以“集中授信、统一标准、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原则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其中,存货融资、仓单质押和统一授信为广西3PL企业物流金融业务主要运作模式。
2.1 存货质押
存货质押,即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借款,具体来说,就是生产企业以库存商品作抵押向金融机构借款,金融机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难以履行货物的监管职责,所以委托3PL企业作为货物监管方履行对货物的储存和有效监管,并与3PL企业产生代理关系。在此模式中,金融机构向生产企业提供融资,3PL企业负责货物储存和日常监管,包含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模式简单,便捷性高。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2 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即生产企业将动产作为担保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银行指定3PL企业接收质押货物,验收入库后由3PL企业开出专用仓单,再由出质人向银行背书质押仓单。在此模式中,仓单作为质权凭证由金融机构所持有,银行在获取仓单后,向生产企业发放贷款,并委托3PL企业进行货物监管。此模式特点为质押业务不影响企业生产,而3PL企业作为专业物流服务商,能确保质押物的安全及全程监控。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2.3 统一授信
统一授信模式指银行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综合评价3PL物流企业的运营状况、业务规模、资产率及信用度等因素的基础上,为3PL企业授予合理的信用额度,3PL企业在获取银行授信额度后,对有融资需求的生产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评估,由3PL企业为其提供合理资金支持的融资行为。统一授信物流金融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银行不再直接参与繁杂的质押贷款具体业务操作,提高了金融机构运转效率;二是银行只需对大型3PL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估,简化了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而在这一模式中3PL企业有了更多主导权,能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渠道收集交易信息,进而降低融资风险。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3 广西3PL企业物流金融主要风险
据物流采购与联合会统计,截至2017年12月,A级物流企业全国共计3 863家,其中广西占25家,占比约0.65%。参照等级评价体系标准,广西A级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市场竞争力低。物流金融产品具有高风险性,银行在对物流企业进行资信评估时,会把企业规模、资产率、抗风险能力等作为考评依据,而大多数广西3PL企业业务模式单一,主要以仓储或运输为主,缺乏完整的供应链运作模式,集中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经营和管理,以至于大部分3PL企业还未能与金融机构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已经开展的主要是有国资背景的国企或央企下属子公司。因此,在广西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面临以下3个方面风险。 3.1 质押物风险
质押物风险分为几种情况。一是质押物选择不恰当,如选择红酒等对储存温度要求高的商品,温度升高导致产品变质,从而出现质量风险。二是所选择的质押物市场价格不稳定,如果市场价格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低迷,则会影响质押物价值,导致市场价格和估价有偏差,质押物变现能力低,产生质押物风险。三是3 PL企业受自身仓储水平和保管条件的限制,不能妥善进行质押物监管,导致质押物损坏,进而造成保管风险。
3.2 市场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整体政治经济环境改变产生汇率变化的汇率风险,以及商品市场波动引起的质押物成本增加,受市场风险影响导致金融机构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称之为物流金融业的市场风险,且由于市场风险的特殊性和不可控性,在某些程度上,市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3.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对相关业务流程不熟悉、操作不恰当,且没有确切掌握质押物的性质和市场走势,加之物流金融业务相对传统的信贷业务而言,既要控制金融风险,又要把关货物风险,环节多手续复杂,而如果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相关业务培训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和内部监管,就容易出现因从业人员失误操作而引发的操作风险。
3.4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在物流金融业务中,3PL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业务的信用中介,不履行对货物的监管职责产生违约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或者为增加其利益和生产商联合提供虚假信息给银行,而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于存在行业信息的不对称性,并没有很好的渠道对3PL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物流企业违约失信,银行也缺乏相关的处罚措施,进而造成信用风险。
4 物流金融风险对策分析
通过对广西物流金融业务发展所面临各项风险分析,结合广西3PL企业物流金融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项应对策略。
4.1 创新质押模式
针对质押物风险,3PL企业可以考虑将质押模式转变为动态质押模式。动态质押是指以静态质押模式为基础,结合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质押物的市场动态需求,不依靠单纯的存货在仓库的静态质押,而采用构建库外仓库的方式,使得质押物在质押过程中处于一种动态的市场流通过程,进而降低质押物长期静态储存造成的市值下滑和保管不善导致的变质损耗。
4.2 构建快速市场反馈体系
质押物出现市场风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3PL企业不能准确掌握质押物市场价格动态和走势。可通过供应链物流金融业务,构建快速市场反馈体系,一方面3PL企业监管生产企业质押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快速的市场信息反馈及时掌握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品信息,进而实现信息对称性,降低市场风险。
4.3 建设物流金融业务征信体系
金融机构可在政府主导下,建立3PL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征信评价體系,以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企业规模、银行信用等为评价指标,对于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3PL物流企业采取备案登记制度,严格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标准,提高准入资质,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全过程资金实施监管,同时严格进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加大对违约失信物流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加违约成本。
4.4 培养物流金融专业人才
物流金融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不论金融机构还是3PL企业都缺乏专业的物流金融业务从业人员。为此,高等院校可在物流专业建设中新增金融方向,物流企业在招聘时可引入金融方向物流人才,金融机构则加强内部人员物流金融业务培训,也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物流金融发展经验,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促进物流金融行业稳步发展。
5 结论与启示
物流金融业的发展联系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金融机构,不仅促进了我国金融业多方向的发展,而且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广西作为沿边地区,迎来空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广西3PL企业要想在发展中脱颖而出,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完善信息流,改善自身不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多元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才能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发展好广西的物流金融业务。
参 考 文 献
[1]包慧坚.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广西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8,33(4):27-31.
[2]黄腾宇.新模式下3PL企业物流金融动因及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3):130-132.
[3]高路,刘柳.物流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3):15-17.
[4]高詹远,张静茹,丛川.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探索——基于效率与风险的视角[J].金融视线,2019(26):151-153.
[5]张述敬.中小企业物流金融风险及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9(26):28-30.
[6]张国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风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