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绘画体系,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观念上的一些差异,才造成了他们的不同,也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画风带给我们的震撼与美感。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各自的文化、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它们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较长的时间形成的。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艺术 表现形式 差异
绘画作为一种承载着文明的艺术,随着地域文化的变化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从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绘画艺术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由于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底蕴和哲学观念的差异,使中西方绘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表现在绘画题材、表现形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画强调运用线条,而西方绘画强调运用光和色来塑造形象;在本质上,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现实”,而中国绘画注重主观“意境”。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基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墨点、细墨点组成的,讲究线条的表现形式。西方传统绘画关注现实光线和色彩的表达,需要巧妙地分析光影和空间的构成,这和中国写意用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历史背景
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儒家和道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当时人们追求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想要表现出内心情感世界时,便会主动借助大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中国画还注重情景呼应,把自然事物引入画面,并融入主观情感,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从而形成了中国画以意境为核心的艺术思维方式。西方思想主张不应受自然的约束,西方人崇尚用自己的力量征服自然,处于一种斗争的状态,画家用光、色、形来表达客体与自己的对立。西方古典绘画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许多画家以传播宗教思想为目的,在整体的绘画风格中表现出宏大、崇高、野性。
二、空间表现
西方绘画以崇尚形式与理性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的审美价值取向为基础,强调写实与物象的再现。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繪画注重写实,运用透视原理和明暗画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结构和空间,注重焦点透视,它客观、科学地反映了事物的表象。这种画法使西方人着迷,并使他们不断去钻研,这一时期绘画方法的理性的探索对透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是透视最常见的原则,在空间表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画的空间表现也具有近实远虚的特点,但空间不是从同一个角度,甚至不是在同一个地平线上,在透视中进行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组合,画面讲究意境和神韵,感性胜于理性。从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高度的概括和无限的想象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统一的艺术境界,而此时的西方绘画艺术则追求写实。这两种文化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只有清晰认识,深入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促进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
三、绘画题材
从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政治题材的绘画作品很常见,其由君主的喜好为主导。西方早期绘画的基础来源于宗教文化,所以题材的选择主要是表达宗教思想,大部分是《圣经》中关于圣人的传说,在题材选择上不够广泛。中国画注重以“造化为师”,通常喜欢从自然中选择绘画主题,希望在作品中描绘出符合主观感受的理想世界。
四、色彩概念
在绘画艺术里,色彩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表现手法,它有着独特的感觉和魅力。西方艺术家通过观察、研究和再创造,来追求色彩的表现。西方古典绘画崇尚写实,主要是模仿自然界的事物,强调理性的认识而不是感性的表达,遵循自然规律,从透视、造型、色彩等不同角度表达物体形象的准确性和逼真性,追求真实的艺术精神。而中国画主要是水墨表现,所用的毛笔、宣纸、墨汁、矿物质颜料都是独一无二的,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相比西方绘画艺术,有着浓墨重彩的风格,中国画也使用浅色,一般先用墨色来绘制图像,再用色彩淡染,色调质朴、单纯,其中“书画同源”理论,强调书法入画的应用,更注重书画中表现技法、审美理念的相似性和一致性,中国画凭着其独特之处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五、画幅尺寸
观者通过绘画作品来感受艺术家想要传递的信息,其中画幅的大小对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画幅大小也是一种表现手法的体现,即使是同一作品,不同的尺寸也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元、明两代的画幅大小不一,没有特别大或特别小的画。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画的尺寸往往很大,为了突出人物在绘画中的特殊贡献和英雄事迹,大画幅往往会赢得观众的青睐。
六、结语
中西方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丰富了全球的艺术文化宝库。文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艺术也是。对于中西方绘画艺术,我们要深入探讨,取其精华,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并将其用于艺术创作之中,这样才能促进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刘璐,女,硕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油画)(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艺术 表现形式 差异
绘画作为一种承载着文明的艺术,随着地域文化的变化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从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绘画艺术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由于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底蕴和哲学观念的差异,使中西方绘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表现在绘画题材、表现形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画强调运用线条,而西方绘画强调运用光和色来塑造形象;在本质上,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现实”,而中国绘画注重主观“意境”。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基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墨点、细墨点组成的,讲究线条的表现形式。西方传统绘画关注现实光线和色彩的表达,需要巧妙地分析光影和空间的构成,这和中国写意用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历史背景
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儒家和道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当时人们追求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想要表现出内心情感世界时,便会主动借助大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中国画还注重情景呼应,把自然事物引入画面,并融入主观情感,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从而形成了中国画以意境为核心的艺术思维方式。西方思想主张不应受自然的约束,西方人崇尚用自己的力量征服自然,处于一种斗争的状态,画家用光、色、形来表达客体与自己的对立。西方古典绘画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许多画家以传播宗教思想为目的,在整体的绘画风格中表现出宏大、崇高、野性。
二、空间表现
西方绘画以崇尚形式与理性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的审美价值取向为基础,强调写实与物象的再现。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繪画注重写实,运用透视原理和明暗画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结构和空间,注重焦点透视,它客观、科学地反映了事物的表象。这种画法使西方人着迷,并使他们不断去钻研,这一时期绘画方法的理性的探索对透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是透视最常见的原则,在空间表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画的空间表现也具有近实远虚的特点,但空间不是从同一个角度,甚至不是在同一个地平线上,在透视中进行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组合,画面讲究意境和神韵,感性胜于理性。从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高度的概括和无限的想象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统一的艺术境界,而此时的西方绘画艺术则追求写实。这两种文化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只有清晰认识,深入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促进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
三、绘画题材
从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政治题材的绘画作品很常见,其由君主的喜好为主导。西方早期绘画的基础来源于宗教文化,所以题材的选择主要是表达宗教思想,大部分是《圣经》中关于圣人的传说,在题材选择上不够广泛。中国画注重以“造化为师”,通常喜欢从自然中选择绘画主题,希望在作品中描绘出符合主观感受的理想世界。
四、色彩概念
在绘画艺术里,色彩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表现手法,它有着独特的感觉和魅力。西方艺术家通过观察、研究和再创造,来追求色彩的表现。西方古典绘画崇尚写实,主要是模仿自然界的事物,强调理性的认识而不是感性的表达,遵循自然规律,从透视、造型、色彩等不同角度表达物体形象的准确性和逼真性,追求真实的艺术精神。而中国画主要是水墨表现,所用的毛笔、宣纸、墨汁、矿物质颜料都是独一无二的,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相比西方绘画艺术,有着浓墨重彩的风格,中国画也使用浅色,一般先用墨色来绘制图像,再用色彩淡染,色调质朴、单纯,其中“书画同源”理论,强调书法入画的应用,更注重书画中表现技法、审美理念的相似性和一致性,中国画凭着其独特之处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五、画幅尺寸
观者通过绘画作品来感受艺术家想要传递的信息,其中画幅的大小对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画幅大小也是一种表现手法的体现,即使是同一作品,不同的尺寸也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元、明两代的画幅大小不一,没有特别大或特别小的画。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画的尺寸往往很大,为了突出人物在绘画中的特殊贡献和英雄事迹,大画幅往往会赢得观众的青睐。
六、结语
中西方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丰富了全球的艺术文化宝库。文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艺术也是。对于中西方绘画艺术,我们要深入探讨,取其精华,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并将其用于艺术创作之中,这样才能促进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刘璐,女,硕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油画)(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