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今,人类物质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在建设资源型城市这一策略逐渐走上社会舞台之后,可持续发挥便成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所涉及得范围很广,水利业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水土保持的现状及给水利带来的危害、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水土保持 水利 可持续发展 利用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今,人类物质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在建设资源型城市这一策略逐渐走上社会舞台之后,可持续发挥便成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所涉及得范围很广,水利业也不例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当前我国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在水利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利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由于水土流失给水利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水土保持作为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且无法被取代的宝贵资源,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人类基本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水利的范围涉及得广,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方面。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水利是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目前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低下,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其次,我国的自然灾害,干旱、洪涝频繁。几乎是每年发生,而且是乡村、城市的防洪标准以及水利工程普遍低下。因此,灾害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第三,耕地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在水利工程中,一些设施老化、甚至报废。第四,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水污染严重,水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只有保证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共同发展。在21世纪,社会与经济能否顺利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资源是否能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而水土保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在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大100万亩的耕地因水土流失而损失掉,损失掉的耕地总面积更是高达5000多万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为的水土流失。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是1.39亩,这和世界品均水平3.75亩相比是极低的。人地矛盾本来就是非常突出的,而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无疑会使这一矛盾更加严重。按照这样的流失速度,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地将在50年后减少1400万亩,粮食产量将减少百分之四十左右。在西南地区,35年后土地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至少会使一亿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水土流失还会对水利造成许多危害,第一危害就是在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河道会断流,水源会枯竭。土壤总体积的30%——50%属于颗粒间的间隙,是水分在土壤里的储存空间。土壤一但被带走,就失去他它的蓄水功能,也因此减少了土壤的总蓄水量。其直接结果就是枯水季节水更少,洪水季节水更多。还有就是,水土流失会使河流、湖泊等产生淤积,从而减少了河流湖泊的蓄水容积,其结果也是枯水季谁更少,汛期谁更多。
第二个危害就是会使地表流径加剧,诱发洪水。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由于植被不够,地面坡度大,导致坡面的截留能力下降,土壤表层的蓄水能力几乎丧失殆尽。当暴雨来临时,暴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大量雨水来不及入渗,就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水流,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山洪。洪水的过程短暂,但却都涨都落,夹杂着大量的泥沙,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是容易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益。土壤大面积裸露在外,在水的冲刷下,大量泥沙会随着水流流向河流湖泊,天长日久,泥沙大量堆积,是沟渠江河的河床抬高,使河流沟渠的行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致使洪水排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就会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水土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处理以上三点容外,水土流失还易引发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等。
三、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1)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对于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还要依靠政府。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出台相应的制度。要让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整体的发展目标。对现有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管理机制。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将之从政绩工程和数字工程中解脱出来。为了保证制度的实现,在管理机制上要实现以社会综合评价、民众评价等多种机制的相互结合。在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间,搭建协调处理机制,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以便展开集中连片治理,在管理和监督上形成真正的整体合力。
(2)要加强技术支持。要采取由耕作技术、工程、生物等共同作用的方式,提高土壤的抗腐蚀能力和蓄水能力。要增加植被的覆盖度,减少土壤裸露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构建水土保持综合性措施。
(3)全面创新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机制的全面创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在工作机制上不断创新,在制度的改革力度上不断加强。要切实落实由政府到机构、到部门、到企业、到社会、到公众这一完善的系统功能,从而使得各个环节各司其职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在水土流失治理和设施建设运营机制上,要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筹资,企业化之力,市场化运营。为了适应市场进程的发展需要,要对水土流失治理的管理形成规范化。
(4)要细化建设中的问题。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在各项建设中都要考虑到。在施工现场,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考虑生态因素,与个性施工的特点相结合。要制定可行的初步设计方案,制定全方位的分析报告来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从项目建设合同书写,到环境保护条款,再到施工中生态环保监管,以及建设过程中环保意识的形成,甚至在工程完工之后对一些环保设施的验收,环境评价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细化准则。从而形成对环境保护的针对性意见,以及全盘的具体的实施措施。
(5)要重视组织建设这一重要环节。各级政府要大力调动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的积极性,要学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将各类开发项目统筹兼顾,组成一个联合体。在规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行动上,要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结语
总之,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唯一正确选择。水利工程作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更加尤为重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与水土保持紧密相连。水土流失给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想要顺利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搞好水土保持。
(身份证号码 44138119******4726)
参考文献:
[1]孙富行.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8.
[2]刘震.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J].中国水利,2007.
关键词:水土保持 水利 可持续发展 利用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今,人类物质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在建设资源型城市这一策略逐渐走上社会舞台之后,可持续发挥便成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所涉及得范围很广,水利业也不例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当前我国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在水利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利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由于水土流失给水利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水土保持作为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且无法被取代的宝贵资源,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人类基本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水利的范围涉及得广,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方面。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水利是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目前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低下,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其次,我国的自然灾害,干旱、洪涝频繁。几乎是每年发生,而且是乡村、城市的防洪标准以及水利工程普遍低下。因此,灾害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第三,耕地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在水利工程中,一些设施老化、甚至报废。第四,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水污染严重,水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只有保证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共同发展。在21世纪,社会与经济能否顺利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资源是否能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而水土保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在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大100万亩的耕地因水土流失而损失掉,损失掉的耕地总面积更是高达5000多万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为的水土流失。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是1.39亩,这和世界品均水平3.75亩相比是极低的。人地矛盾本来就是非常突出的,而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无疑会使这一矛盾更加严重。按照这样的流失速度,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地将在50年后减少1400万亩,粮食产量将减少百分之四十左右。在西南地区,35年后土地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至少会使一亿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水土流失还会对水利造成许多危害,第一危害就是在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河道会断流,水源会枯竭。土壤总体积的30%——50%属于颗粒间的间隙,是水分在土壤里的储存空间。土壤一但被带走,就失去他它的蓄水功能,也因此减少了土壤的总蓄水量。其直接结果就是枯水季节水更少,洪水季节水更多。还有就是,水土流失会使河流、湖泊等产生淤积,从而减少了河流湖泊的蓄水容积,其结果也是枯水季谁更少,汛期谁更多。
第二个危害就是会使地表流径加剧,诱发洪水。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由于植被不够,地面坡度大,导致坡面的截留能力下降,土壤表层的蓄水能力几乎丧失殆尽。当暴雨来临时,暴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大量雨水来不及入渗,就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水流,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山洪。洪水的过程短暂,但却都涨都落,夹杂着大量的泥沙,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是容易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益。土壤大面积裸露在外,在水的冲刷下,大量泥沙会随着水流流向河流湖泊,天长日久,泥沙大量堆积,是沟渠江河的河床抬高,使河流沟渠的行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致使洪水排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就会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水土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处理以上三点容外,水土流失还易引发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等。
三、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1)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对于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还要依靠政府。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出台相应的制度。要让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整体的发展目标。对现有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管理机制。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将之从政绩工程和数字工程中解脱出来。为了保证制度的实现,在管理机制上要实现以社会综合评价、民众评价等多种机制的相互结合。在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间,搭建协调处理机制,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以便展开集中连片治理,在管理和监督上形成真正的整体合力。
(2)要加强技术支持。要采取由耕作技术、工程、生物等共同作用的方式,提高土壤的抗腐蚀能力和蓄水能力。要增加植被的覆盖度,减少土壤裸露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构建水土保持综合性措施。
(3)全面创新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机制的全面创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在工作机制上不断创新,在制度的改革力度上不断加强。要切实落实由政府到机构、到部门、到企业、到社会、到公众这一完善的系统功能,从而使得各个环节各司其职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在水土流失治理和设施建设运营机制上,要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筹资,企业化之力,市场化运营。为了适应市场进程的发展需要,要对水土流失治理的管理形成规范化。
(4)要细化建设中的问题。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在各项建设中都要考虑到。在施工现场,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考虑生态因素,与个性施工的特点相结合。要制定可行的初步设计方案,制定全方位的分析报告来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从项目建设合同书写,到环境保护条款,再到施工中生态环保监管,以及建设过程中环保意识的形成,甚至在工程完工之后对一些环保设施的验收,环境评价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细化准则。从而形成对环境保护的针对性意见,以及全盘的具体的实施措施。
(5)要重视组织建设这一重要环节。各级政府要大力调动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的积极性,要学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将各类开发项目统筹兼顾,组成一个联合体。在规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行动上,要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结语
总之,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唯一正确选择。水利工程作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更加尤为重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与水土保持紧密相连。水土流失给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想要顺利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搞好水土保持。
(身份证号码 44138119******4726)
参考文献:
[1]孙富行.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8.
[2]刘震.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J].中国水利,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