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详细的阐述了高职院校武术课程开设的关键因素,并对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武术课程 问题
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的选修上应以两个以上的学习项目为前提,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身体的拓展,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掌握两项长期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讲学习武术是一项非常适宜的体育运动。笔者从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的设立出发,详细的阐述了高职院校武术课程开设的内容、教学目标、发展、体系,并对高职院校武术课程开设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一、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的开设
1.1开设内容与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的开设应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从教学目标来看应以学生长期武术锻炼为长远目标,以适应职业需要和身体素质锻炼为短期目标。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直接的制约学生今后的运动走向,所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手段、组织形式上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与时俱进,课程应突出其综合性,知识性,理论性,系统性和整体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要适合现代学生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内容一定要从基础知识和健身两个方面出发,利用所学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来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武术课程教学还应该向跨学科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学习过程中融入运动力学、运动心理学、生理知识、解剖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知识,并使知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此外,学生在学习武术课程时还要考虑到学习的实用性,利用武术的踢拿摔打等实用技术,使学生对武术技术体系有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1.2武术课程应促进学生的健康素质
武术课程的开设应以促进学生健康素质为主导思想。现今的教学体制偏重于书本知识,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完全的书本式教学就脱离了体育教学的本意,使学生的身体得不到健康的锻炼,闭门造车式的教学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造成学生没有将体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健康素质的培养。在武术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对武术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并形成体系,以实现课程的连续教学。其次,武术课程的内容要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从学习形式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做好武术教学的整体教学计划,并将课上教学内容与课下的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精神、体质、情感、智力、社会等维度的提高。
1.3武术课程的教学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是以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为目标,个性发展以武术兴趣启蒙和武术锻炼习惯为宗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兴趣的培养,精神和毅力的磨练,并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师生间情感上的交流。武术课程教学中要充分的对所学武术项目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逐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快的爱上这项运动。在教学中要结合武术的攻防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对抗练习,并通过器械和教学比赛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体育设施和器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徒手的攻防演练,对于有表演性质的套路练习,要在武术动作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动作创新,并通过表演来体现武术的文化哲理和美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武德和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并适当穿插武术保健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武术来进行自我保护。武术课程的综合评价体系应以情感、智能、知识为主要结构,情感上应以学生的兴趣、性格、品质、及人生价值观为评价条件;智能上应以武术动作的领会、理解、分析、表述、综合、临场判断、应变为评价条件;知识的评价包括武术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技法。
■二、高职院校武术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武术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由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武术课程也存在着不断探索、改进、完善、发展、普及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的武术教师要坦然的面对教学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武术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被教育领域所重视,更提不上武术课程的体育教学,学校把武术课程的放在一个不被重视的位置,造成了武术教学无法下向发展。另外,武术课程教学中有些动作要求身体素质相对较高,而体育教师只喜欢教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造成学生学习人数较少,学习热情不高。对学校来说武术教师只看重技术和成绩,而忽略了武术运动的普及。武术教学内容陈旧也是问题之一,教材选用没有新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中华武术既有气势浩大的少林拳,又有柔软缠绵的太极拳,既有南拳和北腿,又有内家和外家拳,而作为适合武术教学内容的却少得可怜。武术教学的考试方法存在着随意性,从而打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导致其对武术的排斥,这与武术的教学原则相矛盾。武术教师自身的武术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武术健身锻炼的积极性。现实中武术专职教师较少,有些教师思想不够稳定,极易转岗。场地器材的缺乏也是武术教学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徐培文.高职院校武术教育的内容定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
[3]王冬凌,朱琼瑶等.现代课程论[M].大連: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责任编辑:刘璐)
关键词:高职院校 武术课程 问题
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的选修上应以两个以上的学习项目为前提,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身体的拓展,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掌握两项长期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讲学习武术是一项非常适宜的体育运动。笔者从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的设立出发,详细的阐述了高职院校武术课程开设的内容、教学目标、发展、体系,并对高职院校武术课程开设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一、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的开设
1.1开设内容与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的开设应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从教学目标来看应以学生长期武术锻炼为长远目标,以适应职业需要和身体素质锻炼为短期目标。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直接的制约学生今后的运动走向,所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手段、组织形式上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与时俱进,课程应突出其综合性,知识性,理论性,系统性和整体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要适合现代学生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内容一定要从基础知识和健身两个方面出发,利用所学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来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武术课程教学还应该向跨学科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学习过程中融入运动力学、运动心理学、生理知识、解剖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知识,并使知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此外,学生在学习武术课程时还要考虑到学习的实用性,利用武术的踢拿摔打等实用技术,使学生对武术技术体系有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1.2武术课程应促进学生的健康素质
武术课程的开设应以促进学生健康素质为主导思想。现今的教学体制偏重于书本知识,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完全的书本式教学就脱离了体育教学的本意,使学生的身体得不到健康的锻炼,闭门造车式的教学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造成学生没有将体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健康素质的培养。在武术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对武术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并形成体系,以实现课程的连续教学。其次,武术课程的内容要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从学习形式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做好武术教学的整体教学计划,并将课上教学内容与课下的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精神、体质、情感、智力、社会等维度的提高。
1.3武术课程的教学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是以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为目标,个性发展以武术兴趣启蒙和武术锻炼习惯为宗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兴趣的培养,精神和毅力的磨练,并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师生间情感上的交流。武术课程教学中要充分的对所学武术项目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逐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快的爱上这项运动。在教学中要结合武术的攻防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对抗练习,并通过器械和教学比赛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体育设施和器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徒手的攻防演练,对于有表演性质的套路练习,要在武术动作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动作创新,并通过表演来体现武术的文化哲理和美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武德和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并适当穿插武术保健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武术来进行自我保护。武术课程的综合评价体系应以情感、智能、知识为主要结构,情感上应以学生的兴趣、性格、品质、及人生价值观为评价条件;智能上应以武术动作的领会、理解、分析、表述、综合、临场判断、应变为评价条件;知识的评价包括武术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技法。
■二、高职院校武术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武术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由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武术课程也存在着不断探索、改进、完善、发展、普及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的武术教师要坦然的面对教学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武术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被教育领域所重视,更提不上武术课程的体育教学,学校把武术课程的放在一个不被重视的位置,造成了武术教学无法下向发展。另外,武术课程教学中有些动作要求身体素质相对较高,而体育教师只喜欢教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造成学生学习人数较少,学习热情不高。对学校来说武术教师只看重技术和成绩,而忽略了武术运动的普及。武术教学内容陈旧也是问题之一,教材选用没有新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中华武术既有气势浩大的少林拳,又有柔软缠绵的太极拳,既有南拳和北腿,又有内家和外家拳,而作为适合武术教学内容的却少得可怜。武术教学的考试方法存在着随意性,从而打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导致其对武术的排斥,这与武术的教学原则相矛盾。武术教师自身的武术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武术健身锻炼的积极性。现实中武术专职教师较少,有些教师思想不够稳定,极易转岗。场地器材的缺乏也是武术教学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徐培文.高职院校武术教育的内容定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
[3]王冬凌,朱琼瑶等.现代课程论[M].大連: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责任编辑: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