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文件精神,山西省职教系统全面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活动开展一年来,真可谓风生水起,春色满园。
扶贫助农 此心长似清泉水
为了总结交流经验,使“送教下乡”活动进一步在全省开花结果,9月29日全省“送教下乡”交流汇报会暨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在原平市召开。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农机局的有关领导及忻州市地方的有关领导和原平农校等16所涉农类职业院校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还举行了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山西省“送教下乡”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试演”已臻成熟,跨上了新的台阶,由“单兵作战”进入了“集团军作战”时期。
此次会议,既有交流的性质又有“盘点”的意味。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原平农校在原平子干乡西荣华特色种植教学点、中阳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教学点、大牛店镇下神山村健康养殖教学点、解村乡解村特色林果业教学点。会上原平农校、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太原生态工程学校的校长进行了经验交流。
“送教下乡”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共开设现代农艺技术、园林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园艺、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等8个专业,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开设课程,精选教学内容,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用3至5年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采取涉农院校组织教师走出校门,把班办到乡村,把教学送到农民的家门,使农民获得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式。教学点大多设在乡(镇)、村文化站(所)和农民技术学校。现已涉及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忻州、朔州、大同等8个市,56个县,201个乡镇,1000余个自然村。自2009年以来,原平农校、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太原生态工程学校三所试点学校共组织4.6万余名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芬芳遍地齐斗艳老树新枝竞吐奇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加强了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了集团优势,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送教下乡”让农民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加了收入
着眼于服务“三农”,培育现代新型农村致富带头人,“送教下乡”活动开展一年来,使农民学员大都掌握了至少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致富能力普遍提高。
原平市子干乡的西荣华村,位于滹沱河东岸,子干乡西部,地势平坦,土地下湿,大部分是水浇地,也有少量盐碱地和坡地,是原平市的商品粮基地。村民落后的思想意识,保守的经营方式,单一的种植结构,还有就是怕风险,不懂现代农业技术,没有知识作支撑,固守城池,所以多少年来只会种玉米,收入有限,人也变得懒懒散散。
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原平农校设立了种植班。开班以来,开设了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德育、文体、土肥等课程,解决了生产当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怎么查看标签、玉米下种前为什么要晒种等。以往村民在下种前临时买上种子就到地里种。像今年遇到春寒,发芽不好,出苗不齐。村民学员武俊芬,学了就用,下种前将种子按要求晒了2至3天,结果发芽很好,出苗很齐,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在原平农校张飞云老师讲授的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指导下,该村仅推广晒种技术一项,每亩可增产50公斤,全村12000亩玉米中有3000多亩进行了科学种植,可增产15万公斤。
清徐县中辽西村果农在听取专业教师王慧珍的授课后,受到启发,在葡萄植株上喷施硫酸亚铁溶液,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黄化病;杏花岭区杨家峪村新建花卉基地,在白丽仙等老师的指导下,解决了花卉苗期猝倒病、花坛花卉及南方花卉的养护技术问题。
“送教下乡”使农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鼓起了创业的勇气
原平市大牛店镇神山教学点学员贾利霞夫妇通过学习,改变了观念,在孙银老师的指导下,于2010年初承包村里废弃荒沟,投资40余万元搞起了土鸡和山羊的养殖,现在他们养殖场的土鸡蛋已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原平市中阳乡地处原平市东北,滹沱河畔,五峰山下,方圆121平方公里,全乡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优越,自然风光秀美。以种植大型农作物、经济林及畜牧养殖为主,小杂粮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为辅,是典型的农业乡镇。
2009年10月,原平农校在中阳乡设立教学点。教学点注重招收一些有头脑、有产业、会经营的种植、养殖专业户,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改革发展、科技致富带头人及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集中授课、实地教学、现场解决问题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培养,使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优秀人才的培育,不仅培养了引领农村发展的带头人,而且对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现代新农村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农经0910班安志勇同学通过学习,解放了思想,萌生了种植甜瓜的念头。通过与教学点负责人、授课老师反复交流,于今年4月投资15万元新建了30个活动大棚,全部种植了甜瓜。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三个多月的辛苦经营,共解决农村劳动力100余名,投工12000多个,产出优质甜瓜7.5万公斤,直接获利30余万元。
如今该村大杏种植、核桃种植、大葱种植、小杂粮种植、蔬菜制种、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种羊养殖、蛋鸡养殖、果脯加工、小杂粮加工等已形成一定规模。还有600余名农民学员从事大到投资建加工厂、组建合作社,小到购买拖拉机跑运输等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送教下乡”同时送去了政策、法制和文化,使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在“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活动中,各教学点立足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在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同时,也为农民讲解党的农村政策和法律常识。子干乡西荣华村35岁的女学员武俊芬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等于学校办在了自己的家门口,把知识、技术、信息、财富送到了家门口。她克服困难,抓住机会认真学习,系统学习了种植理论,实用技术。武俊芬于2009年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为我省赢得了荣誉。
“送教下乡”活动不仅给当地农民送来了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而且按照规定开设基础文化课程,讲授农民关心的时事政策、法律常识、应用写作、农村保健等知识,还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送教下乡”盘活了农业职业教育资源,锻炼了一支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教师队伍
“他是一头‘拓荒牛’,把自己和农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探索依靠农业科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漫漫长路;他是一粒种子,把自己和脚下这片教育沃土紧紧连在一起,无论走到哪里,都播种新的希望。”——这诗似的语言是原平市下默都村教学点学员对原平农校畜牧系主任孙银老师的评价。
原平市下默都村畜牧兽医专业0903班的学生贾增礼,于2008年申请贷款20万元,购买200头猪办起了养殖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2009年春季,他的养殖场暴发猪瘟病,死亡近180头猪,给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沉重打击,整个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贾增礼同学对自己失去信心,有了轻生的念头,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他参加农校举办的畜牧兽医专业2009年秋季学期乡村班学习。孙银同志了解此事后,下定决心帮助这位同学走出困境,他一连几天吃住在猪场,重新规划猪舍结构,传授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制定科学免疫程序,讲述创业路上的艰辛。最后,贾增礼同学被这种精神所感动,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新认识了自己,鼓起了再次创业的勇气。
原平农校的尹银卯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点情况了如指掌;对学员的构成一清二楚;对班级开了几门课,每门课讲授了多少课时都记有清清楚楚一本账,甚至某门课下一步讲什么内容,各科讲到了哪个进度都能随口说出。学员称他为“总课表”,同行们称他为“活台账”。
“送教下乡”活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许多教师由最初的“不愿下”变为“抢着下”,由“厌农”变为“恋农”,由理论型变为实用型。原平农校青年教师连建文说:“从教20年,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当农校教师的感觉。”
原平农校的贺雄校长说:“平凡的人能坚持做好平凡的事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积累的多了就成了不平凡的事,我们‘送教下乡’工作需要的就是这样平凡的人”。
“送教下乡”,改变了传统的办学模式,试点学校出现了新局面
2009年7月,根据教育部等七部委文件精神,结合原平农校实际情况,经省教育厅批准,决定以原平农校为平台,以“送教下乡、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充分利用学校雄厚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办学模式,招收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农村知识青年,直接把班办在农村,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一年来,这一新的办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更使学校彻底走出了招生难、办学难的困境,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校的教师通过深入到田间地头言传身教,进行实地指导,使大部分学员掌握了许多实用技术,基本上掌握了目前推广的农作物优良品种中的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以及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杏、梨、苹果、核桃的施肥、修剪、嫁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猪、牛羊、鸡的喂养、防疫技术等。把90%以上的学员都培养成了明白技术人,都成为了村级农技推广人员。他们将利用学到的知识、技术,逐步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并将带领更多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扶贫助农 此心长似清泉水
为了总结交流经验,使“送教下乡”活动进一步在全省开花结果,9月29日全省“送教下乡”交流汇报会暨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在原平市召开。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农机局的有关领导及忻州市地方的有关领导和原平农校等16所涉农类职业院校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还举行了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山西省“送教下乡”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试演”已臻成熟,跨上了新的台阶,由“单兵作战”进入了“集团军作战”时期。
此次会议,既有交流的性质又有“盘点”的意味。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原平农校在原平子干乡西荣华特色种植教学点、中阳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教学点、大牛店镇下神山村健康养殖教学点、解村乡解村特色林果业教学点。会上原平农校、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太原生态工程学校的校长进行了经验交流。
“送教下乡”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共开设现代农艺技术、园林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园艺、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等8个专业,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开设课程,精选教学内容,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用3至5年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采取涉农院校组织教师走出校门,把班办到乡村,把教学送到农民的家门,使农民获得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式。教学点大多设在乡(镇)、村文化站(所)和农民技术学校。现已涉及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忻州、朔州、大同等8个市,56个县,201个乡镇,1000余个自然村。自2009年以来,原平农校、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太原生态工程学校三所试点学校共组织4.6万余名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芬芳遍地齐斗艳老树新枝竞吐奇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加强了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了集团优势,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送教下乡”让农民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加了收入
着眼于服务“三农”,培育现代新型农村致富带头人,“送教下乡”活动开展一年来,使农民学员大都掌握了至少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致富能力普遍提高。
原平市子干乡的西荣华村,位于滹沱河东岸,子干乡西部,地势平坦,土地下湿,大部分是水浇地,也有少量盐碱地和坡地,是原平市的商品粮基地。村民落后的思想意识,保守的经营方式,单一的种植结构,还有就是怕风险,不懂现代农业技术,没有知识作支撑,固守城池,所以多少年来只会种玉米,收入有限,人也变得懒懒散散。
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原平农校设立了种植班。开班以来,开设了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德育、文体、土肥等课程,解决了生产当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怎么查看标签、玉米下种前为什么要晒种等。以往村民在下种前临时买上种子就到地里种。像今年遇到春寒,发芽不好,出苗不齐。村民学员武俊芬,学了就用,下种前将种子按要求晒了2至3天,结果发芽很好,出苗很齐,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在原平农校张飞云老师讲授的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指导下,该村仅推广晒种技术一项,每亩可增产50公斤,全村12000亩玉米中有3000多亩进行了科学种植,可增产15万公斤。
清徐县中辽西村果农在听取专业教师王慧珍的授课后,受到启发,在葡萄植株上喷施硫酸亚铁溶液,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黄化病;杏花岭区杨家峪村新建花卉基地,在白丽仙等老师的指导下,解决了花卉苗期猝倒病、花坛花卉及南方花卉的养护技术问题。
“送教下乡”使农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鼓起了创业的勇气
原平市大牛店镇神山教学点学员贾利霞夫妇通过学习,改变了观念,在孙银老师的指导下,于2010年初承包村里废弃荒沟,投资40余万元搞起了土鸡和山羊的养殖,现在他们养殖场的土鸡蛋已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原平市中阳乡地处原平市东北,滹沱河畔,五峰山下,方圆121平方公里,全乡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优越,自然风光秀美。以种植大型农作物、经济林及畜牧养殖为主,小杂粮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为辅,是典型的农业乡镇。
2009年10月,原平农校在中阳乡设立教学点。教学点注重招收一些有头脑、有产业、会经营的种植、养殖专业户,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改革发展、科技致富带头人及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集中授课、实地教学、现场解决问题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培养,使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优秀人才的培育,不仅培养了引领农村发展的带头人,而且对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现代新农村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农经0910班安志勇同学通过学习,解放了思想,萌生了种植甜瓜的念头。通过与教学点负责人、授课老师反复交流,于今年4月投资15万元新建了30个活动大棚,全部种植了甜瓜。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三个多月的辛苦经营,共解决农村劳动力100余名,投工12000多个,产出优质甜瓜7.5万公斤,直接获利30余万元。
如今该村大杏种植、核桃种植、大葱种植、小杂粮种植、蔬菜制种、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种羊养殖、蛋鸡养殖、果脯加工、小杂粮加工等已形成一定规模。还有600余名农民学员从事大到投资建加工厂、组建合作社,小到购买拖拉机跑运输等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送教下乡”同时送去了政策、法制和文化,使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在“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活动中,各教学点立足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在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同时,也为农民讲解党的农村政策和法律常识。子干乡西荣华村35岁的女学员武俊芬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等于学校办在了自己的家门口,把知识、技术、信息、财富送到了家门口。她克服困难,抓住机会认真学习,系统学习了种植理论,实用技术。武俊芬于2009年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为我省赢得了荣誉。
“送教下乡”活动不仅给当地农民送来了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而且按照规定开设基础文化课程,讲授农民关心的时事政策、法律常识、应用写作、农村保健等知识,还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送教下乡”盘活了农业职业教育资源,锻炼了一支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教师队伍
“他是一头‘拓荒牛’,把自己和农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探索依靠农业科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漫漫长路;他是一粒种子,把自己和脚下这片教育沃土紧紧连在一起,无论走到哪里,都播种新的希望。”——这诗似的语言是原平市下默都村教学点学员对原平农校畜牧系主任孙银老师的评价。
原平市下默都村畜牧兽医专业0903班的学生贾增礼,于2008年申请贷款20万元,购买200头猪办起了养殖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2009年春季,他的养殖场暴发猪瘟病,死亡近180头猪,给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沉重打击,整个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贾增礼同学对自己失去信心,有了轻生的念头,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他参加农校举办的畜牧兽医专业2009年秋季学期乡村班学习。孙银同志了解此事后,下定决心帮助这位同学走出困境,他一连几天吃住在猪场,重新规划猪舍结构,传授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制定科学免疫程序,讲述创业路上的艰辛。最后,贾增礼同学被这种精神所感动,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新认识了自己,鼓起了再次创业的勇气。
原平农校的尹银卯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点情况了如指掌;对学员的构成一清二楚;对班级开了几门课,每门课讲授了多少课时都记有清清楚楚一本账,甚至某门课下一步讲什么内容,各科讲到了哪个进度都能随口说出。学员称他为“总课表”,同行们称他为“活台账”。
“送教下乡”活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许多教师由最初的“不愿下”变为“抢着下”,由“厌农”变为“恋农”,由理论型变为实用型。原平农校青年教师连建文说:“从教20年,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当农校教师的感觉。”
原平农校的贺雄校长说:“平凡的人能坚持做好平凡的事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积累的多了就成了不平凡的事,我们‘送教下乡’工作需要的就是这样平凡的人”。
“送教下乡”,改变了传统的办学模式,试点学校出现了新局面
2009年7月,根据教育部等七部委文件精神,结合原平农校实际情况,经省教育厅批准,决定以原平农校为平台,以“送教下乡、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充分利用学校雄厚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办学模式,招收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农村知识青年,直接把班办在农村,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一年来,这一新的办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更使学校彻底走出了招生难、办学难的困境,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校的教师通过深入到田间地头言传身教,进行实地指导,使大部分学员掌握了许多实用技术,基本上掌握了目前推广的农作物优良品种中的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以及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杏、梨、苹果、核桃的施肥、修剪、嫁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猪、牛羊、鸡的喂养、防疫技术等。把90%以上的学员都培养成了明白技术人,都成为了村级农技推广人员。他们将利用学到的知识、技术,逐步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并将带领更多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