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导入角膜胶原交联法治疗兔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离子导入角膜胶原交联法治疗兔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效果。

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80眼)实验兔平均分为模型组(A组)、药物组(B组)、交联组(C组)、药物联合交联组(D组),每组各10只。均选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组不治疗,B组给予药物治疗,C组给予交联治疗,D组给予药物联合交联治疗。治疗90 d后行裂隙灯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角膜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共聚焦显微镜选取病变区深度分别为100、200、300 μm的图片,对图像中棘阿米巴包囊的密度使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测定。所得实验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2×2的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90 d后,裂隙灯显微镜示各组角膜病变不同分级的眼数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38,P<0.001),药物组与模型组、交联组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交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药物组、交联组、联合组棘阿米巴原虫密度值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与交联组在治疗上存在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药物组、交联组、联合组棘阿米巴原虫密度值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与交联组在治疗上存在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

结论:

离子导入角膜胶原交联法治疗兔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有效,且药物联合交联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疗法和单纯交联疗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1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算评估TIM-3的表达情况。评估TIM-3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使用Kaplan Meier的方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TIM-3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预后关系。结果所有肿瘤标本中,TIM-3高强度表
目的评估黄芪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AIS)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168例AIS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康复训练、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等。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1次/d,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20 ml黄芪注射液加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1次/d,1个月
目的探讨双侧单J管外引流在膀胱阴道瘘早期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9例膀胱阴道瘘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早期随机进行双侧单J管外引流(12例)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复发率等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未发生并发症,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单J管外引流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合并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既往有SS病史的NMOSD患者5例,并统计其临床资料。结果NMOSD合并SS多发生于女性,首发症状及临床系统表现多样,主要为恶心呕吐,肢体疼痛、无力,视物模糊,浅感觉减退,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且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影像学多表现为大脑半球及脊髓受累,且≥
目的探讨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全身麻醉中应用氯胺酮对新生儿Apgar评分、血气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行剖宫产术的高危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行氯胺酮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血气值及神经行为评分(NBNA),并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T1)、切皮时(T2)及手术开始10 min(T3)、20 min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50)、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联合动态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和监控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肺癌患者(肺癌组)、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对照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血清CA50、Scc-Ag、ProGRP水平。结果①肺癌患者血清CA50、Scc-Ag
目的探讨血浆核因子-κB(NF-κ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已确诊为细菌感染的71例新生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无合并症的母乳性黄疽早产儿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浆NF-κB、hs-CRP、WBC与Nst分类计数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NF-κB、hs-CRP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与高敏肌钙蛋白(hs-cTn)不同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2、16、24、48 h时抽取5.0 ml静脉血,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定量测定BNP水平,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s-cTn水平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较延迟肠内营养支持在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态恢复的临床优势。方法8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术后12 h给予肠内营养组(EEN)43例,术后患者听到肠鸣音后给予肠内营养组(DEN)42例。检测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7 d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道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排气时间较DEN组短,
目的探讨串联组织瓣结合数字软件设计修复足跟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5例跟骨和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串联股前外侧皮瓣和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结合UG数字软件设计修复,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6~24个月),全部患者创面均得到良好的软组织覆盖,骨瓣和跟骨骨缺损处骨性愈合。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