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o120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改实验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代办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在这华丽的外表下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探讨了对于这些误区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误区 对策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英语课轻了“讲”
  
  听说读写训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前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如此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我们反对“满堂灌”,并不是淡化教师的讲,恰恰相反,应当重视教师的讲解。关键是讲什么,怎样讲更有效。我们倡导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决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熟练把握教材和学情,对重点、难点、疑点不但要讲,而且要讲深讲透,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对题目,要讲思路、讲方法、讲技巧、讲难点,最重要的是讲学生还不懂的、经常出错的问题。
  
  二、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
  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应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满堂问”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是提问不要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为此,教师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本节课知识而言,覆盖所有,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
  
  三、空洞的热闹
  
  新课标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时装表演……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英语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我们在参加英语教学交流的活动时,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本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课本知识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一节优秀的英语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然而,就英语教学来说,立足课本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服从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又要以学生为落脚点。教师在教学时,课的组成部分和阶段要服从课的教学目的,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着眼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落脚点。
  
  四、课堂教学“虚化”
  
  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采用了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上小组讨论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自不用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形式上的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令下:“Begin!”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Stop!”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作“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所以,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切不可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的形式。
  其余课堂“虚化”的问题还表现在:(1)目标“虚”。目标设置得高、多,课堂上得不到落实,特别是知识性的东西得不到落实,工具性的东西被忽视。(2)评价“虚”。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评价、反馈“虚”,只说“Good”,“Great”,没有实质性的评价。教学评价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现目标程度以及学习进步程度和创造力等的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多媒体使用不当
  
  有些教师认为,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效果怎样呢?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知识的搬家,只起到小黑板的作用;有的课堂干脆成了“放电影”,教师成了放映员,鼠标点点,小棒指指,学生成了地地道道的观众;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常常被鲜艳的彩色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黑板干脆成了“空白板”,一节课下来,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字迹;有的因课件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得教师手足无措。教师跟着电脑走,而不是跟着学生的思维走,何谈课堂上师生互动,彰显个性?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而不是“主宰”多媒体是辅助教学,它在课堂教学中應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起辅助和促进作用。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喧宾夺主,不能用课件代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否则会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2)不能滥用视听效果,否则会混淆学生的注意力;(3)课件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教学资源的不断挖掘,以及合理运用能够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资源的挖掘主要包括是教材当中的背景资源,习题资源,思维资源等各种资源.挖掘和利用的时候一定要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充分地对其内容加以利用,如此可以加强教材的实用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挖掘;利用  教师对数学教材是最为了解的,然而,教师如果想要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完整地教授给学生.除了要努力地挖掘教材,把
我国实行的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党中央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围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努力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等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上街区把严厉查处违法占地尤其是违法占用耕地作为关键环节,较好地落实了耕地的保护工作。    一、上街区基本情况    上街区是郑州市的工业卫星城,辖区面积64.70平方公里
[摘要]常规的教学手段,常常使学习者处于从动地位,尤其是英语等语言类学科,由于学习者的学习思路与视野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本人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学习者在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方面会逐渐谈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广泛使用,可以弥补以上不足。通过CAI展示、网络搜索、学习软件互动等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译等环节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地加大,这对目前的高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对高中数学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升级教育方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针对教学成果不断地开发策略,本文主要针对主题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策略;探析;主题式问题解决     一、为什么要进行“主题式问题解决教学”  (一)什么叫“主
[摘要]想要打好篮球,传运球是最基本的,而我们的学生却更热衷于投篮得分和花哨的动作、表演。我们如果再循规蹈矩地进行运球、传球教学,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兴趣。笔者在工作中探索、积累了特别的方法能使孩子们对传运球也特别感兴趣。  [关键词]篮球教学 运球 传球    2008奥运会已完美落幕,中国男篮表现可圈可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打出了中国的风采,但也暴露出了基本功不够扎实,运球、传球失误较多的弱点。 
日前.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部署.自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行动期间。要求各地警方必须做到“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
去年的10月中旬,我和太太在美国洛杉矶旅游,住在蒙特贝罗广场宾馆。一天清晨,我们到一楼餐厅用餐。餐厅门口的一张餐桌旁坐着一位白发老人,他微笑着向我们问好。
【摘要】本文从人格的涵义、特征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提出了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素质 人格塑造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使教育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解放至今,中国50多年教育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受教育者缺乏独立的人格意识。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如果没有一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