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的用药规律以及治疗成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接收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共计103例,对全部病人均采取中医治疗,仔细观察以及对比病人的相关用药规律以及治疗成效。结果:本研究在对103例糖尿病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中医里面黄芪、茯苓、山药、天花粉以及冬麦的用药频率依次占据前五位,比较用药的剂型频率,清热类药物的用药频率最高,其次是活血类以及补气类等药物。本研究对病人开展治疗的总体治疗有效100例,治疗的有效率是97.09%,全部病人没有表现出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糖尿病病人的时候,为病人采取中医手段开展治疗,所选取的药物具有养阴益气、清热的功效,而且拥有可靠、安全的核心特征。
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患者;用药规律;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098-02
近些年来,国内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针对糖尿病,如今还无法根治,重点是有效控制血糖以及预防并发症[1]。为了充分提升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本文探究了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的用药规律以及治疗成效,具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接收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共计103例,其中女性病人39例,男性病人64例。病人的年龄是48至82岁,病人的平均年龄是(62.5±8.4)岁。分析病人的病程,本研究的病人病程是1至10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2±0.4)年。
1.2方法
以A糖尿病病人为例,对其开展中医治疗。中药处方具体如下:加黄芪20g,具有很高的滋阴功效;加冬麦15g,养阴清热;加山药15g,可以降低血糖、益肺止咳以及滋肾益精;加茯苓20g,拥有心宁、健脾胃以及利湿祛热等功效;加天花粉15g,清热泻火、排脓消肿;加山茱萸10g,滋补肝肾之阴;加葛根20g,止渴止泻;加五味子15g,养阴固精;加白术25g,利尿消肿;加知母20g,清肺降火;加当归15g,润肠通便;加丹皮10g,清热凉血;加玉竹10g,滋阴润燥;加太子参15g,益气生津;加泽泻10g,利水、消肿。口服,1次/d。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研究药物的使用频率,了解药物的相关剂型以及所占比例,研究以及总结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借助于统计软件IBM SPSS 23.0开展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拥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用药规律
本研究在对103例糖尿病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中医里面黄芪、茯苓、山药、天花粉以及冬麦的用药频率依次占据前五位,其中黄芪所占的药物比例进一步高于其他药材,差异对比拥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比较用药的剂型频率,本研究种清热类药物的用药频率最高,其次是活血类以及补气类等药物。如表2所示。
2.2临床效果
本研究对病人开展治疗的总体治疗有效100例,治疗的有效率是97.09%,全部病人没有表现出不良反应症状。
3讨论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品质以及身体健康。中医学进一步认为,津阴亏虚以及燥热过剩是导致糖尿病产生的核心原因[2]。相关研究者从若干个渠道有效分析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策略,以期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科学的治疗策略。
从临床具体实践能够得知,胰岛素分泌不够是导致糖尿病进一步产生的核心原因,且受这个影响,会使得机体代谢功能出现紊乱,不利于蛋白质、糖与脂肪的代谢;同时,糖尿病的发生还关系到病人的自身情绪,病人越紧张、情绪越波动以及心理压力越大,会使得生长激素以及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明显扩增,而这些激素会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不断加重病人的病情[3]。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病人的过程中,苦寒以及甘寒性味的药物的使用频率很高,拥有清热以及养阴益气的效果,可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降低,并且把血糖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优化病人预后。
从本研究结果能够得知,本研究的治療有效率是97.09%,探究用药规律:中医里面黄芪、茯苓、山药、天花粉以及冬麦的用药频率依次占据前五位,比较用药的剂型频率,清热类药物的用药频率最高,其次是活血类以及补气类等药物[4]。
总而言之,采取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成效很突出,经过分析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的用药规律,值得普遍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蔡雪琴,谢春光,蔡莉菁.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2]曹雯,王琦威,喻嵘,等.基于文献调查研究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J].辽宁中医杂志,2017(06):13-15.
[3]陈立义,叶俊宏,温熙,等.中医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实践[J].中医学,2018,7(6):7.
[4]夏中尚,杜正彩,邓家刚,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
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患者;用药规律;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098-02
近些年来,国内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针对糖尿病,如今还无法根治,重点是有效控制血糖以及预防并发症[1]。为了充分提升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本文探究了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的用药规律以及治疗成效,具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接收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共计103例,其中女性病人39例,男性病人64例。病人的年龄是48至82岁,病人的平均年龄是(62.5±8.4)岁。分析病人的病程,本研究的病人病程是1至10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2±0.4)年。
1.2方法
以A糖尿病病人为例,对其开展中医治疗。中药处方具体如下:加黄芪20g,具有很高的滋阴功效;加冬麦15g,养阴清热;加山药15g,可以降低血糖、益肺止咳以及滋肾益精;加茯苓20g,拥有心宁、健脾胃以及利湿祛热等功效;加天花粉15g,清热泻火、排脓消肿;加山茱萸10g,滋补肝肾之阴;加葛根20g,止渴止泻;加五味子15g,养阴固精;加白术25g,利尿消肿;加知母20g,清肺降火;加当归15g,润肠通便;加丹皮10g,清热凉血;加玉竹10g,滋阴润燥;加太子参15g,益气生津;加泽泻10g,利水、消肿。口服,1次/d。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研究药物的使用频率,了解药物的相关剂型以及所占比例,研究以及总结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借助于统计软件IBM SPSS 23.0开展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拥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用药规律
本研究在对103例糖尿病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中医里面黄芪、茯苓、山药、天花粉以及冬麦的用药频率依次占据前五位,其中黄芪所占的药物比例进一步高于其他药材,差异对比拥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比较用药的剂型频率,本研究种清热类药物的用药频率最高,其次是活血类以及补气类等药物。如表2所示。
2.2临床效果
本研究对病人开展治疗的总体治疗有效100例,治疗的有效率是97.09%,全部病人没有表现出不良反应症状。
3讨论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品质以及身体健康。中医学进一步认为,津阴亏虚以及燥热过剩是导致糖尿病产生的核心原因[2]。相关研究者从若干个渠道有效分析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策略,以期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科学的治疗策略。
从临床具体实践能够得知,胰岛素分泌不够是导致糖尿病进一步产生的核心原因,且受这个影响,会使得机体代谢功能出现紊乱,不利于蛋白质、糖与脂肪的代谢;同时,糖尿病的发生还关系到病人的自身情绪,病人越紧张、情绪越波动以及心理压力越大,会使得生长激素以及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明显扩增,而这些激素会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不断加重病人的病情[3]。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病人的过程中,苦寒以及甘寒性味的药物的使用频率很高,拥有清热以及养阴益气的效果,可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降低,并且把血糖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优化病人预后。
从本研究结果能够得知,本研究的治療有效率是97.09%,探究用药规律:中医里面黄芪、茯苓、山药、天花粉以及冬麦的用药频率依次占据前五位,比较用药的剂型频率,清热类药物的用药频率最高,其次是活血类以及补气类等药物[4]。
总而言之,采取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成效很突出,经过分析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的用药规律,值得普遍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蔡雪琴,谢春光,蔡莉菁.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2]曹雯,王琦威,喻嵘,等.基于文献调查研究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J].辽宁中医杂志,2017(06):13-15.
[3]陈立义,叶俊宏,温熙,等.中医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实践[J].中医学,2018,7(6):7.
[4]夏中尚,杜正彩,邓家刚,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