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充满人性、感人至深的温暖画面。然而,历史的真相远远没有那么温暖。美国《新闻周刊》近期刊登报道,讲述了沉船时刻的众多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让人遗憾的是,“妇女儿童优先”的动人救生口号并非完全属实,获得优先权的主要是头等舱、二等舱的妇孺。
航运公司董事挤上救生艇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惨剧发生之后,媒体和国会的听证会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
白星航运公司(“泰坦尼克”号的船东)的董事J·布鲁斯·伊斯梅从来就不喜欢“泰坦尼克”号的船长爱德华·史密斯和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在船只下沉时,伊斯梅挤上了一艘载着妇女儿童的救生艇,这使他的下半辈子都背负着骂名。
关于伊斯梅是如何从“泰坦尼克”号上逃脱的,流传着很多版本。一些目击者认为他趁第一艘救生艇即将下水时偷偷溜了进去,一些则认为他从人群中挤到救生艇前,并以开枪相威胁,最终搭上了救生艇的末班车而离开。
据说,“泰坦尼克”号上只装备了16艘救生艇也正是伊斯梅的主意。伊斯梅在“泰坦尼克”号的规划会议上曾经问了这么一句话:“这艘大家伙本身就是个大救生艇,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费神装那些小艇,弄得甲板上乱糟糟的呢?”当船驶入冰山区域内时,据说也是伊斯梅命令船长保持原速前进。
伊斯梅认为“泰坦尼克”号“永不沉没的”另一原因,是因为无线电系统理应能够及时发送求救信息,呼叫其他船只前来救援,赶在船只沉没前挽救乘客。但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当天,船上的无线电系统出现故障,直到船撞上冰山前才将故障排除。“泰坦尼克”号错过了其他船只发送的警告冰山出没的信息,而距离“泰坦尼克”号不远的船只也因被冰山环绕而无法及時赶来救援。
逃生概率取决于船舱等级
“泰坦尼克”号上“妇女儿童优先”的逃生口号并非虚构,但是,逃生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乘客当时所在的船舱等级。
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他的《社会学》一书中这样写道:“……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尽管超过1500人遇难,但乘客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使得英国公众和政府面对这一巨大灾难,“可以找到一些安慰”——统计数据表明,“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这是“泰坦尼克”号奉献给世界的一条活生生的文明守则。
但波普诺接下来揭示的数据却十分残酷,他继续写道:“我们发现,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与此相对应的是,二等舱乘客的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头等舱男乘客的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稍高一点。”
这是人类社会更为强悍的另一条规则。
于是,波普诺毫不客气地修改了曾使英国人颇感“安慰”的“社会规范”:“在‘泰坦尼克号’上实践的社会规范这样表述可能更准确一些:‘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
悲剧不仅仅发生在海上
在1912年“泰坦尼克”号纪念集会上,白星公司对媒体表示:没有所谓的“海上规则”要求男人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他们那么做了只能说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照,这不管在陆地还是在海上都是一样的,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
三类不同舱位的幸存《概率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泰坦尼克”号和别的客轮一样,将存放救生艇的区域安排在了头等舱和二等舱附近。
其二,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这个相同的逻辑,即头等舱、二等舱优先,而不是后来盛传的“妇女儿童优先”。
幸存者之一、丹麦女乘客卡拉·简森事后写道,在幸存者被转移到“卡帕西亚”号上之后,船上开始弥漫起悲伤的气氛。
幸存者们意识到了在自己家庭中,有人已经永远地葬身海底。妇女们“有些人坐在甲板上,盯着天空发呆……有些人走来走去哭喊着男人的名字,还有些人躺下来默默哭泣。另一些人无法承受这一事实,我们好几次看到有人的尸体被裹上帆布,放到海中。”
(摘自人民网)
航运公司董事挤上救生艇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惨剧发生之后,媒体和国会的听证会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
白星航运公司(“泰坦尼克”号的船东)的董事J·布鲁斯·伊斯梅从来就不喜欢“泰坦尼克”号的船长爱德华·史密斯和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在船只下沉时,伊斯梅挤上了一艘载着妇女儿童的救生艇,这使他的下半辈子都背负着骂名。
关于伊斯梅是如何从“泰坦尼克”号上逃脱的,流传着很多版本。一些目击者认为他趁第一艘救生艇即将下水时偷偷溜了进去,一些则认为他从人群中挤到救生艇前,并以开枪相威胁,最终搭上了救生艇的末班车而离开。
据说,“泰坦尼克”号上只装备了16艘救生艇也正是伊斯梅的主意。伊斯梅在“泰坦尼克”号的规划会议上曾经问了这么一句话:“这艘大家伙本身就是个大救生艇,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费神装那些小艇,弄得甲板上乱糟糟的呢?”当船驶入冰山区域内时,据说也是伊斯梅命令船长保持原速前进。
伊斯梅认为“泰坦尼克”号“永不沉没的”另一原因,是因为无线电系统理应能够及时发送求救信息,呼叫其他船只前来救援,赶在船只沉没前挽救乘客。但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当天,船上的无线电系统出现故障,直到船撞上冰山前才将故障排除。“泰坦尼克”号错过了其他船只发送的警告冰山出没的信息,而距离“泰坦尼克”号不远的船只也因被冰山环绕而无法及時赶来救援。
逃生概率取决于船舱等级
“泰坦尼克”号上“妇女儿童优先”的逃生口号并非虚构,但是,逃生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乘客当时所在的船舱等级。
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他的《社会学》一书中这样写道:“……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尽管超过1500人遇难,但乘客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使得英国公众和政府面对这一巨大灾难,“可以找到一些安慰”——统计数据表明,“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这是“泰坦尼克”号奉献给世界的一条活生生的文明守则。
但波普诺接下来揭示的数据却十分残酷,他继续写道:“我们发现,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与此相对应的是,二等舱乘客的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头等舱男乘客的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稍高一点。”
这是人类社会更为强悍的另一条规则。
于是,波普诺毫不客气地修改了曾使英国人颇感“安慰”的“社会规范”:“在‘泰坦尼克号’上实践的社会规范这样表述可能更准确一些:‘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
悲剧不仅仅发生在海上
在1912年“泰坦尼克”号纪念集会上,白星公司对媒体表示:没有所谓的“海上规则”要求男人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他们那么做了只能说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照,这不管在陆地还是在海上都是一样的,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
三类不同舱位的幸存《概率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泰坦尼克”号和别的客轮一样,将存放救生艇的区域安排在了头等舱和二等舱附近。
其二,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这个相同的逻辑,即头等舱、二等舱优先,而不是后来盛传的“妇女儿童优先”。
幸存者之一、丹麦女乘客卡拉·简森事后写道,在幸存者被转移到“卡帕西亚”号上之后,船上开始弥漫起悲伤的气氛。
幸存者们意识到了在自己家庭中,有人已经永远地葬身海底。妇女们“有些人坐在甲板上,盯着天空发呆……有些人走来走去哭喊着男人的名字,还有些人躺下来默默哭泣。另一些人无法承受这一事实,我们好几次看到有人的尸体被裹上帆布,放到海中。”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