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对女博士的媒介形象建构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媒介化社会,“媒介形像”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桥梁、渠道和参照。现实生活中的客体经其“过滤”报道和“框架”叙述,最终成为具有某些主观性质的“媒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报纸对“女博士”这一群体的报道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在报纸形象建构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还原“女博士”一个真实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女博士媒介形象建构
  
   “媒介形象”研究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剖析“现实”、“媒介”和“认知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1]。媒介通过对现实的框架式报道使大众产生一定的认知结果,所以媒介对于客观现实的媒体形象媒体建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媒介对现实事物构建(再现)时总免不了带有其主观性的误读和偏差。比如,在对“女博士”这一群体的媒介建构中就存在着歪曲与误读。
  一、“女博士”形象的媒介框架
  媒介形象建构是大众媒介对于现实生活往往按照特定主题和倾向进行重塑,最终形成一定的“媒介形象”,其建构的标准就是框架。戈夫曼认为框架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与思考结构,偏见可谓是“框架化”的结果。媒介在极力塑造“媒介形象”的过程中,也无形规定了社会对此的理解方式,最终“媒介形象”在媒体塑造过程和受众“解读”的互动中成立,从而与社会现实形成落差[2]。
  在对“女博士”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而那时正是中国互联网进入普及和应用的快速增长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介报道,由开始只是个别的、分散的对“女博士”的议论,慢慢地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推到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觉知场域[3]。她们拥有社会话语权、高学历、高智商、经济独立、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应该是属于社会精英群体,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媒介的形象建构中,这一精英群体的媒体形象沦为“灭绝师太”,“第三性”等,被严重的妖孽化和污名化。
  二、女博士群体的媒介形象
  本文将通过内容分析法,选取《中国妇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商报》三份报纸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三份报纸中最早开始的有关“女博士”报道的2003年5月18日到2011年1月1日间共116份以“女博士”为标题的报道样本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媒介对于“女博士”这一群体报道的叙事和表现手法,考察“女博士”这一群体在媒介中的形象建构(再现)。
  本文选择这三份报纸的原因是:《中国妇女报》是一张具有思想性、社性的报纸会性和综合性的全国惟一的一份全国性的女性大报,关注现实生活中各种与妇女有关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积极通过舆论作用促进问题的解决。而《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对外开放最具权威的综合性中文日报,是海外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是沟通海内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华商报》则是一份综合类城市生活报,突出市民化、都市化、生活化和时尚化。笔者认为这三份报纸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与阶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涵盖面广,受众量大,使研究范围较全面。
   (一)报道则数
  从2003年5月8日到2011年1月1日为止,以“女博士”为标题和主要内容的报道总共为116则,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三份报纸在报道分则数上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在116篇有关“女博士”的报道中,《华商报》最多,有88则,占76%;《人民日报海外版》次之,有18则,占16%;《中国妇女报》最少有10则,只占9%。由于华商报是一份民办商业报纸,价格低廉,发行量大,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需求,适应市场规律,可以足见社会普通大众对女博士这一群体的表现出的兴趣和关注。
  表一 女博士在所研究报纸中的报道则数及比例
   (二)报道的主题
  这三份报纸媒体在关注女博士的问题上,主要是对“女博士”为标题和内容的社会新闻的报道,有83则,占73%;对“女博士”教育问题的报道次之为17则,占15%;生活情况是9则,占8%;对于政治和经济为主题的分别为3则和2则,占3%和2%。由表二可以看出,报纸对女博士的关注主要是在其产生的社会问题上。
   表二 “女博士”在报纸报道中的主题
   (三)报纸的感情色彩
  报纸对于以“女博士”为题和主要内容的的报道中有三种感情色彩:正面,负面和中立。从表三可以看出,正面报道有31则,占27%,主要报道女博士的在学术上的卓越成绩,工作上的突出贡献,塑造女博士的正面形象,自信,理性 ,独立等优秀品质。中立报道为10则,占9%,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倾向,只是客观报道事实。负面报道最多,有75则,占报道数的65%,报道多调侃女博士是“第三性”“灭绝师太”等,性格孤傲,难交流,不通人情世故等方面。
  表三报纸在“女博士”报道中的感情色彩
  (四)负面感情色彩研究
  因为报纸对“女博士”的负面感情色彩最多,本文将对其负面色彩的报道进行研究,对“女博士”的负面报道主要是“女博士”的婚恋,生育,学业,工作和其他一些如自杀,难交流等问题上。由于女博士的女性性别,以及为了学业大多年龄都比较大,错过了最佳结婚,生育年龄等原因,是使这些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由表四可以看出,对“女博士 ”负面形象的报道中,对婚恋问题的报道最多有22则,占29%,生育问题第二位有13则,占17% 。第三位是学业 ,9则,占12%,工作有7则,占9%,其他一些如自杀,难交流等各种问题有24则,占32%。
   表四 对“女博士”负面报道的研究
  三、报纸在“女博士”群体的媒体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大众媒介具有建构事物和塑造形象的特殊功能。由于其传播范围广,受众面积大等特点,通过大众传媒对客观事物的框架式报道,对客观事物的媒体形象的塑造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社会大众对该事物的认知。
  媒介对客观现实的建构(再现)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由于社会的发展,女权运动的推进,媒介呼吁放天足,女性就不再缠足;呼吁“天乳行动”,女性就不再束胸;媒介推倒了贞节牌坊,寡妇获得新生;媒介呼吁女性教育,一年之内女校遍地开花;从此女性终于实现了身体和精神的解放;媒介呼吁禁止纳妾,一夫一妻制从此建立,女性在婚姻内获得了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媒介说女性是国家建设者,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与男人平分秋色,成了社会生活的半边天。更是随着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取得了和男性一样,甚至超过了男性的成就,比如女博士。
  在媒介化社会,“媒介形像”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桥梁、渠道和参照。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现代社会,女性将不再会完全依赖于男性,她们独立,上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最为女性中的佼佼者“女博士”,女性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数的也将会不断增多,大众传媒所构建的女博士形象将影响受众对这一群体的形象建构,以及她们自身在社会中的活跃程度。在何引导受众更好地了解女博士,以及搭建大众与这一群体的沟通桥梁,重要渠道以及客观真实的参照方面,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就更需要发挥其作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朋进:“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J].国际新闻界,2010(06)
  [2]危琼:报纸对“剩女”的媒介形象塑造[J].新闻世界,2010(09)
  [3]张国平,刘艳辉:女博士的媒体形象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2008(12)
  
其他文献
胡杏芬,1914年1月28日出生在余姚县乌山上六房村(现属慈溪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她从小生性活泼.能言善辩,入学后,几次跳级升入宁波竹州女中、考取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1932年秋
【正】 1979年12月10日,大悟县丰店公社龙潭大队社员挖渠道时在雷家山南半坡一巨石下发现了一批窖藏青铜器,计有甬钟七件,臿二件,鼎、戈、矛、斧、锛各一件,共十四件。据当事
积极实施"生态兴区"战略,力争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是今年我区的工作重点。具体抓好四项工作: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建设生态型城区。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区的要求,
新闻出版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部门,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特别是面对进入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确定的各项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铁路非运输企业文化作为铁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非运输企业的做强做优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的新形势下,要从完善建设
全面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是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铁路转变发展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适应这场深刻的管理变革,首要的问题是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理
凸显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城市绿化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不但是贯彻落实省委对宁波城市发展总体要求和市
针对职工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的现状,本文探讨了铁路基层客运段如何拓展厂务公开途径、丰富厂务公开内容、用好厂务公开成果等问题,对石家庄客运段厂务公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说
街道建立以来,党委、办事处肩负新任务、面对新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新的精神,新的形象,新的思路,新的方法。高标准、高效率地开展工作;主攻社区,提升工贸,加
施工企业文化是一种软资源,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起来的职工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作为铁路施工企业,面对铁路多元化经营发展的新形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思想多元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