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研有助于民办高校实现内涵发展,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但因民办高校科研起步晚及办学经费的限制,科研工作不尽如人意,这种状况必然会影响到民辦高校的长远发展。鉴于此,针对民办高校的科研状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研;状况;对策
高校四大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目前的科研工作整体上基础力量薄弱,从而制约了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水平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办院校科研工作的调研,对目前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状况
(一)办学定位制约
由于民办高校属于社会资本办学,经费来源单一,主要由学生的学费支撑办学,所以学校都以立足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把科研作为可有可无的事情,没有规划与投入,使民办高校科研水平难以得到发展,科研能力相对低水平地运行,制约了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
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办学资源和经验积淀少。同时,由于教师人数少,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基础都比较薄弱。学校过于强调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来做科研。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短缺
学院内部管理政策原因,因学校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主要投入学校的基建于教学建设,对于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比较少。外部政策原因,政府的一些科研项目和政策主要面对公办院校,民办高校难以从中获益。
民办高校资金有限,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教师没经费出去学习,学校也不舍得投入,没有鼓励政策给教师提升学术水平;学术交流经费有限,很难请到高水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国家政府部门对于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申报不偏向民办高校,一方面是学校科研平台与设备薄弱,另一方面评审专家基本是公办院校的老师,民办高校的项目很难脱颖而出,这些都让民办高校的科研氛围越来越差,没信心,不愿意尝试申报。
(三)科研能力偏低,层次不高
学院教师大部分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和从企业引进的人才。可以说大部分毕业的硕士生教师没真正的自己做过项目或课题;企业引进教师虽然有技术,但写作能力不擅长,无法把整个项目的重点表达清楚。民办高校教师没有申报项目的经验,缺乏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与项目写作能力。所以如果项目没写好自己的观点与技术,评审专家是无法去认同该项目可行性的,项目也就难以得立项。
大部分教师申报项目主要是为了评职称,所做的项目没有规划与延续性,所以无法得到高级别项目立项,得立项的项目大多是市厅级及以下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加上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项目负责人也就应付式的做项目,在结题时候临时突击,加班加点地找材料把项目结题了,项目结题质量不高,个人也没有得到提升。教师申报项目目的不纯,根本没起到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的作用,形成恶性循环,科学研究氛围越来越差。
(四)管理薄弱,机制不健全
民办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大多是新开设的部门,其人员少且年轻,没有科学研究及科研管理的经验。职责局限于对科研项目、经费及成果的管理工作,转发上级通知及收集材料上交等常规工作,基本上没能力对科研人员申报的项目和成果材料进行指导。其工作很被动,没有预见性,来问题解决问题,管理不规范,没有制度可依。同时,因民办高校政策导向及经费有限,很难制定出全方位的能够吸引科研人员,特别是稳定从事科学研究队伍的科研政策。
民办高校缺乏科研队伍建设机制、科研激励机制、科研竞争机制等,这些机制上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队伍是科研工作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发展动力。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的科研考核不重视甚至没有科研考核,从而导致教师形成懒散的科学研究氛围,没有压力,教师也就应付式地做一些容易立项的低级别科研项目,发表一些没含金量的论文。从而导致民办高校大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观念淡薄,科研动力不足,很难调动教师或团队力量搞科研;同时,奖惩制度和约束制度不到位,导致学校越发展,科学研究水平不足的问题越凸显。
二、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对策研究
(一)明确科研定位,发展科学研究
作为本科高校,主要工作就是两个方面:教学和科研,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做科研,可以带动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引导学生思考与动手能力,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关键,必须把科研至少提高到与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科研立校、科研兴校是民办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学校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在业内才有知名度,才能吸引更好的学生、更多的学生报读本学校。
(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规范经费管理
科学研究是高投入、收益慢的辛苦研究,仅凭个人的财力投入是很难做深入的研究,所以科学研究离不开学校经费的支持。同时,加强经费管理,切实保障科学研究的基本经费支出需求。
设立校级科学基金项目,限制申报年龄不得超过40岁,为青年教师进行项目申报提供条件与保障。指导资助的教师进行经费支出预算,要求项目支出要有专家咨询费,邀请专家对本项目研究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指导;要求青年教师能加一些研讨会与学术会议,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与撰写项目能力。
投入经费组建校级科研团队,利用团队带头人的科研能力带动青年教师,形成团队合作,促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以团队的力量去申报高级别的科研项目。
对于申报高级别项目而没得立项的教师,给予他们项目立项为校级培育项目,给予一定经费的支持,让他们把项目的前期基础打好,请专家对项目进行修改,参加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提升自己科学研究能力,才能突破省部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 (三)加强协作,开展学术交流
利用企业转过来的教师,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課题研究。以学院名义聘请科技顾问,为学校的科学研究服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开展科研工作,真正走产学研结合的路。鼓励教师多与导师或同学联系,聘请知名导师或同学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参与项目指导工作或两个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利用合作单位的已有条件补本校所缺,提高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率。
开展学术讲座,邀请本科院校的知名教授举办有关科研项目申报及学术类的讲座。制定有利于科研人才发展的激励政策,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及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搭建优良的科研学术环境,如定期举行学术座谈会、学术报告会,或组织科技沙龙,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经常组织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已退休的柔性引进专家对本校老师进行指导,利用他们的资源带动力本校老师做科学研究。在交流中使教师得到思考与进步,把自己研究方向明确,完善自己的项目,寻找可以合作的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力争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活跃科研氛围。
(四)完善制度管理,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
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院科研工作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制定并完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等管理政策,使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明晰化。民办高校跟着公办高校的步伐,制定了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制度,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及《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明确科研过程中的各项管理,使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建立和完善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制度,规定教师每年的定额科研工作量任务,按职称级别落实到每位教师,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按照教师的定额科研工作量任务,把科研工作量任务也纳入系(部)年度考核,对教师及系(部)进行双重考核。对教师个人超额的科研工作量给予资金奖励,对超额工作量最多的系(部)给予年度考核为优,增加教师与系(部)的科研工作压力和动力,提高教师与系(部)的科研积极性。
建立独立完善职称评审机制,对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或重大科研成果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并直接晋职,以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重点资助科研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荣誉,鼓励和支持冒尖,促进学校科研管理机构效率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结语
对民办高校而言,搞好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教师们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才能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也是教师们不断学习的过程,才能跟上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自己的学术积累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提高教学水平,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制定符合本校的各项科研政策,充分地利用各种有益的科研资源,不断地提升民办高校自身的科研实力。
参考文献:
[1]姜莹莹.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与经济,2006:5558.
[2]王素.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28.
[3]吴丽萍.新时期环境下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46.
[4]温希锦.民办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170.
[5]黄柳梅.浅析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文学教育,2020:164165.
作者简介:熊启纯(1986— ),女,壮族,广西柳江人,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研;状况;对策
高校四大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目前的科研工作整体上基础力量薄弱,从而制约了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水平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办院校科研工作的调研,对目前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状况
(一)办学定位制约
由于民办高校属于社会资本办学,经费来源单一,主要由学生的学费支撑办学,所以学校都以立足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把科研作为可有可无的事情,没有规划与投入,使民办高校科研水平难以得到发展,科研能力相对低水平地运行,制约了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
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办学资源和经验积淀少。同时,由于教师人数少,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基础都比较薄弱。学校过于强调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来做科研。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短缺
学院内部管理政策原因,因学校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主要投入学校的基建于教学建设,对于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比较少。外部政策原因,政府的一些科研项目和政策主要面对公办院校,民办高校难以从中获益。
民办高校资金有限,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教师没经费出去学习,学校也不舍得投入,没有鼓励政策给教师提升学术水平;学术交流经费有限,很难请到高水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国家政府部门对于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申报不偏向民办高校,一方面是学校科研平台与设备薄弱,另一方面评审专家基本是公办院校的老师,民办高校的项目很难脱颖而出,这些都让民办高校的科研氛围越来越差,没信心,不愿意尝试申报。
(三)科研能力偏低,层次不高
学院教师大部分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和从企业引进的人才。可以说大部分毕业的硕士生教师没真正的自己做过项目或课题;企业引进教师虽然有技术,但写作能力不擅长,无法把整个项目的重点表达清楚。民办高校教师没有申报项目的经验,缺乏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与项目写作能力。所以如果项目没写好自己的观点与技术,评审专家是无法去认同该项目可行性的,项目也就难以得立项。
大部分教师申报项目主要是为了评职称,所做的项目没有规划与延续性,所以无法得到高级别项目立项,得立项的项目大多是市厅级及以下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加上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项目负责人也就应付式的做项目,在结题时候临时突击,加班加点地找材料把项目结题了,项目结题质量不高,个人也没有得到提升。教师申报项目目的不纯,根本没起到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的作用,形成恶性循环,科学研究氛围越来越差。
(四)管理薄弱,机制不健全
民办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大多是新开设的部门,其人员少且年轻,没有科学研究及科研管理的经验。职责局限于对科研项目、经费及成果的管理工作,转发上级通知及收集材料上交等常规工作,基本上没能力对科研人员申报的项目和成果材料进行指导。其工作很被动,没有预见性,来问题解决问题,管理不规范,没有制度可依。同时,因民办高校政策导向及经费有限,很难制定出全方位的能够吸引科研人员,特别是稳定从事科学研究队伍的科研政策。
民办高校缺乏科研队伍建设机制、科研激励机制、科研竞争机制等,这些机制上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队伍是科研工作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发展动力。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的科研考核不重视甚至没有科研考核,从而导致教师形成懒散的科学研究氛围,没有压力,教师也就应付式地做一些容易立项的低级别科研项目,发表一些没含金量的论文。从而导致民办高校大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观念淡薄,科研动力不足,很难调动教师或团队力量搞科研;同时,奖惩制度和约束制度不到位,导致学校越发展,科学研究水平不足的问题越凸显。
二、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对策研究
(一)明确科研定位,发展科学研究
作为本科高校,主要工作就是两个方面:教学和科研,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做科研,可以带动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引导学生思考与动手能力,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关键,必须把科研至少提高到与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科研立校、科研兴校是民办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学校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在业内才有知名度,才能吸引更好的学生、更多的学生报读本学校。
(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规范经费管理
科学研究是高投入、收益慢的辛苦研究,仅凭个人的财力投入是很难做深入的研究,所以科学研究离不开学校经费的支持。同时,加强经费管理,切实保障科学研究的基本经费支出需求。
设立校级科学基金项目,限制申报年龄不得超过40岁,为青年教师进行项目申报提供条件与保障。指导资助的教师进行经费支出预算,要求项目支出要有专家咨询费,邀请专家对本项目研究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指导;要求青年教师能加一些研讨会与学术会议,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与撰写项目能力。
投入经费组建校级科研团队,利用团队带头人的科研能力带动青年教师,形成团队合作,促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以团队的力量去申报高级别的科研项目。
对于申报高级别项目而没得立项的教师,给予他们项目立项为校级培育项目,给予一定经费的支持,让他们把项目的前期基础打好,请专家对项目进行修改,参加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提升自己科学研究能力,才能突破省部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 (三)加强协作,开展学术交流
利用企业转过来的教师,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課题研究。以学院名义聘请科技顾问,为学校的科学研究服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开展科研工作,真正走产学研结合的路。鼓励教师多与导师或同学联系,聘请知名导师或同学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参与项目指导工作或两个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利用合作单位的已有条件补本校所缺,提高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率。
开展学术讲座,邀请本科院校的知名教授举办有关科研项目申报及学术类的讲座。制定有利于科研人才发展的激励政策,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及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搭建优良的科研学术环境,如定期举行学术座谈会、学术报告会,或组织科技沙龙,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经常组织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已退休的柔性引进专家对本校老师进行指导,利用他们的资源带动力本校老师做科学研究。在交流中使教师得到思考与进步,把自己研究方向明确,完善自己的项目,寻找可以合作的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力争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活跃科研氛围。
(四)完善制度管理,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
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院科研工作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制定并完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等管理政策,使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明晰化。民办高校跟着公办高校的步伐,制定了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制度,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及《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明确科研过程中的各项管理,使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建立和完善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制度,规定教师每年的定额科研工作量任务,按职称级别落实到每位教师,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按照教师的定额科研工作量任务,把科研工作量任务也纳入系(部)年度考核,对教师及系(部)进行双重考核。对教师个人超额的科研工作量给予资金奖励,对超额工作量最多的系(部)给予年度考核为优,增加教师与系(部)的科研工作压力和动力,提高教师与系(部)的科研积极性。
建立独立完善职称评审机制,对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或重大科研成果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并直接晋职,以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重点资助科研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荣誉,鼓励和支持冒尖,促进学校科研管理机构效率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结语
对民办高校而言,搞好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教师们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才能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也是教师们不断学习的过程,才能跟上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自己的学术积累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提高教学水平,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制定符合本校的各项科研政策,充分地利用各种有益的科研资源,不断地提升民办高校自身的科研实力。
参考文献:
[1]姜莹莹.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与经济,2006:5558.
[2]王素.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28.
[3]吴丽萍.新时期环境下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46.
[4]温希锦.民办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170.
[5]黄柳梅.浅析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文学教育,2020:164165.
作者简介:熊启纯(1986— ),女,壮族,广西柳江人,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