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238-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20-02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
  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出现专业基础不够厚实宽泛,课程内容衔接不好、就业与行业执业方向不明确,校企合作不完善,等诸多离散现象。必须大力加强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授课内容的研究。
  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冲破传统习惯、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状态,才能扩大学生作品的社会认可率,提高就业率,提高设计执业能力。这就凸显了本研究方向的意义。因为,只有不断完善和明确培养要求,保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才能使教学改革向着既定目标不断进步。
  二、研究过程
  在研究改革初期,在网上及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浏览了近50篇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文章。其中,姚利民、段文彧教授在《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中分析了近几年各高校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从中可以了解到各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学现状,以作参考;李晓丹教授在《一体化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论文中指出要整合理论与实践环节,打破传统课程之间的界限,将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两门课程有机整合在一起……此观点可使学生对知识更扎实的掌握,可以帮助课题组对课程间的整合研究。课题组对环境设计各院校人才培养情况、学习情况、就业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做了分析与评论。查阅资料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的地方、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同时也能发现該领域被忽视的问题,对进一步研究工作起到很大帮助。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确立教育评估标准
  一个合格的专业环境设计师应从教育、经验和执业资格三个方面来增强空间的功能要求与服务于人的生活质量。目的是提高生活的水准,提高生产力,保护公众的利益、健康、安全和幸福。
  环境设计教育的标准具体体现在以下各方面:(1)课程设置;(2)专业价值;(3)设计基础;(4)环境设计;(5)设计表达与表现;(6)环境构筑系统与材料;(7)设计基本规范;(8)管理与专业实践。
  学校的专业教育要立足与社会的行业与职业要求对接,满足执业能力的要求。作为专业环境设计师,其专业价值应具体体现在:分析客户的需要,目标和生活安全要求;结合研究成果和环境设计知识,阐述初步的、美学的,恰当的和功能的设计理念,并符合规范和标准;通过合适的媒介表达介绍和提出最终的设计推荐;为环境实施设计准备表达的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等。
  2.以宽口径厚基础结合社会需求规范课程体系
  (1)加大基础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建立系统的多元化教学体系
  环境设计专业应该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手段,强调设计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多元的、基础性质的应用型课程,这将是本课题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2)增设规范类课程、多元教学方式交互中整合
  规范是人类设计文明的脚步,是阶段性的成就与经验的总结。在我国,1991年开始设立建筑工业技术(JGJ)规范,而后又发展为国家标准(GB)。遵守设计、施工及验收等规范对学生进行学法、守法教育,是未来职业设计师的道德守则所要求的,只有遵守法律、法规的设计师侧能设计出合格的工程作品,并被消费者所接受。
  (3)增设校企合作类课程
  校企合作是环境设计专业期盼已久的举措,对高校、企业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方优势,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增设校企合作类课程,是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
  (4)增设跨专业课程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将设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机融合,才能解决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无法深入探究的复杂问题。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创新设计教育的趋势。在学科交叉的合作中,不同专业彼此之间互相协作,改变单一的设计学科立场,这有利于逐步形成复合型创意设计的思维方法。
  美国的环境设计教育尤其注重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实现设计、技术与商业共举的跨学科教学方式。在跨学科的合作中,使学生激发灵感,超越原本较为浅显的单一学科想法,逐步形成学科之间彼此互通的思维与创意,并运用于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建设要求之中。
  (5)课程间相互关联,学以致用
  规范课程间关系,整合理论与实践环节,打破传统课程之间的界限,将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两门课程有机整合在一起,例如工程制图课程与手绘课程同时上,家具设计课程与创新创业中家具制作课同时上等。如此,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及时应用并消化。并在专业课程中规范专业技能要求,手绘、电脑同时练习,打破原有自愿的形式。另外,在低年级课程中有效结合后期专业课内容,让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知识、特点有所了解。如图所示,大一年级的透视基础课程,可让同学们通过平面图的布置,绘制透视空间。介绍空间平面构成的过程中,穿插环境设计制图规范、常见尺度等内容,了解建筑的常用单位“毫米”,掌握常用家具尺度。于此同时,学生们在后期的工程测绘制图课、人体工程学课中,能更容易掌握。
  3.授课内容与企业项目相一致
  在专业课程中将企业真实项目带进课堂,企业人员参与到课程中,针对学生设计进行指导、点评。并参与设计作业成绩评定。真题真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能让学生更加熟悉公司设计要求及流程。
  参考文献
  [1]杨冬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2]唐永杰、聂先桥.改革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年08月第01期.
  [3]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坊.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4]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08期.(转下页)
  (接上页)[5]李晓丹、金莹等.一体化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06期.
  [6]王文静.中国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01期.
  [7]苗岭、周东梅.美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新教学研究,2016年04月.
其他文献
会议
【摘要】培養学生的素质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结合民族院校特点,在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微课教学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融合教学模式,并具体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给出具体的实施过程案例。  【关键词】微课;素质能力;融合;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业评价的融合实践”(项目编号:2017ZDJY01),及宁夏回族自
【摘要】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13-01 
【摘要】根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就机械制图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改革和实践。教改措施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卓越计划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
讨论了硅锰合金生产中锰(硅)回收率、渣量和产品单位电耗与炉渣碱度的关系,得出了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炉渣碱度((CaO+MgO)/(SiO_2)))为0.75。通过论证硅回收率与碱度的关系,指
新疆的大沙漠里有一种树叫红柳,生命力极强,坚韧不拔。它不畏风雪严寒,不惧狂风暴沙,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如一日,深深地扎根于大漠之中。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新疆人也喜欢把扎根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