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0年底,我国出版产业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完全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行,但多年的政策支持和文化保护,使得出版企业并不像其他行业般具备相当的市场抗击打、抗风险的能力和经验。在此情形下,出版企业在构建和谋划发展模式和运行方式时,就应立足于制高点,选择最为科学、严谨、高效、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此来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完成市场化的完全转型。ERP系统管理模式的出现和使用,可帮助企业实现阶段过渡,并得到最为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
ERP系统 出版企业精益生产 管理模块
一、出版企业实施ERP系统管理的必要性
ERP,英文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1993年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作为目前众多企业追捧的管理系统,它的特点在于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数字信息化集成融合于一体,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企业特点和现状的最佳发展模式和操作方案。同时,该管理系统将企业本身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于同一体系中统一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010年底,我国出版产业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完全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行,但多年的政策支持和文化保护,使得出版企业并不像其他行业具备相当的市场抗击打、抗风险的能力和经验。在此情形下,出版企业在构建和谋划发展模式和运行方式时,应立足于制高点,选择最为科学、严谨、高效、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此来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完成市场化的完全转型。ERP系统管理模式的出现和使用,可帮助企业实现阶段过渡,并得到最为长远的发展。
二、ERP系统在出版行业的运用
ERP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可通过外购、定制和租赁等三种方式获取。具体来说,ERP系统作为一套完成、自主、动态的信息系统,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等门类进行整体规划和安排,通过数据计算得到最佳的资源组合模块,并计算出不同模块最终可能会取得的最佳效益,由相关负责人商讨决定最终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企业在ERP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用户的需求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以用户需要为目的进行经营管理。
(一)ERP系统在出版业的运用
1.合理管理出版产业链资源。在全媒体时代,仅靠自有资源和固有相关资源,已不可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出版企业须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吸纳信息,网罗资源。ERP系统的使用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如图所示)。在该系统内,将出版产业运营产业链中几乎所有相关的经济实体,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渠道、客户反馈等全部纳入到一个完整、全面、机动、紧密的供应链中,以便于随时获得有效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安排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2.精益生产同步工程。ERP系统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可同时支持“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两种生产模式,并集合数据提供给管理者参考。具体来说, “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是一种常态的生产管理模式。该管理理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是企业经营战略体系的一种。如出版企业在进行图书生产、销售流程时,可考虑把客户、书商、原材料提供商、相关合作等纳入到整个生产管理体系中。如此一来,出版单位同客户、书商、原材料提供商等的关系,就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具有共同利益目标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涵盖整个出版产业链,成为出版单位正常从事经济活动的核心所在。这就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
另一种“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管理模式是企业在某些特定环境下采取的一种快速反应机制。如因各种不可抗因素,图书市场在某一个特定阶段发生较大变化,对某类图书的需求急剧提升的时候,原有出版企业的惯有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该类图书的撰写编辑和印发等生产要求时,ERP系统会及时给予指示和合理配给,通常会建议由符合特定条件的原材料提供商和渠道单位协商一致,暂时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产业链。此时,ERP系统会将产业链中相关的环节单位看做本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动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效、最低的成本将新书打入市场,以此来保持出版企业在图书市场中的核心地位,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理念。ERP系统可同时运作以上两种管理理念而不相冲突,这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弥足珍贵。
3.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ERP系统中,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原材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于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只需工作人员输入数据即可运行。
在出版企业中,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所涉及产业链较长,且各环节可变性较大,往往某一个环节出现成本可算偏差后,会产生“牛鞭效应”,导致出版企业本身的成本核算误差巨大,进而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ERP系统的运用则避免了类似情况的发生。它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的方式来对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保证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需要时,可根据财务资金现状,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以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作出决策。
三、ERP系统实施对策研究
实施ERP系统管理已成为全球众多企业的首选,出版业当采用如下的对策,以提高ERP系统实施的使用率和成功率。
1.重新设计、整合业务流程。出版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前提是以自我为主,此系统只是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用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不要把ERP系统理解成是万能的、完美的。要从企业自身的问题着手,把管理流程中不连贯、不畅通的环节借用ERP系统来理顺。需说明的是,实施ERP是一项深刻的管理革命,是一场耗资大、实施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进行长远战略规划,做好立项分析,包括对经费预算、过程控制、人力配备、组织保障等问题的全方面考量和系统化规划,明确实施目标。因只有设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才是ERP系统运营成功实施的保证。 在试行过程中,将所有问题细化,明确实施次序和实施重点。不要盲目追求最完美,好用、适合才是硬道理。目前,中小型出版社面临来自行业内外等各方因素的冲击,业务发展中遇到了“瓶颈”:由于对图书市场把握不够准确,出版的图书码洋虽在不断增加,但读者群却不见增多;由于“牛鞭效应”的影响,图书印数往往比实际市场需求多得多,导致滞销图书增多,库存问题严重,运费上涨,成本无形中激增等,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包括受众需求了解不够、成本控制把关不严、行业环境政策不清晰等。针对这种情况,出版企业可参考ERP系统中的管理方式,先把企业的管理流程理顺,按照ERP系统的功能模块,如采购管理、人资管理、库存管理、渠道管理、质检管理等规范出版产业链中各环节作业流程,循序渐进地将ERP系统管理方式渗入到企业各角落。
2.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重视人力资源素质。ERP系统是目前全球较为先进的管理系统,因此对于其操作者和使用者有一定要求。首先,出版企业的领导者或决策者需要具备应用ERP系统的素质,不仅要对出版业本身的情况非常熟悉,且需全面认识ERP系统,熟知其作用。由于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会发生传统管理方式和现代管理方式之间的冲突,这就需要决策者具备创新思维与大力改革的决心,明确是要通过改革使出版业适应ERP系统,而不是要ERP系统适应出版业。
其次,具备开拓精神的中层管理者、执行者的支持,也是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条件。还有基层员工的实施和贯彻,他们是ERP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ERP系统上马后也无法应用,或根本没有办法上马。因此,出版业在应用ERP系统之前和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现代出版企业的管理意识、项目风险知识以及对ERP作用与特点的全面认识。
3.建立与ERP系统相适应的出版业文化。ERP系统与出版业文化都是以提升出版业竞争力为目标的,都是着眼于出版业长远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出版业文化主要通过出版企业的精神、理念等来影响员工,增强出版业凝聚力,可以说是出版企业的文化软实力。ERP系统则侧重从硬件管理方面入手,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建设来影响出版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手段等,来提高企业效率,打破原有瓶颈。两者的相互结合,能更加有效地达到提高出版业竞争力的目标。需要说明的是,ERP系统的适用对象更倾向于“扁平”架构的企业组织架构,而这种模式也正是中小型出版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这就为中小型出版企业推行ERP系统提供了前提条件。
结语
我国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整个文化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出版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ERP系统将给出版企业带来的益处和影响,是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姜兆刚,企业上网系列讲座(八)企业内部管理篇[J].计算机与农业,2001(11):26.
2010年底,我国出版产业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完全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行,但多年的政策支持和文化保护,使得出版企业并不像其他行业般具备相当的市场抗击打、抗风险的能力和经验。在此情形下,出版企业在构建和谋划发展模式和运行方式时,就应立足于制高点,选择最为科学、严谨、高效、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此来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完成市场化的完全转型。ERP系统管理模式的出现和使用,可帮助企业实现阶段过渡,并得到最为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
ERP系统 出版企业精益生产 管理模块
一、出版企业实施ERP系统管理的必要性
ERP,英文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1993年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作为目前众多企业追捧的管理系统,它的特点在于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数字信息化集成融合于一体,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企业特点和现状的最佳发展模式和操作方案。同时,该管理系统将企业本身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于同一体系中统一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010年底,我国出版产业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完全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行,但多年的政策支持和文化保护,使得出版企业并不像其他行业具备相当的市场抗击打、抗风险的能力和经验。在此情形下,出版企业在构建和谋划发展模式和运行方式时,应立足于制高点,选择最为科学、严谨、高效、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此来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完成市场化的完全转型。ERP系统管理模式的出现和使用,可帮助企业实现阶段过渡,并得到最为长远的发展。
二、ERP系统在出版行业的运用
ERP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可通过外购、定制和租赁等三种方式获取。具体来说,ERP系统作为一套完成、自主、动态的信息系统,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等门类进行整体规划和安排,通过数据计算得到最佳的资源组合模块,并计算出不同模块最终可能会取得的最佳效益,由相关负责人商讨决定最终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企业在ERP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用户的需求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以用户需要为目的进行经营管理。
(一)ERP系统在出版业的运用
1.合理管理出版产业链资源。在全媒体时代,仅靠自有资源和固有相关资源,已不可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出版企业须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吸纳信息,网罗资源。ERP系统的使用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如图所示)。在该系统内,将出版产业运营产业链中几乎所有相关的经济实体,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渠道、客户反馈等全部纳入到一个完整、全面、机动、紧密的供应链中,以便于随时获得有效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安排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2.精益生产同步工程。ERP系统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可同时支持“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两种生产模式,并集合数据提供给管理者参考。具体来说, “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是一种常态的生产管理模式。该管理理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是企业经营战略体系的一种。如出版企业在进行图书生产、销售流程时,可考虑把客户、书商、原材料提供商、相关合作等纳入到整个生产管理体系中。如此一来,出版单位同客户、书商、原材料提供商等的关系,就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具有共同利益目标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涵盖整个出版产业链,成为出版单位正常从事经济活动的核心所在。这就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
另一种“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管理模式是企业在某些特定环境下采取的一种快速反应机制。如因各种不可抗因素,图书市场在某一个特定阶段发生较大变化,对某类图书的需求急剧提升的时候,原有出版企业的惯有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该类图书的撰写编辑和印发等生产要求时,ERP系统会及时给予指示和合理配给,通常会建议由符合特定条件的原材料提供商和渠道单位协商一致,暂时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产业链。此时,ERP系统会将产业链中相关的环节单位看做本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动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效、最低的成本将新书打入市场,以此来保持出版企业在图书市场中的核心地位,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理念。ERP系统可同时运作以上两种管理理念而不相冲突,这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弥足珍贵。
3.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ERP系统中,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原材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于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只需工作人员输入数据即可运行。
在出版企业中,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所涉及产业链较长,且各环节可变性较大,往往某一个环节出现成本可算偏差后,会产生“牛鞭效应”,导致出版企业本身的成本核算误差巨大,进而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ERP系统的运用则避免了类似情况的发生。它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的方式来对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保证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需要时,可根据财务资金现状,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以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作出决策。
三、ERP系统实施对策研究
实施ERP系统管理已成为全球众多企业的首选,出版业当采用如下的对策,以提高ERP系统实施的使用率和成功率。
1.重新设计、整合业务流程。出版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前提是以自我为主,此系统只是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用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不要把ERP系统理解成是万能的、完美的。要从企业自身的问题着手,把管理流程中不连贯、不畅通的环节借用ERP系统来理顺。需说明的是,实施ERP是一项深刻的管理革命,是一场耗资大、实施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进行长远战略规划,做好立项分析,包括对经费预算、过程控制、人力配备、组织保障等问题的全方面考量和系统化规划,明确实施目标。因只有设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才是ERP系统运营成功实施的保证。 在试行过程中,将所有问题细化,明确实施次序和实施重点。不要盲目追求最完美,好用、适合才是硬道理。目前,中小型出版社面临来自行业内外等各方因素的冲击,业务发展中遇到了“瓶颈”:由于对图书市场把握不够准确,出版的图书码洋虽在不断增加,但读者群却不见增多;由于“牛鞭效应”的影响,图书印数往往比实际市场需求多得多,导致滞销图书增多,库存问题严重,运费上涨,成本无形中激增等,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包括受众需求了解不够、成本控制把关不严、行业环境政策不清晰等。针对这种情况,出版企业可参考ERP系统中的管理方式,先把企业的管理流程理顺,按照ERP系统的功能模块,如采购管理、人资管理、库存管理、渠道管理、质检管理等规范出版产业链中各环节作业流程,循序渐进地将ERP系统管理方式渗入到企业各角落。
2.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重视人力资源素质。ERP系统是目前全球较为先进的管理系统,因此对于其操作者和使用者有一定要求。首先,出版企业的领导者或决策者需要具备应用ERP系统的素质,不仅要对出版业本身的情况非常熟悉,且需全面认识ERP系统,熟知其作用。由于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会发生传统管理方式和现代管理方式之间的冲突,这就需要决策者具备创新思维与大力改革的决心,明确是要通过改革使出版业适应ERP系统,而不是要ERP系统适应出版业。
其次,具备开拓精神的中层管理者、执行者的支持,也是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条件。还有基层员工的实施和贯彻,他们是ERP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ERP系统上马后也无法应用,或根本没有办法上马。因此,出版业在应用ERP系统之前和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现代出版企业的管理意识、项目风险知识以及对ERP作用与特点的全面认识。
3.建立与ERP系统相适应的出版业文化。ERP系统与出版业文化都是以提升出版业竞争力为目标的,都是着眼于出版业长远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出版业文化主要通过出版企业的精神、理念等来影响员工,增强出版业凝聚力,可以说是出版企业的文化软实力。ERP系统则侧重从硬件管理方面入手,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建设来影响出版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手段等,来提高企业效率,打破原有瓶颈。两者的相互结合,能更加有效地达到提高出版业竞争力的目标。需要说明的是,ERP系统的适用对象更倾向于“扁平”架构的企业组织架构,而这种模式也正是中小型出版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这就为中小型出版企业推行ERP系统提供了前提条件。
结语
我国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整个文化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出版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ERP系统将给出版企业带来的益处和影响,是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姜兆刚,企业上网系列讲座(八)企业内部管理篇[J].计算机与农业,200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