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困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理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的分析普定县猴场苗族仡佬族乡仙马村少数民族技艺传承的问题,重点探究了县域少数民族技艺在开放环境中如何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更好地保护和使用少数民族技艺的问题,现亟需加强保护措施,探索一条有利益少数民族技艺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文化保护
一、仙马村少数民族技艺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一)刺绣发展现状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叫刺绣,又称丝绣。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如今的仙马村传统刺绣已面目全非,不再是以前的传统刺绣,原材料都是从市场上购买,织布机已经在村民家中消失,传统的做工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
(二)多声部合唱发展现状
仙马村多声部合唱团的发展是由基督教唱诗班慢慢发展而来的,所演唱的都是应用苗族自己的文字编写而成。仙马村合唱团曾经到澳大利亚、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而今仙马村的多声部演唱团成员年龄偏大,年轻人很少加入进来,已经成了合唱团的一大难题。合唱团成员反应,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年轻人迫于生计外出务工,造成合唱团人员补给难。
二、仙马村少数民族技艺发展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技艺传承主体的减少及变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现代化社会的变化冲击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群。他们迫于生计,很多年轻人出门打工,常年不归家。仙马村的许多村寨都成为了空巢,剩下的只是孩子和老人留守。这种人口现状的变化导致了传统工艺传承主体的变化,传承主体也在慢慢减少,甚至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二)传统技艺所需的原材料日益短缺
仙马村的射弩技艺的制作要求极高,不仅在制作手艺上,也体现在原材料的要求上,需要柔韧性极强的木质。近年来,森林砍伐严重,山上已经很少有适合做弩的木质。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材料价格高昂。一把弩做成之后售价在2000-3000元,昂贵的价格无形当中造成很多人远离了传统工艺的传承。这也使一些射弩工艺无力经营再经营,从而悄悄的消失或者慢慢发生了变化,造成了传统工艺传承的脱节。
(三)传统工艺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层面保护的较少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政府更多的注重经济的发展,根本无暇顾及到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根据会议精神大力宣扬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很多政府才开始注意到文化發展的重要性。仙马村于一类贫困乡猴场乡的西北部,山高路险,一些自然村寨生活在高山苍岭之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迫于生计外出务工,扔掉了民族文化技艺。
三、仙马村少数传统技艺面临的困境
(一)改革开放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土地改革、科学技术普及等,各级政府建立了农村科学普及机制,出现大量的科学产品,极大的改变了村寨居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触及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开始慢慢以积极或者半积极的态度接受现代的网络电视、手机等等现代化科技,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逐渐被人们淡忘并湮没在现代化的浪潮之中。
(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技艺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了少数民族的村寨,现代市场大量的廉价的使用工业产品涌入,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逐渐被现代化技术所取代,慢慢走向了消亡。网络电视、游戏、现代流行音乐、现代健身器材等等对当地市场的占领。在村子里,能够看到的很多老人、小孩,他们空闲时间大多都会在看电视,听到响起的音乐再也不是原生态口玄琴等,而是现代的流行音乐。很快现代化市场就主导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村民从事农业、经商等,更多的都是依赖市场。
(三)村民思想转变、人口急剧增加的影响
现代化科学逐步深入人心,正在改变着村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旦传统和现代的观念都被接受,那么将会出现“厚此薄彼”的严重现象。追求现代流行的同时,传统技艺将会被人们所淡忘。传统技艺有很多都是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一旦人口剧增,自然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有限的自然资源将被大量的分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恢复后长,使得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
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技艺的有效措施
(一)将少数民族技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作用
乡村旅游是依托民族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乡村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农民为主体,满足旅游者休闲、体验、观光、购物等需求的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喜人,成为旅游业中一种充满生机、前景广阔的新型业态。仙马村可讲四项文化遗产与普屯坝自然资源相结合,借助风电建设项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发展好乡村旅游产业。刺绣技艺充分发挥村民的智慧,将刺绣内容稍作变动,也可将其变成受欢迎的民族文化商品带来经济收入。组织合唱团定时定点演出,让游客感受纯天然民族风情。
(二)通过评审认定方式,确定传承人
针对民族技艺传承主体的变化及大幅度减少的实际,引进申报备案制和群众推荐制度,政府出面公开评审认定传承人,确定评审人员后,可享受政府适量津贴。对传承人的评审主要听取群众意见,有条件的地方甚可引入专家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公式制度,确定有效的异议细则,提供明确、便捷的反应渠道,提高传承人的保护效率。传承人享受津贴可根据地方有所不同。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向老一辈人学习传统技艺,更多还是由于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境遇对下一代人有吸引力,或者学习这些东西赚钱谋生。上一代做好了表率,下一代就会越来越好,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也将不会灭亡。同时,可以在学校建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让少数民族孩子从小接触本民族文化,为做好传承人奠定基础。
(三)做好传统工艺的文字记录整理工作
在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没有文字和语言,他们很多优秀的文化都是靠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没有文字记录,一旦失传将永远不可复制原来的韵味。先马村加担弯修建的民族文化陈列馆,不仅要留存民族技艺的实物,更需要民族陈列馆自身应加强文字记录保存、整理归档来对民族技艺进行传承和保护。在文物征集过程中,不应满足于传统的征集方式对文物的时间、质地等进行简单的记录,而应同时掌握有关工艺情况,包括制作工艺的原料、过程、风俗等内容,充分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用影视的手段以原生态方式收录文物包含的各种无形文化内涵,把静止的物体变成生动的文化载体,为陈列馆进一步的展览、研究、寓教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本着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优势互补,价值最大化原则,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寻找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文化保护
一、仙马村少数民族技艺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一)刺绣发展现状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叫刺绣,又称丝绣。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如今的仙马村传统刺绣已面目全非,不再是以前的传统刺绣,原材料都是从市场上购买,织布机已经在村民家中消失,传统的做工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
(二)多声部合唱发展现状
仙马村多声部合唱团的发展是由基督教唱诗班慢慢发展而来的,所演唱的都是应用苗族自己的文字编写而成。仙马村合唱团曾经到澳大利亚、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而今仙马村的多声部演唱团成员年龄偏大,年轻人很少加入进来,已经成了合唱团的一大难题。合唱团成员反应,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年轻人迫于生计外出务工,造成合唱团人员补给难。
二、仙马村少数民族技艺发展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技艺传承主体的减少及变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现代化社会的变化冲击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群。他们迫于生计,很多年轻人出门打工,常年不归家。仙马村的许多村寨都成为了空巢,剩下的只是孩子和老人留守。这种人口现状的变化导致了传统工艺传承主体的变化,传承主体也在慢慢减少,甚至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二)传统技艺所需的原材料日益短缺
仙马村的射弩技艺的制作要求极高,不仅在制作手艺上,也体现在原材料的要求上,需要柔韧性极强的木质。近年来,森林砍伐严重,山上已经很少有适合做弩的木质。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材料价格高昂。一把弩做成之后售价在2000-3000元,昂贵的价格无形当中造成很多人远离了传统工艺的传承。这也使一些射弩工艺无力经营再经营,从而悄悄的消失或者慢慢发生了变化,造成了传统工艺传承的脱节。
(三)传统工艺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层面保护的较少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政府更多的注重经济的发展,根本无暇顾及到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根据会议精神大力宣扬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很多政府才开始注意到文化發展的重要性。仙马村于一类贫困乡猴场乡的西北部,山高路险,一些自然村寨生活在高山苍岭之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迫于生计外出务工,扔掉了民族文化技艺。
三、仙马村少数传统技艺面临的困境
(一)改革开放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土地改革、科学技术普及等,各级政府建立了农村科学普及机制,出现大量的科学产品,极大的改变了村寨居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触及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开始慢慢以积极或者半积极的态度接受现代的网络电视、手机等等现代化科技,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逐渐被人们淡忘并湮没在现代化的浪潮之中。
(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技艺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了少数民族的村寨,现代市场大量的廉价的使用工业产品涌入,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逐渐被现代化技术所取代,慢慢走向了消亡。网络电视、游戏、现代流行音乐、现代健身器材等等对当地市场的占领。在村子里,能够看到的很多老人、小孩,他们空闲时间大多都会在看电视,听到响起的音乐再也不是原生态口玄琴等,而是现代的流行音乐。很快现代化市场就主导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村民从事农业、经商等,更多的都是依赖市场。
(三)村民思想转变、人口急剧增加的影响
现代化科学逐步深入人心,正在改变着村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旦传统和现代的观念都被接受,那么将会出现“厚此薄彼”的严重现象。追求现代流行的同时,传统技艺将会被人们所淡忘。传统技艺有很多都是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一旦人口剧增,自然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有限的自然资源将被大量的分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恢复后长,使得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
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技艺的有效措施
(一)将少数民族技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作用
乡村旅游是依托民族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乡村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农民为主体,满足旅游者休闲、体验、观光、购物等需求的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喜人,成为旅游业中一种充满生机、前景广阔的新型业态。仙马村可讲四项文化遗产与普屯坝自然资源相结合,借助风电建设项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发展好乡村旅游产业。刺绣技艺充分发挥村民的智慧,将刺绣内容稍作变动,也可将其变成受欢迎的民族文化商品带来经济收入。组织合唱团定时定点演出,让游客感受纯天然民族风情。
(二)通过评审认定方式,确定传承人
针对民族技艺传承主体的变化及大幅度减少的实际,引进申报备案制和群众推荐制度,政府出面公开评审认定传承人,确定评审人员后,可享受政府适量津贴。对传承人的评审主要听取群众意见,有条件的地方甚可引入专家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公式制度,确定有效的异议细则,提供明确、便捷的反应渠道,提高传承人的保护效率。传承人享受津贴可根据地方有所不同。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向老一辈人学习传统技艺,更多还是由于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境遇对下一代人有吸引力,或者学习这些东西赚钱谋生。上一代做好了表率,下一代就会越来越好,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也将不会灭亡。同时,可以在学校建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让少数民族孩子从小接触本民族文化,为做好传承人奠定基础。
(三)做好传统工艺的文字记录整理工作
在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没有文字和语言,他们很多优秀的文化都是靠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没有文字记录,一旦失传将永远不可复制原来的韵味。先马村加担弯修建的民族文化陈列馆,不仅要留存民族技艺的实物,更需要民族陈列馆自身应加强文字记录保存、整理归档来对民族技艺进行传承和保护。在文物征集过程中,不应满足于传统的征集方式对文物的时间、质地等进行简单的记录,而应同时掌握有关工艺情况,包括制作工艺的原料、过程、风俗等内容,充分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用影视的手段以原生态方式收录文物包含的各种无形文化内涵,把静止的物体变成生动的文化载体,为陈列馆进一步的展览、研究、寓教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本着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优势互补,价值最大化原则,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寻找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