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的十字架——试由自传体小说《童年的许诺》论罗曼·加里的母爱创伤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童年的许诺》这部作品中,作者讲述了自己从8岁到44岁的生活经历.这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标志着加里在创作上的成熟.从笔名的符号象征入手,解读了笔名物化人格的必然性与独特性,并借由法国作家罗曼·加里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的许诺》探究其挣扎于笔名符号象征的起源.在小说中,母亲对“我”无处不在的母爱是加里童年时期的母爱创伤,以此为切入点探究了母爱为何成为加里人格上的桎梏.
其他文献
阿尔穆德娜·格兰德斯是当代西班牙文坛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西班牙内战后第三代作家的代表.西班牙内战及战后的历史记忆是格兰德斯始终不渝的创作主题.2007年出版的小说《冰冷的心》(El corazón helado)[1]于次年获得何塞·曼努埃尔·拉腊文学奖.2010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格兰德斯创作了由六部独立的长篇小说组成的小说集《无尽的战争的剧集》(Episodios de una guerra interminable).该小说集的题目取材于西班牙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佩雷斯·加尔多斯的文集《
19世纪到20世纪的俄国文学是俄国文学史的巅峰时期.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和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越来越多的贵族和知识分子加入革命队伍中去,俄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到苏俄时期,战争文学遍地开花,肖洛霍夫以平凡人的角度描写战争残酷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这些作品中都体现了俄罗斯民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值得结合时代背景仔细挖掘.
古典小说的结构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受千百年来文学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叙事传统.清末文人小说《海上花列传》继承了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艺术特色,并进行了精妙的创新尝试.
一、引言rn《叛徒和英雄的主题》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一篇短篇小说.其题目就包含了两个对立的元素,即英雄和叛徒,但在这篇小说中,英雄与叛徒并不处在一种二元的对立面上,作者将英雄与叛徒这两种看似冲突的元素融合于一个人身上,从而显示出了一种消解二元对立的主题.博尔赫斯曾说过:“我想天底下只有一种正义,那就是个人的正义,因为说到公众的正义,我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存在.”①
期刊
彤玛扬蒂是泰国文坛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女作家.在7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先后撰写了数百部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日落湄南河》《暹罗复兴》《庇护伞》《吹落的树叶》等.主要就彤玛扬蒂的生平及知名长篇小说的创作特点撰文,彤玛扬蒂前期作品主要以历史性小说和以时代背景为依托的小说为主;中期作品以浪漫爱情或悲情爱情故事为主,主要迎合时代以及市场的需求;后期作品更多是传授佛教的道义和人生哲理的宗教性质的小说.其长篇小说的特点主要有:语言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擅用比喻手法;宣扬“国家、国王、宗教”三位一体的民族模式,推崇“
最近闲来无事,学着年轻人,在网上刷一些视频.rn这两日,看了一对英国父子在我国北方农村,无意间进入一户独居老人家,受到老人热情招待的视频.视频不长,这对父子在老人收拾得干净利落的院子里参观了他养的蜜蜂.面对两个外国人,老人一点没觉得陌生,端上大碗泡着的茶水,洗净刚从园子里采摘的自己种的樱桃、甜杏、黄瓜,热情地招待来自远方的陌生客人.
期刊
悲剧在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中希神话的悲剧性特征却差异明显.中国神话的悲剧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其伦理性,而古希腊神话的悲剧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哲理性.悲剧在审美范畴上又具有统一性,悲剧作为审美形态,除了展示人与命运的冲突、人生的痛苦与毁灭,更多的是表现一种人类的自主意识和抗争精神.考辨了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悲剧特征及其底蕴,以夸父和伊卡洛斯为例分析和探索了人类抗争精神这一共同特征,以及二者不同的悲剧意识与审美意义.
母亲一直是众多文学作品中着重塑造与描绘的对象之一,在世界文学的宝库中,典型的母亲形象数不胜数,她们相似却又有着各自的光芒.在诸多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典型的母亲形象,她们牺牲自我,为家庭、为孩子、为丈夫的苦难而悲伤,而在小说《虹》中,母亲们不再哭泣,她们为自己、为国家的事业而斗争反抗,她们为自己、为国家的大业而牺牲,她们依旧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然而这种光辉比以往更加光芒万丈,如同小说的标题“虹”一般,为俄罗斯,为俄罗斯的人民带去希望与光明.
《楚辞》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描写,这些植物具有鲜明的楚地特点,它们不仅是诗人关注的对象,也是情感抒发的媒介.这种现象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
2020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当代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在1999年发表了诗集《新生》.《新生》是一部充满自然意蕴的诗集,作者露易丝·格丽克在其中描写了大量美到极致的自然意象,并以这些自然意象为载体再现生活、重建生活.作品从女性自白的视角出发,诠释自然意象之美,但之后诗人打破美好,书写尽管自然界的生命萌芽是如此美好,死亡也必然会到来.诗集《新生》深刻剖析死亡、离别、创伤等常被伤痕文学控诉的负面主题,体现了诗人对待生死的豁达.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引导人们坦荡接受苦难,实现对人们心理创伤的实质性治愈.作品采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