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z_wk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是我们追求的最理想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本文解析了生活情境创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研究了创设生活有效情境教学的科学设计原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景;教学
  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提出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成为许多数学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生活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正在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
  一、 课堂教学呈现生活化
  小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数学学习也缺乏直观的感受。教师要利用社会环境的影响,来对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形成直观的印象,就要把社会实践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把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生活化。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在生活化的课堂里,通过简单的社会生活实践向小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例如在学习“数量”内容时,让小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的数与量来认识数学中的概念,从而形成最基本的直观的数学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地创设条件,把社会化的情境搬到小学课堂里,也把小学课堂融入到社会实践的生活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也通过数学认识社会生活,使生活和数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 利用数学生活化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首先,要强化数学的生活情境化训练。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活化数学课堂,用真实的社会活动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与训练。学生能把在社会化的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中,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数学印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还是在学习“数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以下数学生活化情境,学生用两元钱,从老师那里买了一袋盐,这袋盐的价格是一元六角五分。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认识了盐袋上的500克,也计算出了教师应该找自己三角五分钱。这样就使学生形成了直观的数与量的概念,也复习了元角分的概念,还进行了简单的数学计算。
  其次,是通过社会生活情境来完成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巩固与强化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在家庭作业中多布置社会生活化的作业题目。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学生会产生成就感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用具体的活泼有趣的形式来设计自己的家庭社会情境专业题目,要充分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情感体验。
  三、 创设生活化情境的优质化原理
  首先,要明确创设生活情境的原则。生活情境化创设应具有数学学习意义,要体现明确的数与量的概念以及简单明了的数学计算。要注意情境设置的具体环境与氛围,杜绝给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带来不好的影响。要具有数学的本质属性,能合理而科学的联系社会生活实践。要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启发。例如:教师可以把课堂的生活情境化前置在学生的预习环节,对学生布置课堂教学的预习任务。如在学习“速度”时,让学生计算自己骑车回家的速度,让学生丈量教室的长和宽,也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学校大礼堂的座位有几列,每列有多少个座位等等,为课堂的计算教学打基础。
  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情境教学,教师要具备各方面的生活实践经验,以及各方面的生活常识。这样,教师才能够从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具有数学意义的、包含数学内容的以及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实践场景,通过加工与提炼作为小学数学生活情境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又要有一定的科学与艺术素养。例如,以班级自行车操场比赛的形式来学习(路程=时间×速度)这一类型数学命题。学校的操场是一个定量,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速度,计算所用的时间,看看和自己的速度是什么关系,从而提高自己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各种比赛的环节,才能使这一活动既有比赛的情趣,又有合理的计算。
  四、 结语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视起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创新各种教学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科学而巧妙地创设小学数学的生活情境课堂,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刻意营造丰富多彩而又颇具实效的课堂生活情境,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5.
  [2]郑端丽.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42-143.
  作者简介:
  梁文媛,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河池宜州区北山镇中心小學。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小学生思维模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要利用小学生思维特点提升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鉴于此,本文联系教学实践,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运用技巧  一、 引言  小学数学知识点繁多,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思维,并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思维
摘 要:近年来,我们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引发了大量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不应该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占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应该改善;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作业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应该提倡。但是大家讨论的本质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设计一个高效的作业策略,既不用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是本论文阐述的重要
摘 要: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更是对优秀学习习惯和思維方式的培养过程。本文通过阐述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应用探究  一、 引言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指改变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的教学模式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新时代的教学方式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独立的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教学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前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摆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应该是教学生学”
摘 要:按照思维过程的指向性来进行划分,可将初中生的思维分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概念、定理和公式等的正向推理过程,而忽略了对他们逆向思维的培养,这很容易使初中生形成思维定势,影响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维的形成等。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教学策略  逆向思维与传统思维模式有着本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