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小阁楼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binw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被鲜明的色彩填充着。小时候,我在外婆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那是一座大山,但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则是一片翻涌着绿色波浪的海。感到无趣了,便可以趴在小阁楼的窗台上观看这壮丽的“海景”,常常一看就是一整个下午。秋冬之交,更是絕佳的赏景时节。林中往往会起雾,或浓或淡的白雾,像纱像裙像婚礼服,缭绕着大山,也围起了阁楼。这个时候,我总是幻想自己住在传说中的仙境,试图体会仙人的遗世独立,甚至妄想羽化登仙。
  后来,到城市居住、学习,钢筋水泥、车流喧嚣渐渐钝化了我的心灵,但我仍常常怀想我的大山、我的小阁楼。
  今年冬天,时隔多年,我终于又一次和父母一起踏上了回老家的征途。历经三小时车程,通过一段颠簸的盘山公路,去给外婆这个孤零零的老人家过一个热闹的年。这晚没有月亮,只剩几颗寒星在夜空中孤独地闪烁,尽力地去温暖这寒冷的黑夜。雪毫无预兆地就来了,似一位不速之客,快速拜访了每一户人家。长辈们喝得醺了,红着脸在餐桌上高谈阔论,其实说来说去也只是熟悉的陈年老话题。我独自上了阁楼,打开天窗,依旧是这冰冷的树林。一切都寂静得可怕,我只能听见自己轻微的呼吸,以及愈发强烈的心跳声。黑暗和寒冷席卷了我的感官,我没开灯,却能看到一切。
  院子是亮的,红彤彤的灯笼显得格外喜庆。烟花爆竹已经禁止放了,以前总是讨厌它们发出的巨大声响和放出的浓浓烟雾,现在没了它们,倒觉得少了些过年的味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外公来,听妈妈说,他以前是名猎人。我依稀记得,他曾拎着一只断了气的竹鼠,神采奕奕地从山中走来,走过那座小石桥,走过那段石板路,径直走进屋内,向外婆炫耀着他还没退步的捕猎技艺。在我的小阁楼这里,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之间的平凡的幸福,我都偷偷地记住了,同这沉默的大山一起。夜空已经被乌云侵占了,阴沉沉的,雪花成群结队地降落,给万物穿上了银白色的新衣裳。不知不觉,我的头发已经湿了,脸和手都冻得冰凉。不得已,我关上窗子,上床睡了。
  回到这熟悉的环境,我睡得格外香甜,一夜无梦。起身时天还蒙蒙亮,却没有见到所谓的“鱼肚白”,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下楼时,我一眼望见了外婆忙碌的身影。她已生好了火,正煮着粥,望着那泛白的泡沫出神,连我下来了也没发觉。我叫了她一声,她才缓缓地应着,蹒跚地走到灶台前,用铲子随意翻了几下。我打了声招呼,便向山里走去。
  这自然不是我第一次上山,小时候常溜上来瞎晃荡。我知道哪片地是外婆的田,知道哪条路是外公以前常走的小径,知道哪条小溪是我常常观望到的银色长条。林间真的极冷,空气清新异常,所有的树都披上了白色大褂,只是那倒挂的晶莹冰锥有些瘆人。这里过于原始,在小阁楼上根本无法体会到这里的生机盎然。树上偶尔有黑影窜过,那是小松鼠;灌木丛中时常传来不经意的几声鸣叫,那是山鸡。我看不见的地方,藏匿着刺猬、野猪,而洁白的雪兔,可能就近在咫尺。这样的认知令我感到非常奇妙,虽然在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爱上了这座神秘的大山。这种喜欢就像空气一样,无影无形,但早就悄无声息地渗入了我的生命,我离不开它,也不想离开。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了外婆的坚守。外婆一个人住在这座大山,我们难免放心不下,但固执的老人坚决不肯下山,只是答应每周打一通电话。爸妈都不知道她在坚守着什么,但我现在明白了,外婆是舍不得大山,舍不得村庄,舍不得离开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每一次打电话,她都是在田里忙活着,电话铃响了老久,她才腾出手来接,但没几分钟便想挂掉,她说耽误她干农活。而外婆的衣食起居,都来自大山,捡野菜、种庄稼、养山鸡,似乎真的与世隔绝、隐山而居。
  靠山吃山,说的便是我外婆这一辈老年人。她也格外地爱着大山,珍惜大山的馈赠。提到习主席的“两山理论”,外婆总是不住地说着“好啊,好啊”。不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山便是我们无尽的财富,它不属于任何人,但它庇护着所有人。
  现在,每每观看《自然传奇》,我都会想起我的大山、我的小阁楼。而我,仿佛也还是五六岁的模样,双手撑着脸颊,坐在那一方小小的阁楼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山。窗户敞开着,风叫嚣着从窗前跑过,激起一层又一层墨绿的涟漪……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和住在乡下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的房间里总是张贴着一幅巨大的毛主席像和一面党旗。我好奇地问他照片上的人是谁、红布是什么,他和蔼地告诉我,照片上的人是祖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红布是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中国共产党。就这样,我邂逅了伟大的党。  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我茁壮地成长起来,并在爷爷的熏陶下,不断地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与理解。“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百年华诞风华
期刊
刘文彬是当地人,四十多岁,不太高的个子,长得倒挺粗壮。他穿着一件肩头打着补丁、袖头露出棉花的青大棉袄;腰间煞条白褡布,头上戴顶栗子色的破毡帽,没修饰过的四方脸上,嘴边长满密匝匝的胡髭,几条皱纹也很明显地摆出来。他这穿戴和长相,完全像个在庄稼地里摔打过多年的农民。其实,他就是从地道的农民变过来的。  根据上级指示,杨子曾准备把魏强这个小队留在这里,配合当地的党坚持和开辟工作。于是,在接上头的那天夜里
期刊
他非常瘦小,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跑。戴着一副小小的眼镜。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头发,又黑又密还有点儿卷,看起来像个外国小孩儿。  他喜欢交朋友,跟谁都自来熟,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我忘记带尺子了。他知道后,热情地说:“给,用我的吧!”他的话瞬间拉近了我們的距离。我们就这样成了好朋友。  他的声音很好听,是我们班的“小播音员”。朗读时,他吐字清晰、有力,声音洪亮、圆润,并且抑(yì)扬顿挫
期刊
我总是可以看见家乡那一树一树的沉香花,那么多,那么繁盛,开在记忆的第一个转角,暗香浮动,不经意间便会伸出一只柔软的触角,撩动我的心弦。  家乡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的呻吟,那细细碎碎洒落的日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都成了我生命里最不可割舍、不可替代的存在。  我清楚地记得,童年的趣事都离不开家乡那条斗转蛇盘的泥路。一会儿是发现路旁野花上蝴蝶翩跹的激动,一会儿是匍匐在地
期刊
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小草开始发芽。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到地里,一同种下了胡蘿卜种子。  没多久,胡萝卜长出了嫩芽。小白兔常常来照看胡萝卜,发现地里干了,就赶紧浇水,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小灰兔却跷着二郎腿,在地边懒洋洋地躺着,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小白兔发现地里长了野草,就赶紧除草,还经常给胡萝卜施肥。而小灰兔一直无动于衷,还嘲笑小白兔:“你看,我不浇水,胡萝卜也没干死呀。”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白兔的
期刊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乡下的外婆家。外婆正在田里劳作,我和妈妈也去了田里。  咦,地里怎么有這么多水管?我正纳闷呢,水管居然开始喷水了,不一会儿,就把周围的庄稼喷得湿漉(lù)漉、亮晶晶的。瞧,庄稼闪着金光,好像在笑呢!  妈妈看我满脸惊讶,对我说:“农田里铺设了水管,可以自动灌溉(guàn gài)了,外婆他们再也不用辛苦地去挑水浇地啦!”“是呀!是呀!这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啊!你们看,乡下现在变得多
期刊
说起我的老妈,她简直就是个“神探”!  就说那次吧,老妈要去上班,出门前对我说:“认真完成作業,不许偷懒!”我嘴上答应着“好好好”,心里乐不可支。老妈一走,我便翻箱倒柜,哈,找到“参考答案”了!我激动地回到书桌前,照着答案写起了作业,一边写一边想:反正老妈上班去了,就算她有天大的本事,也不知道我“参考”了答案。  我抄得正起劲儿,一阵脚步声传来,莫非老妈来了个“回马枪”?我忙装出一副对着“参考答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