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把它们制成一些动画片的形式,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喜欢看动画片,他们一下子就有了兴趣,就愿意学了。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把拼音的读音和写法,以及图片融为一体。比如:在学o时,就可以先出示一只大公鸡在喔喔叫,配上o的声音,引导学生看o的形状就和公鸡的嘴形很像,学生可能一下就记住了它的读音和形状,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复韵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难分清哪一个究竟读什么,比如:ei——ie 看起来很像,学生容易把这个读成那个,很难分清,我们就可以给每一个编一个故事,ei是一只鹅拖着一件很重的衣服在路上走,边走边叫ei。声音配上图,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e在前,i在后就读ei.ie就是一只鹅看到一棵树上飘上一片树叶,就读ie,这样图文并茂,很形象,学生也很快记住它们的读音。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三、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加上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就更不容易训练了。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把黄山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上看到黄山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又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协助下,同学们在网络教室,不仅收集资料、下载图片,还借助主题网站《美丽的小兴安岭》,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网站他们不仅了解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提到的有关小兴安岭的风景、特产,还知道了大量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兴安岭的其他信息资料。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资源积累。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实践、积累、再实践、再积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创新的前提。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超大型知识库,它连接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用好网络,可以使人“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在社会上部分家长“谈网色变”之际,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查找所需资料,搜集数据,在网上进行作文阅读……不仅可以改变家长“谈网色变”的局面,更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会充分自主地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鼓励学生从网上查阅有关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资料,下载相关的图片。教学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通过这样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同学之间不仅增进友谊,还实现了知识的互补。一堂课下来既获得大量有关“桂林山水”的一手资料,对美丽的桂林也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 又如《触摸春天》这一课,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了大量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坚、笑对生活的故事和图片。在课堂上结合“安静”的故事,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谈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受。在思想的碰撞中,他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明白了:情商、耐挫折能力比智商更重要。他们还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你身体残缺也能创造奇迹。不少曾经郁郁寡欢,思想自卑的同学经由此课的学习,自信心倍增,学习成绩直线提高。通过网络,不仅让学生查到了许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资料,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其他一些语文网站读到不同体裁的作文范例,进行语文课的预习和复习;还有一些对朗诵有兴趣的同学,经常通过网络欣赏名家的朗诵,选取感兴趣的朗读材料进行朗读训练……无疑,由于网络,这些同学的知识得到了更好地积累,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把它们制成一些动画片的形式,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喜欢看动画片,他们一下子就有了兴趣,就愿意学了。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把拼音的读音和写法,以及图片融为一体。比如:在学o时,就可以先出示一只大公鸡在喔喔叫,配上o的声音,引导学生看o的形状就和公鸡的嘴形很像,学生可能一下就记住了它的读音和形状,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复韵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难分清哪一个究竟读什么,比如:ei——ie 看起来很像,学生容易把这个读成那个,很难分清,我们就可以给每一个编一个故事,ei是一只鹅拖着一件很重的衣服在路上走,边走边叫ei。声音配上图,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e在前,i在后就读ei.ie就是一只鹅看到一棵树上飘上一片树叶,就读ie,这样图文并茂,很形象,学生也很快记住它们的读音。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三、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加上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就更不容易训练了。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把黄山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上看到黄山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又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协助下,同学们在网络教室,不仅收集资料、下载图片,还借助主题网站《美丽的小兴安岭》,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网站他们不仅了解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提到的有关小兴安岭的风景、特产,还知道了大量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兴安岭的其他信息资料。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资源积累。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实践、积累、再实践、再积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创新的前提。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超大型知识库,它连接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用好网络,可以使人“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在社会上部分家长“谈网色变”之际,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查找所需资料,搜集数据,在网上进行作文阅读……不仅可以改变家长“谈网色变”的局面,更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会充分自主地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鼓励学生从网上查阅有关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资料,下载相关的图片。教学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通过这样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同学之间不仅增进友谊,还实现了知识的互补。一堂课下来既获得大量有关“桂林山水”的一手资料,对美丽的桂林也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 又如《触摸春天》这一课,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了大量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坚、笑对生活的故事和图片。在课堂上结合“安静”的故事,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谈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受。在思想的碰撞中,他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明白了:情商、耐挫折能力比智商更重要。他们还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你身体残缺也能创造奇迹。不少曾经郁郁寡欢,思想自卑的同学经由此课的学习,自信心倍增,学习成绩直线提高。通过网络,不仅让学生查到了许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资料,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其他一些语文网站读到不同体裁的作文范例,进行语文课的预习和复习;还有一些对朗诵有兴趣的同学,经常通过网络欣赏名家的朗诵,选取感兴趣的朗读材料进行朗读训练……无疑,由于网络,这些同学的知识得到了更好地积累,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