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我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情景 创设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离开了朗读,语文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并规定: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然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激情范读
读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读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大有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功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班级的朗读风气作用很大。教师指导要切实中肯,在学生朗读前,根据课文特点,具体给予指导,使学生把握朗读要领。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除了教师的范读外,也可适当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倾听录音和模仿进行朗读。范读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以一当十的奇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接受情感的濡染。课文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就是基调,朗读基调是由感情决定的,要朗读好一篇课文首先必须把握好基调。这里,学生的“情”因教师的“引”而被激发,又因教师的“引”而掌握了朗读的方法,深化了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而才能获取切身的情感体验。
二、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三、朗读教学要重视课文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课文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作品情境中去感悟課文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在创设的课文情境中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领会作品的内涵。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朗读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力求能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和精神需要。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如教学《儿子们》时,通过开启想象文中的对话情景学生会领悟到如何才是真正的回报母爱。学生通过朗读情境的创设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合理有效运用视频、音频材料为朗读创设课文情境,是提高朗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教《海底世界》时,学生对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情景很难通过朗读来感悟。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海底的奇妙世界”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视频、音频材料的使用,使学生在视、听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重现了文字所蕴涵的情感。
四、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①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②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③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五、合理评价,提升朗读质量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诊断、激励、调控等功能。朗读评价亦是如此,学生在朗读之后,教师或者同学给予恰当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朗读兴趣,寻找朗读存在问题,提升朗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评价才是合理的呢?首要要准确,准确评价是根本,教师自己或引导学生评价朗读,要结合文本进行准确评价,比如一个学生读得好,可以表扬读得棒,但是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棒在哪里,不能一句“你真棒,大家也这样读一遍。”草草过场;第二要有层次,读同样的内容,在课堂的不同环节要求不一样,课堂评价语言也应该有所区别,要与教学保持同步,由浅入深进行有层次的评价;第三,评价要多元,教师在朗读评价上绝对不能家长制作风,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也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最后,评价还要注意激励,让充满激励的评价为学生树立信心,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总之,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谈谈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朗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情景 创设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离开了朗读,语文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并规定: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然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激情范读
读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读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大有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功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班级的朗读风气作用很大。教师指导要切实中肯,在学生朗读前,根据课文特点,具体给予指导,使学生把握朗读要领。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除了教师的范读外,也可适当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倾听录音和模仿进行朗读。范读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以一当十的奇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接受情感的濡染。课文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就是基调,朗读基调是由感情决定的,要朗读好一篇课文首先必须把握好基调。这里,学生的“情”因教师的“引”而被激发,又因教师的“引”而掌握了朗读的方法,深化了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而才能获取切身的情感体验。
二、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三、朗读教学要重视课文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课文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作品情境中去感悟課文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在创设的课文情境中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领会作品的内涵。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朗读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力求能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和精神需要。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如教学《儿子们》时,通过开启想象文中的对话情景学生会领悟到如何才是真正的回报母爱。学生通过朗读情境的创设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合理有效运用视频、音频材料为朗读创设课文情境,是提高朗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教《海底世界》时,学生对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情景很难通过朗读来感悟。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海底的奇妙世界”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视频、音频材料的使用,使学生在视、听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重现了文字所蕴涵的情感。
四、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①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②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③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五、合理评价,提升朗读质量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诊断、激励、调控等功能。朗读评价亦是如此,学生在朗读之后,教师或者同学给予恰当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朗读兴趣,寻找朗读存在问题,提升朗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评价才是合理的呢?首要要准确,准确评价是根本,教师自己或引导学生评价朗读,要结合文本进行准确评价,比如一个学生读得好,可以表扬读得棒,但是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棒在哪里,不能一句“你真棒,大家也这样读一遍。”草草过场;第二要有层次,读同样的内容,在课堂的不同环节要求不一样,课堂评价语言也应该有所区别,要与教学保持同步,由浅入深进行有层次的评价;第三,评价要多元,教师在朗读评价上绝对不能家长制作风,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也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最后,评价还要注意激励,让充满激励的评价为学生树立信心,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总之,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谈谈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朗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