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jma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没有学习动机,就像机车没有发动机一样。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动机有外部动机、内在动机之分。对于学生而言,内在动机是最重要、最稳定的一种动机。因为内在动机会使学生学生对学习过程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生动活拨地去思考、去探索。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地加工。笔者曾用“发现法”进行教学,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现以古诗《小池》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清新、恬静的小诗是宋代诗人杨完里的作品,出现在课标教材语文版语文教科书第六册上。作者通过对涓涓细流、清澈的池水,刚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這些常见的景物的描绘,成功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小荷花池的风景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把诗人对各种景物的描写想像成诗人观察的顺序设计了一个情景:杨万里特别喜欢自然景物。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游玩,意外的发现树木丛中有一荷花小池。诗人想找到这一泓清水的源头,经过寻找,发现无声的泉眼。又抬头观察,看到了“小荷”“蜻蜓”。诗人为这一方美景而动情,于是诗兴大发,作诗一首,即《小池》。以这一情景为基础,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逐步发现诗作的意境。
  一、看图,发现描写对象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出来。学生经过仔细看图,说出了树木、蜻蜓、石头、水面、堤岸等。然后教师依诗人的观察顺序,将学生所列的景物条理化,引导学生重新观察,想像图上没有而实际存在的泉眼,观察树的倒影、池中的小荷、小荷上的蜻蜓。让学生对诗中描写的四种主要景物有个直观的认识。
  二、听文,发现描写对象
  为了把学生观察到的直观景物内化为语言文字,可让学生认真听教师朗读全诗,边听边把自己听到的景物记下来。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听力最棒,个个认真听,专心记,大都能记下“泉眼、树阴、小荷、蜻蜓”四种景物。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环节,学生对全诗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而且是学生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的,因此兴致颇高。
  三、读文,发现作者匠心
  在明白了诗人描写的主要景物之后,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景物的词语。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先自己找出“无声、照水、才露尖尖角、立上头”等词语,再查阅字、词典,深入理解词句意思,都能说出诗人笔下景物的样子。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对诗句理解得更加深刻,这样就成功的解决了理解诗意的教学重点。
  四、诵文,发现作者传神之笔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身处地为诗人想想: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朗读课文,学生深入理解了“惜细流、爱晴柔、早有”几处传神之笔。在朗读中,学生读出了喜爱自然景物、惊讶造物主伟力的语气,对诗人拟人化的手法自然易于理解了——诗人触境生情,在他眼里,泉眼、树阴,都成了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人”。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小池》一诗的诗情画意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除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之外,其余学生均能当堂背诵和默写诗文。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也随之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注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
期刊
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識,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又背离了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自学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下面结合我的
期刊
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教改的关键是“改思想”,教改的核心是“改课堂”,在这种背景下,高效课堂应运而生,高效课堂的精髓是先学后做,教即点拨,让学生与学习直接对话,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长。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面向素质教育,这已是绝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进行课改实验与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以便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呢?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生活实际,学生产生兴趣的源泉  小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生活经验,而且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周围的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抓住他们的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做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已有的经验探索知识,例如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教师首
期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极有价值的课题。充分运用投影、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進行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对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教学中,有时学生没有兴趣观察事物,仅凭教师的讲解成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很难做到仔细观察或想象事物。这时,如果借助多媒体,就容易得多了。如在教学《小
期刊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教师应注意从基础抓起,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观察、联想,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并通过推理、论证,发现结论。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课教师,几年来我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新课标,现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造课堂气氛  在数学教学领域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
期刊
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学校、家庭的逐步普及,使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威力越来越不可估量。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打造教育精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我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特殊的教育载体,进行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以次来优化我的语文教学。  学生们在配计算机教室里,时而敲击键盘搜索信息;时而运用鼠标浏览班级网站;时而在班级论坛发表感悟;时而制作电脑小报丰
期刊
听﹑说﹑读﹑写是构成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要求较高的是“写”的能力。对于我们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英语写作非常困难。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笔之前,认真审题,确定中心思想  《中考考试说明》指出,书面表达要切中题意。怎样才能切中题意?我认为就是要认真审题,看到考题后,先不要急于动笔,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出一个框架或画面,确定短文的中心思
期刊
内容摘要: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新的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別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字:促进;发展;开放;多元;评价  当前的数学课堂评价比较偏重分数,忽视了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忽视了主体多源、多向潜能的发掘;把本身并不科学的评价结果视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唯
期刊